1、 “现代诗歌阅读”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16分)黄河落日李瑛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的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如血的残照里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2、一个字一个字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语言极为传神。B“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沉入黄河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的氛围。C“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写第四节所描述的历史风云已经远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之情。D“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中“闪烁”的不仅有星星还有唐诗,形象地写出了唐诗的辉煌灿烂。解析:选CC项,“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之情”错,这两句只是在客观描述历史的风云变幻,没有对战争的反思之情。2下列对
3、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等了五千年”以等待的时间之长衬托这一刻的重要性,同时为后文描写黄河落日的壮美做铺垫。B“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C“一个字一个字”运用反复的手法,说明唐诗字字珠玑,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的礼赞之情。D诗歌第二、四节均以四个结构相似的二字词语起首,音韵和谐,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耐人寻味。解析:选BB项,这里的景物描写是虚写,主要表现的是黄河流域的沧桑巨变。3作者为什么要以“黄河落日”为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根据诗歌内容,可从内容上和主题上组织答案。从内
4、容上看,本诗主要描写的就是黄河落日。从主题上看,第三节描绘的黄河的特点是气势磅礴,从第一节“辉煌的、凝重的”一句可以看出落日的厚重和沧桑,再结合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和第四节中的“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可以看出,写“黄河”“落日”这两个意象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参考答案:“黄河”“落日”是本文主要描绘的意象。“黄河”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落日”具有厚重、沧桑和可再现的特点。作者借这两个意象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4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分)答:解析:“帆影”“大地全在沉默”描写的是静景,“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写的是动景,以静衬动,
5、动静结合。用“凝思”形容树,用“严肃”形容鹰,用“倔强”形容土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黄河的气势。参考答案:运用先静后动、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黄河的不同凡响,颇有震撼力。“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的陡峭的土壁”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非凡气势。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16分)边界望乡洛夫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
6、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偾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16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
7、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注洛夫:台湾诗人。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理。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解析:选CC项,根据“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可知,此处是借“惊蛰之后是春分”引出祭拜
8、祖先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以表达自己对“乡音”的亲近与渴望,而不是“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对抒情节奏的控制。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为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偾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解析:选B
9、B项,“化视觉为听觉和触觉”错误,“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应是化听觉为视觉。7“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4分)答:解析:结合原诗“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来看,“距离”首先是空间距离,是望远镜调整的距离;其次是时间距离,从后记中“数十年未闻”可知,诗人已数十年未闻鹧鸪啼叫,离乡很久了,此时来到边界,一下子离故乡近了;最后是心理距离,“手掌开始生汗”表现了诗人想见又不敢见的心情。参考答案: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时间距离;是让诗人“
10、心跳”的距离,表达了他“近乡情更怯”的心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8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题干中“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已经明确了答题思路,即如何用语言生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而“如何生成”就是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一句将抽象的乡愁用“扩大数十倍”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化抽象为具体。“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中,“蹲”“咯血”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
11、思乡的程度之深。另外,“一朵”指杜鹃花,“咯血”指杜鹃鸟,由此可联想到“杜鹃啼血”的典故。参考答案:“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头发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说它“乱”“散”,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3分)“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胆的乡愁。(或者:“一朵”是植物,“咯血”又是鸟。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动植物交叠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沉积的意象,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涵,激发读者的历史联想。)(3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16分)乡愁
12、四韵 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974年3月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
13、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解析:选D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10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
14、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解析:选B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11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参考答案: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
15、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12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以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
16、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6题。(16分)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它充盈着丰收的喜悦,更是对艰辛劳作的馈赠,寄托着劳动者对幸福的期待。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17、,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在“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后得出的结论。解析:选D“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后得出的结论”理解不当,这是诗人的感慨而非稻束的“沉思”。1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束、田野、满月、远山等意象,构成一种庄严静穆的意境。B从“稻束”到“母亲”这两个意象,诗人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过渡,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巧妙地连接了起来。C“肩荷
18、着那伟大的疲倦低首沉思”是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了下面诗句对表现对象的直接描绘。D诗歌结尾把历史比作一条小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进一步提升了对母亲的赞美。解析:选C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其下面诗句是对表现对象的直接抒情,而非“直接描绘”。15“满月”除了作为背景渲染了“静默”的氛围外,还有何深层含义?(4分)答:参考答案:“满月”写出了母亲“收获日”内心的满足、欣喜;表现了母亲甘于奉献的品质。16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梳理。(6分)答:参考答案:诗歌开篇写站在秋天田野里的“金黄的稻束”,从“稻束”联想到母亲的形象;中间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展开一
19、幅秋日暮色图;最后揭示诗歌主旨,抒发对“历史”与“思想”的思索。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20题。(16分)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注这是一首写于1970年的咏物言志诗,正是诗人蒙冤受难之际。1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既交代树跌身悬崖的原因,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揭示。B“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
20、小溪的歌唱”,写“树”虽然身处逆境,却向往远方“喧哗”的生活和“流水”那样的自由自在。C“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表现了“树”因为处境和内心的“孤独”“寂寞”,所以性格变得固执、执拗。D“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表现了“风”给“树”带来的影响,也浓缩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给人们的影响。解析:选C“性格变得固执、执拗”错,表现的应该是“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18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选取“风”和“树”两个自然风物形象,借物喻人,写出了虽然身处逆境,仍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B这首诗将高高的“悬崖”、开阔的“平原”、无名的“深谷”,组合成
21、一幅立体画面,给读者十分深远的联想。C这首诗通过写“风”“树”“深谷”的关系,设置矛盾的情境,让诗产生张力,并带来了动感,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美感。D这首诗的语言是质朴而直白的,像电影镜头一样定格了“树”在“风”中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命内涵。解析:选D这首诗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引发读者的许多联想,从而深化了诗歌的象征意蕴。19本诗最后两行能否换成“它似乎即将展翅飞翔/却又像是跌进深谷里”?为什么?(4分)答:参考答案:不能。“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这样的安排蕴含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倾向。诗歌最后让树展翅飞翔,展示树蓬勃向上的形象,寄托了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将这两句的顺序互换过来,那么悬崖边的树最终可能跌落深谷里,进而树的形象及诗歌的主旨与基调都会彻底改变,所以不能互换。20这首诗以“树”喻“人”,蕴含了怎样的生命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独特的比喻向我们表达了“与命运抗争”的生命主题:生命像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战,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