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071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20济宁高一检测)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1、2题。1.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风力强弱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D.土壤肥力

2、2.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1选B,2选A。第1题,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新生细胞长得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年轮与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第2题,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才有明显的年轮,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在生长,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019年9月30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空护林局通报称,俄罗斯境内所有森林火灾已经全部扑灭。下图为俄罗斯森林大火景观图。据此完成3、

3、4题。3.俄罗斯森林火灾破坏的森林主要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该植被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A.全年寒冷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解析】3选C,4选D。第3题,俄罗斯纬度较高,森林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结合景观图可知,此次大火破坏的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第4题,俄罗斯纬度较高,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温带雨林是在中纬度的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如都有高大乔木、众多的附生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层现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保存着古老而广阔的

4、温带雨林, 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保护区的核心位置是()A. B. C. D.6.与热带雨林比较, 温带雨林的特点是()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解析】5选B,6选A。第5题,材料中说到温带雨林指中纬度高雨量地区,那么从图中纬度位置来看,该岛位于盛行西风带,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都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故B项正确。第6题,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年温差较小,年轮不明显,而温带温差较大,年轮较明显;热带雨林地区气温

5、高,降水量大,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温带雨林地区,气温较热带雨林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腐殖质层比较厚;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很大的关系,热带雨林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量较多,光照较充足,垂直分层更为明显。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7、8题。7.团城内的植被属于()自然植被人工植被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A.B.C.D.8.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B.稀释

6、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解析】7选B,8选D。第7题,团城内的植被是人工营造的,属于人工植被,正确;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正确。第8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冬季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小;含水涵洞不能为土壤提供养分。(2020淄博高一检测)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C. D.10.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

7、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解析】9选D,10选C。第9题,土壤最初是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成为成土母质,再经过微生物、低等生物的有机质积累过程,形成原始的土壤,再经过高等植物的养分富集过程,成为成熟的土壤。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12.对、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

8、部 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解析】11选C,12选B。第1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而生物的生长状况又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第12题,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原土壤。因此最可能为森林土壤,为草原土壤,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因此最可能位于草场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A.洪积物、冲积物B.残积物、坡积物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14.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A.黑土B.

9、红壤C.寒漠土D.冲积土【解析】13选B,14选B。第13题,图中M处位于山坡处的凹凸位置,其上的径流沉积物在此因地形阻挡会有一定的堆积,本身亦有坡地沉积物堆积,因此该地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残积物、坡积物。第14题,N处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发育的土壤类型是红壤。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图回答15、16题。15.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砂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湿黏壤土B.湿砂壤土C.干砂壤土D.干黏壤土16.关于入渗率和入

10、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C.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D.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解析】15选B,16选C。第15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这四种土壤分为干和湿、黏和砂,就入渗率来讲应该是干湿,砂黏,所以为干砂壤土,为湿砂壤土,为干黏壤土,为湿黏壤土。第16题,刚开始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得更快,入渗率更高。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回答17、18题。17.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

11、不高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18.如果该土壤表层盐分升高,则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A.增施生物炭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解析】17选C,18选B。第17题,理想的土壤体积组成是固体颗粒约占50%(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余下的水分和空气大约各占一半。如果水分太多,则空气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如果空气太多,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第18题,该土壤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盐碱化现象。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

12、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20.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B.乙与C.乙与D.丙与【解析】19选A,20选D。第1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因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

13、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A项正确。第20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区次之,干旱区最薄,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应位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2中的,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35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

14、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表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下图为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播种时间主要生长时间收获时间冬小麦10月45月6月玉米6月79月10月(1)华北平原主要植被类型为_。(2)说出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析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解析】第(1)题,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特点。原因主要考虑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据上题可知,华北平原植被以落叶

15、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植被覆盖度开始上升;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秋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第(3)题,根据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分析原因。从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表中可以看出,华北平原适合种植冬小麦,45月正值冬小麦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79月为玉米的主要生长时间,8月玉米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度达到第二个峰值。答案:(1)落叶阔叶林(2)特点: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秋季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水热充足,植物

16、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秋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正值冬小麦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79月为玉米的主要生长时间,8月玉米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度达到第二个峰值。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土壤是由矿物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水分、空气组成。材料二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塔斯马尼亚岛有着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阳光、纯净的空气和水源、无虫害和疾病的绿色生长

17、环境。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3)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再加上M

18、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第(2)题,由于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因此土壤有机质丰富,施加的化肥少;土壤中养分独特,适宜苹果生长;水源和空气洁净,土壤污染小;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因此这里的苹果质量非常优良。第(3)题,由于这里的土层逐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再加上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不断流失,因此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第(4)题,为了防止岛屿土层继续变薄,应该找出其变薄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答案:(1)差异:

19、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 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2)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施加的化肥少;土壤中富含矿物质,适宜苹果生长;水源和空气洁净,土壤污染小;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3)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4)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

20、;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23.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1分)热带雨林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全年生长旺盛,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垂直分层可达67层以上,并且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多,高大乔木具有板根等现象。(1)热带雨林垂直分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上层植被与地表层植被类型有何不同?(2)大量藤本植物缠绕乔木一直到达乔木树冠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高大乔木都生长有板根?【解析】第(1)题,不同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由此可知,上层植被属于喜光植物,地表层植被属于喜阴植物。第(2)题,大量藤本植物缠绕乔木一直到达乔木树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光照。第(3)题,高大乔木生

21、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多,生有板根可以保证高大乔木稳定,吸收更多水分和养分。答案:(1)不同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上层植被属于喜光植物,地表层植被属于喜阴植物。(2)获取更多的光照。(3)保证高大乔木稳定,吸收更多水分和养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20济南高一检测)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面图甲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土壤的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据图回答1、2题。1.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

22、含砂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A.壤土,黏土B.壤土,黏土C.壤土,黏土D.壤土,黏土2.图乙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耕地的是()A.B.C.D.【解析】1选D,2选D。第1题,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砂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与砂土和砂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其次,分别对应图甲中的。第2题,耕地由于长期耕作,与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相比,下渗量最小,读图可知,图乙中下渗量最小。读某区域示

23、意图,完成3、4题。3.图示区域植被类型的分布为()东侧是热带雨林西侧是热带荒漠东侧是热带季雨林西侧是热带草原A.B.C.D.4.造成该地东西两侧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海陆位置C.地形D.土壤【解析】3选C,4选C。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的位置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南部中美洲地区。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草原。第4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出图示地区中部为山地。图示东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图示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二、非选择题(共1

24、3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

25、质变化图。(1)简析东北黑土地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2)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4)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大豆玉米轮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土壤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需要从有机质的积累和消耗两个角度考虑,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的消耗。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成土因素。可以从成土母质的特点决定土壤的性状进行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有机质特点。可以从有机质的分解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

26、主要考查土壤肥力。应从土壤肥力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答案:(1)东北黑土地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生长季雨热同期,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表土层。(2)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3)黑土开垦后初期,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减慢,趋于稳定。黑土开垦初期农田作物代替了自然植被,作物被收获后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有机质消耗速度快于积累速度,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相应下降,再加上人类施用肥料,使积累和消耗趋于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4)选择:大豆-玉米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选择: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