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079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 1.“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诸侯之所以见到烽火就率兵前来勤王,主要 是因为分封制规定A“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B“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C“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寻所守也。”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2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确定贵族

2、内部的等级关系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 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3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4史记晋世家记载:“(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侯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县国并行已经确立 B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C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5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

3、,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6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其最有力的证据是A在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牛耕劳作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7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B C D8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但受到了许多诸侯的冷遇和拒绝,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利于新旧相替 B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9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

4、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10朱熹说:“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朱熹的主张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 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 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11“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12.“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层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

5、竹,无所师承,多得丁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二、材料题。13(20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

6、、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

7、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4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2分)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4) 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分)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

8、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

9、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

10、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6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

11、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材料二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高二5月月考高二历史

12、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48分)1. B 2. A 3. D 4 . D 5. B 6. D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D二、 非选择题(52分)13.(20分)(1)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2分)特点:注重血缘关系。(2分)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2)政策:重农抑商。(2分)目的:巩固王朝统治。(2分)(3)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2分)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4)(4)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2分)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13、)14(17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6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5分)(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6分)15. (15分)(1)不同之处: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8分)(2)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