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069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生物试题第卷单项选择题1. 实现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套上纸袋 将花粉涂抹在除去雄蕊的雌蕊柱头上采集另一植株的成熟花粉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上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详解】实现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上纸袋采集花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授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故选A。【定位】

2、孟德尔遗传实验【点睛】去雄是指母本花未成熟时去掉雄蕊,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其他花粉干扰。授粉是指待父本花药成熟后,可用毛笔蘸取花药涂抹到母本去雄的花的柱头上的过程。2.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别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A. 高茎高茎高茎B. 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 矮茎矮茎矮茎D. 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答案】B【解析】【分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很多,如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同一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等。【详解】A、高茎高茎高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B、高茎高

3、茎301高茎+101矮茎,高茎与高茎杂交后代出现了矮茎,所以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B正确;C、矮茎矮茎矮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故选B。3.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2有512株,从理论上推导其中的纯种应有( )A. 128株B. 48株C. 16株D. 64株【答案】A【解析】分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

4、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F2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详解】ABCD、已知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F2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其中纯种有4份,占其总数的1/4,所以从理论上推导其中的纯种应有5121/4=128株,A正确,BCD错误。故选A。4.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是指细胞中( )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含有四个染色单体B. 有四个配对染色体C. 每对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

5、体D. 有四对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四分体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B、一个四分体含有2个配对的染色体,B错误;C、四分体是指每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C错误;D、四分体有一对染色体,D错误。故选A。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A. 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粒分裂B.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粒分裂C.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粒分裂D. 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粒分裂【答案】D

6、【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

7、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粒分裂。故选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6.一段RNA分子中(AC)/(UG)=0.8,则转录形成该RNA的DNA分子中(AC)/(TG) 的比例是A. 0.2B. 1.25C. 1D. 0.8【答案】C【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详解】由于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因此A=T,G=C,所以双链DNA分子中(AC)/(TG)=1。故选C。点睛:DNA分子

8、是由两条链形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7.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体细胞B. 精原细胞C. 精子D. 受精卵【答案】C【解析】果蝇的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果蝇精原细胞就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果蝇的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果蝇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果蝇为素材,考查染色体组、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明

9、确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明确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8.正常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 22+XB. 22+YC. 23+XD. 44+XX【答案】A【解析】【分析】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卵细胞组成为体细胞的一半,为22+X。【详解】女性正常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卵细胞由减数分裂而来,含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22+X。故选A。9.某男孩色盲,他祖父和父亲均色盲,祖母、母亲和外祖父母均色觉正常。在此家庭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A. 外祖母母亲男孩B. 祖父父亲男孩C. 祖母父

10、亲男孩D. 外祖父母亲男孩【答案】A【解析】【分析】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详解】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母亲(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由于母亲正常,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母亲的一定是XB,则母亲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故选A。点睛: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该男孩的致病基因肯定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再推出

11、来自于祖父母的可能性。10.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上的差异较多,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丢失D. 环境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详解】基因突变有低频性,所以一代几个个体不会出现多个突变基因;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环境影响不能很大;染色体变异一般引起综合征;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因此,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很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故选A。点睛

12、: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理解。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3、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

13、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 自然选择的作用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B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ABD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14、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 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 该种群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 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答案】A【解析】【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表明该性状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生存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故选A。考点:种群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概念,了

15、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原因。13.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 )A. 突变是不定向的B.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依题意,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说明该变异是有害的,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说明当环境

16、条件改变时,原来有害的变异成为有利的变异。故选C。14. 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30000人的人群中,褐眼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12000人),蓝眼有36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0. 64和0. 36B. 0. 36和0. 64C. 0. 50和0. 50D. 0. 82和0. 18【答案】A【解析】【分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详解】由题意可知:AA=12000人,Aa=2640012000=14400人,aa=3600人,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A=(120002+14400)(300002)=0.

17、64,的基因频率是:a=(36002+14400)(300002)=0.36。故选A。15. 下列属于生命大分子物质的是( )A. 糖、结合水B. 脂肪、无机盐C. 纤维素、蔗糖D. 蛋白质、核酸【答案】D【解析】【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详解】糖、结合水、脂肪、无机盐和蔗糖属于小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属于大分子物质。故选D。考点:考查生命大分子物质。点评:难度较小,熟记生物大分子物质。16.下列能正确表示脱氧核苷酸分子内连接关系的是( )A. 磷酸碱基脱氧核糖B. 磷酸核糖

18、碱基C.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D. 脱氧核糖磷酸碱基【答案】C【解析】【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

19、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ABCD、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其中脱氧核糖的一侧连接磷酸,另一侧连接碱基,即磷酸脱氧核糖碱基,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A. 碳B. 氢C. 氧D. 氮【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这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通常指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 Fe、Mn、Zn、Cu、B、Mo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可是

20、它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无论鲜重还是干重,C、H、O、N含量最多,这四种元素是基本元素;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详解】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本题答案为A。18. 胶原蛋白分子具有3条肽链,每条肽链有1050个氨基酸。该分子中肽键的数目为A. 1047个B. 3150个C. 3147个D. 3153个【答案】C【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

21、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胶原蛋白分子的每条肽链含1050个氨基酸,且由3条肽链组成,所以该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31050-3=3147个。故选C。19.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0.9%生理盐水、浓盐水、0.01%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对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馏水中的红细胞无变化B. 0.9%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无变化C. 浓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D. 0.01%葡萄糖溶液中的红细胞胀破【答案】A【解析】【分析】当外界溶液

22、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详解】水分子出入细胞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出入细胞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人体红细胞最适溶液环境与0.9%生理盐水相当,低于此浓度细胞吸水,高于此浓度细胞失水。故选A。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点评:人体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在低于或高于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会吸水涨破会失水皱缩。20.下列各项中,具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 蓝藻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 人口腔上皮细胞D. 流感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

23、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错误;C、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D、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的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细胞核,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即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种类;并且明确病毒没有细胞

24、结构;识记真核生物中特殊的细胞种类,即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21.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A. 新鲜猪肝B. 煮熟猪肝C. 铁钉D. 生锈铁钉【答案】A【解析】【分析】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详解】A、新鲜的猪肝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大量氧气,A正确;B、煮熟的猪肝,高温使过氧化氢酶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催化作用,B错误;C、铁钉所含Fe3+并不多,不具备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功能,C

25、错误;D、生锈铁钉是无机催化剂,不具有高效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考查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活性,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2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B. ATP不是能源物质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D.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葡萄糖虽然是主要能源物质,但是不能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必须通过氧化分解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

26、生命活动,因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BCD、根据题意“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缩”说明ATP是直接能量物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海带细胞能逆浓度梯度从海水中吸收碘的主要原因是A. 海水中碘的含量高B. 细胞膜上运输碘的载体多C. 海带细胞壁为全透性D. 碘的渗透性强【答案】B【解析】【分析】碘能够逆浓度梯度由海水中进入海带细胞,说明碘进入还带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海带细胞吸收的碘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上碘的载体的多

27、少。详解】主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与海水中碘含量无关,A错误;B、碘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则细胞膜上运输的碘的载体多,物质跨膜速率加快,B正确;C、还带细胞壁为全透性,而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取决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D、碘离子属于溶质,而水分子等溶剂分子才具有渗透作用,D错误。故选B。24.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 糖脂B. 磷脂C. 脂蛋白D. 糖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该成分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说明其含有蛋白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

28、,本尼迪特试剂可以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该成分加入苯尼迪特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还原糖。【详解】双缩脲试剂与蛋白会反应呈紫色,本尼迪特试剂可将还原糖氧化成砖红色沉淀,综上该成分为糖蛋白的可能性最大。故选D。2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A. 内膜上B. 基质中C. 外膜上D. 类囊体【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详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故选D。26.让一只白鼠吸入放射性的18O2,

29、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的含18O的化合物是( )A. 二氧化碳B. 水C. 丙酮酸D. 乳酸【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当用180标记氧气时,氧气中的氧原子全部用来氧化还原氢,所以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02的化合物是水。故选:B。27.人体心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A. 乳酸和丙酮酸B. 乳酸和水C. 酒精和二氧化碳D. 水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详解】人体心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选

30、D。28.如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A. 加入葡萄糖和水B. 加入葡萄糖C. 加入水D.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地搅拌【答案】A【解析】【详解】A该图中反应液中含有酵母菌、葡萄糖和水、且是无氧环境,酵母菌会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A正确;B.该装置中是加入葡萄糖、没有加入水,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B错误;C.该装置中含有水,存在无氧条件,但是没有葡萄糖作为反应底物,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D.加入葡萄糖和水,不断搅拌,且广口瓶敞开,氧气进入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D错

31、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29.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同C. 选择某个细胞可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 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有丝分裂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细胞经过解离步骤后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

32、误;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无法观察到,D错误。30.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C.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三种。这三种分裂方式中,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详解】A、机体内成熟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甚至失去分裂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B、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B项错误;C、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

33、质基础,C项正确;D、细胞周期是指能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时到这次分裂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成熟的生殖细胞不会进行分裂,即不能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D项错误。故选C。【定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点睛】细胞周期:1、概念: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一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 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1)细胞分裂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M期)。G1期、S期和G2期共同组成间期。细胞要连续经过G1SG2M。在一

34、个细胞周期内,间期和有丝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要视细胞的类型而定。例如,年幼的海胆细胞完成一个周期约需2h,洋葱根尖细胞约需12h,而人的肝细胞则需要22h。细胞周期每一阶段所需的时间也因细胞类型不同而不同。(2)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分裂是一个有序的和受到调控的过程。细胞周期的准确调控对生物的生存、繁殖、发育和遗传均是十分重要的。对简单生物而言,调控细胞周期主要是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以便根据环境状况调节繁殖速度,保证物种的繁衍。复杂生物的细胞则需面对来自自然环境和其他细胞、组织的信号,并作出正

35、确的应答,以保证组织、器官和个体的形成、生长以及创伤愈合等过程的正常进行,因而需要更为精细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在细胞周期中,如果细胞没有先复制DNA就发生分裂或是在细胞分裂之间DNA发生了复制,都将是灾难性的。细胞周期失调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与肿瘤和癌症的关系。肿瘤和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周期失调后导致细胞无限制增殖。所以,许多抗肿瘤药物就是阻断细胞周期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发挥作用的。2、过程图解(1)如图中细胞周期的起点应为末期结束,终点也是该点。(2)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视野内间期的细胞数目多。3

36、、主要变化: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知识拓展: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如神经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2、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同。3、影响细胞周期长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31.下列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的是A.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C. 分裂期的中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部D. 分裂期的末期,在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

37、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纺锤体都是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A错误;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会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错误;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错误;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D正确。故

38、选D。点睛: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32.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稳定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

39、般是A. 可逆性的B. 不可逆转的C. 发展变化的D. 无序可循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详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故选B。考点:细胞分化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特性的理解。33.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 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B.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C. 体

40、外培养皮肤细胞得到皮肤组织D. 兰花茎尖细胞经组织培养诱导形成幼苗【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详解】A、种子不是一个细胞,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用植物种子繁殖后代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错误;

41、C、体外培养皮肤细胞得到皮肤组织,体现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未形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兰花茎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这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D。34.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RNA具有催化功能B. tRNA上的碱基只有三个C. mRNA与tRNA能发生配对D. 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

42、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此外,有些生物中的RNA可作为酶,具有催化功能;RNA可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详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功能,A正确;B、转运RNA上的碱基远远不止3个,其一端露出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B错误;C、翻译的模板是mRNA,该过程中mRNA与tRNA互补配对,C正确;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B。35.原始鸟卵是白色无斑纹的,现在的鸟卵在卵色、斑纹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科研人员发现,洞巢中鸟卵往往为白色,开放性巢的鸟卵一般有颜色或斑纹。某些鸟类会将卵产到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孵卵。以下关于卵色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

43、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降低了卵的隐蔽性B. 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C. 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可能高度相似D. 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为了避免开放性巢内鸟卵被其它鸟发现,卵的颜色或斑纹增强了卵的隐蔽性,A错误;B、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B正确;C、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

44、纹高度相似,这样可以顺利由其代孵卵,C正确;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36.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研磨时加入70%的乙醇用于溶解色素B. 将甘蔗研磨液过滤后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C. 洋葱根尖解离后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中的染色体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先后浸于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中,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动态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

45、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3.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A错误;B、甘蔗含有蔗糖,

46、是非还原性糖,而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B错误;C、洋葱根尖解离后经龙胆紫染色,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剑气,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只有少数细胞中有染色体,C错误;D、用30%的蔗糖溶液处理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浸入清水中会自动复原,D正确。故选D。37.有一种荔枝的储存保鲜技术叫做自发气体储藏法,做法是将落枝装塑料袋密封后置于15条件下,可使惹枝在3040天内保持其色、香、味。请根据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措施可通过抑制呼吸作用增加有机物的消耗B. 自发气体环境是低02和高C02的环境C

47、. 密闭低氧环境使荔枝呼吸作用强度较低D. 低温条件下酶活性下降,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弱【答案】A【解析】低温处理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错误;将落枝装塑料袋密封,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该密闭环境的自发气体环境是低02和高C02的环境,B正确;密闭低氧环境使荔枝呼吸作用强度较低,C正确;低温条件下酶活性下降,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弱,D正确。38.下图为温室栽培草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B点,草莓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 CD段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打开温室的通风口,提高CO2浓度C. EF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48、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D. 在7时-19时内,草莓有机物的积累量不断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考查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图中纵坐标为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据此可判断图中各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详解】B点时,草莓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项正确;BC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CD段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打开温室的通风口,提高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增加,B项正确;EF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5时后光照逐渐减弱,C项错误;在7时19时内,草莓净光合速率

49、均大于0,有机物的积累量不断升高,D项正确。39.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充足时间后,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 第一次:每条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B. 第一次:半数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染色单体C. 第二次:每条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 第二次:半数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其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

50、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详解】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充足时间后,DNA分子中都含3H 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由于DNA半保留复制,这两个DNA都是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 ,则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2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A、B错误;第二次分裂时:第二次分裂中期,DNA又已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结果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其中1个DNA的1条链含3H,1条链不含3H,另一个DNA的2条链都不含3H ,即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

51、被标记,C正确、D错误。故选C。40.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精巢和卵巢生在同一动物体内),其80%的基因与人类同源。实验表明,将2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涡虫体内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较高B. 涡虫生活史中的细胞增殖方式都属于有丝分裂C. 离体涡虫切块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D. 研究涡虫再生的遗传信息,利于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说明其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将2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说明涡虫体内组织中

52、干细胞的比例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全能性较高,据此分析答题。【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涡虫体内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全能性较高,A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涡虫不仅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研究涡虫再生的遗传信息,有利于人类研究并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D正确。第卷填空题4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一”表示无)实验处理蛋白质种类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A

53、BCDEF试剂甲处理后+-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还能保持(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

54、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信息交流 (3). 无氧 (4). 主动运输 (5). 蒸馏水 (6). E、F (7). 内质网 (8). 流动【解析】【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

55、结合形成糖脂。2.细胞膜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详解】(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可知,试剂甲处理后由于缺少E、F蛋白质,红细胞影变得不规则,因此判断E、F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

56、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点睛】易错点:过多胆固醇会导致红细胞刚硬,会降低红细胞膜流动性;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正常舒张功能减弱,易导致人体内血压升高。42.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组别亲本果蝇F1果蝇的表现型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雌性雄性雌性雄性

57、雌性雄性+m+mA野生型+762242757239B野生型+312101301105C野生型+m114104111102D野生型+m160151155149(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性突变果蝇。(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_。(3)突变体C和D的突变位点都在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

58、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l_性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有部分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答案】 (1). 隐 (2). A和B (3). 均与性别无关 (4). X (5). 、组杂交结果,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 (6). A

59、、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 (7). 3/4 (8). 3/8 (9). 雌【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组别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都为红眼,F2中雌雄都是红眼:浅红眼3:1,说明突变体A与性别无关,且为隐性突变;组别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B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都为红眼,F2中雌雄都是红眼:浅红眼3:1,说明突变体B与性别无关,且为隐性突变;组别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雌性C与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浅红眼,说明突变体C与性别有关,突变体C为XcXc,为隐性突变;组别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雌性D与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F1雌性

60、为红眼,雄性为浅红眼,说明突变体D与性别有关,突变体D为XdXd,为隐性突变。【详解】(1)据分析可知,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隐性突变果蝇。(2)组别和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都为红眼,F2中雌雄都是红眼:浅红眼3:1,说明突变体A和B与性别无关,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3)组别和组杂交结果中,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X染色体上,因此C和D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先进行“AB”杂交,若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

61、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则A和B都是aa,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若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不同,则A是aaBB,B都是AAbb,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红眼。由于“BC”杂交,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9:3:3:1),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B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C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B为bbXCXC,C为BBXcY,F1果蝇为BbXCXc、BbXCY,在F2雌性果蝇中B_XCXC:B_XCXc:bbXCXC:bbXCXc=3:3:1:1,因此其中红眼个体的比

62、例为3/4,在F2雄性果蝇中B_XCY:B_XcY:bbXCY:bbXcY=3:3:1:1,其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3/8。由于C和D的突变点都在X染色体上,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说明C和D的突变位点不同,C为XcDXcD,D未XCdY,发现F1中雌性果蝇为XcDXCd,雄性个体为XcD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点睛】易错点: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

63、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3.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环境因素有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的干扰。(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64、(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填序号:C5 ATP H 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_(填正值、负值或零)。【答案】 (1). CaCO3 (2).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3). 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4). 溶解氧 (5). 提供CO2 (6). 增大后稳定 (7). 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8). (9). 负值【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

65、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3.分析图2:图中1-15min氧气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详解】(1)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由于光合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因此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果肉

66、薄片会变成白色。(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浴)、CO2(NaHCO3)浓度。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3)图1中NaHCO3分解可产生CO2,因此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O2,根据分析中二氧化碳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图可知,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增大后稳定。(4)1520min氧气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光照直接影响的是光反应,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

67、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C3增多,而C5减少,综合以上可知,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2025min停止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4.结肠干细胞异常增殖会引发结肠癌,过度肥胖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1)结肠干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和_,实现肠道细胞的持续更新。(2)W蛋白(一种信号分子)调控结肠干细胞增殖的机

68、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无W蛋白时,细胞质中的A蛋白与-cat蛋白结合,使-cat蛋白在蛋白激酶作用下被磷酸化,导致-cat蛋白_,T基因无法_形成mRNA,不利于结肠干细胞增殖。过度肥胖会使W蛋白过度表达,大量W蛋白与结肠干细胞膜上的_结合,抑制蛋白激酶的作用,使-cat蛋白经_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_,形成癌细胞。(3)A蛋白的合成受A基因控制。据图分析,A基因和T基因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分别属于_基因。a原癌、原癌 b原癌、抑癌 c抑癌、抑癌 d抑癌、原癌(4)有人认为,维生素D通过上图所示机制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结肠癌的发生。为此,研究者用_饮食分别饲喂三组野生型小

69、鼠,一段时间后从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别测定各组小鼠_,从而证实上述假设。【答案】 (1). 分化 (2). 降解 (3). 转录 (4). (W蛋白)受体 (5). 核孔 (6). 增殖失去控制(或“无限增殖”) (7). d (8). 低脂、高脂、高脂+维生素D (9). 细胞核内的-cat蛋白量(或“T基因表达量”)、结肠癌发生率(或“肿瘤体积”)【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无W蛋白时,细胞质中的A蛋白与-cat蛋白结合,使-cat蛋白在蛋白激酶作用下被磷酸化,导致-cat蛋白降解,T基因无法转录,不利于结肠干细胞增殖;有W蛋白时,W蛋白与结肠干细胞膜上的(W蛋白)受体结合,抑制蛋白激酶的作

70、用,使-cat蛋白经核孔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转录,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增殖失去控制(或“无限增殖”),形成癌细胞。【详解】(1)结肠干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实现肠道细胞的持续更新。(2)据图可知,无W蛋白时,细胞质中的A蛋白与-cat蛋白结合,使-cat蛋白在蛋白激酶作用下被磷酸化,导致-cat蛋白降解,T基因无法转录,不利于结肠干细胞增殖。W蛋白与结肠干细胞膜上的(W蛋白)受体结合,抑制蛋白激酶的作用,使-cat蛋白经核孔进入细胞核,激活T基因转录,最终导致结肠干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形成癌细胞。(3)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基

71、因控制合成的A蛋白能抑制T基因的表达,因此A基因是抑癌基因,T基因是原癌基因,故选d。(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维生素D是否能通过上图所示机制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结肠癌的发生;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性原则,用低脂、高脂、高脂+维生素D饮食分别饲喂三组野生型小鼠,其中低脂、高脂组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从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细胞核内的-cat蛋白量(或“T基因表达量”)、结肠癌发生率(或“肿瘤体积”),从而证实上述假设。【点睛】易错点: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