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德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 以下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 土壤污染B. 酸雨C. 土地荒漠化D. 森林资源的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破坏的表现,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生态破坏的概念。【详解】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而土地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所以属于生态破坏。故选C。2. 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使用再生纸 垃圾分类回收 自备
2、篮子或布袋购物 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可持续发展主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题目中的四项内容,都是节约资源的表现,故D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即可判断。3. 孟子公孙丑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定胜天论C. 可持续发展论D. 天人相关论【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地关系思想。
3、 【详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地理环境并不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认为, 只要人们团结起来,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这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故答案选B项。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日趋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回答下列问题。4. 为避免蔬菜和水果遭受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比较合理的是 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大量使用化肥 使用高效剧毒农药 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A. B. C. D. 5.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下列叙述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 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产品原料的生产
4、过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产品的包装和储运符合环境质量标准A. B. C. D. 【答案】4. C 5. B【解析】考查环境保护,绿色食品。掌握绿色食品的基本含义和不同的人类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4题详解】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使用化肥后,大约只有30 %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绝大部分进入土壤,随降雨等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使用农药防治害虫,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加大,在杀死害虫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采用生物防治害虫、使用绿肥等有机肥和采用水培法种植,都可以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正确。故选C。【5
5、题详解】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错误;绿色食品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表述。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及产品的包装和储运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因此命名为绿色食品,正确。故选B。6. 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是荒漠化土地所占面积较大。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
6、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B. 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C. 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D. 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西北地区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扩大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AB错D对;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是人口增长的结果,人口增长是根本原因,C错。所以选D。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 关于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
7、 过度放牧、开垦或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 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 图中所示各河流( )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 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 流量季节变化小D. 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答案】7. B 8. B【解析】【分析】【7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纬度较高,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是由于地处内陆,距海遥远,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A错误;该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放牧、开垦和樵采,B正确;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是保护植被,合理用水,C错误;建国后,
8、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上游由于融雪量大,因此上游流量大于下游,A错误、B正确。本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在夏季最多,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本区河流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弱,含沙量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依据图例及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毛绒玩具“福娃”的生产过程总共有裁剪、缝纫、充棉、整理、包装等5道大的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据悉,100多道小工序一半以上都是靠手工完
9、成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玩具制造业属于_指向型工业( )A. 劳动力B. 原料C. 市场D. 动力10. 在“福娃”整个制造过程中,各车间存在_的联系A. 投入产出B. 生产协作C. 商贸D. 科技与信息11. 近半个世纪以来,像玩具制造这样的企业大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有( )A. 丰富的原料B. 廉价的劳动力C. 广阔的市场D. 优惠的政策【答案】9. A 10. B 11. 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联系、产业转移原因。【9题详解】由材料“100多道小工序一半以上都是靠手工完成的”可看出玩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A
10、正确。【10题详解】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些工厂间存在的是生产协作的联系,在“福娃”整个制造过程中,各车间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B正确。11题详解】玩具制造企业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因此这样企业的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有廉价的劳动力,B正确。【点睛】工业联系:(1)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共同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3)信息上的联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 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B.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
11、. 金属矿产资源丰富D. 水能资源丰富13. 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 )A. 都江堰B. 坎儿井C. 自流井D. 间歇喷泉【答案】12. B 13. B【解析】【分析】【12题详解】由图中经纬线及等高线等信息可判定该区为我国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深居大陆内部、周围高山环抱,各大洋水汽均很淡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因此农业气候资源不够优越,水能资源缺乏,A、D错误。塔里木盆地内有丰富石油、天然气等,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但金属矿产并不丰富,B正确、C错误。故选B。【13题详解】X地是位于天山东北部土鲁番盆地,当地特色景观是坎儿井。故选B。【点睛】本题
12、以局部区域地理图来考查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及经纬网的判读,难度中等。解答的关键是通过经纬网准确判断区域地理位置,明确区域地理特征。我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之一的岩滩水电站,地处广西河池地区贫困山区。开工后,库区修建了宽阔的公路,为周围的巴马、都安两个瑶族自治县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使当地经济年增长率稳定在17以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 修建水电站以来,当地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是 ( )A. 电机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B. 采矿业、运输业、服务业C. 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务业D. 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15. 离岩滩水电站只有90千米的南丹,是我国著名的锡、锑矿,电站并网发电后,南丹锡锭产量增长
13、了150,这主要因为 ( )A. 锡矿冶炼需要大量的淡水,岩滩水电站修建的大型水库保证了锡矿用水B. 电站库区周围的农民由于耕地减少而成为采矿工人,锡矿开采量猛增C. 锡矿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电站提供了廉价、充足的能源D. 水电站蓄水后,减少了当地泥石流的发生,锡矿开采有了保障【答案】14. D 15. C【解析】【14题详解】修建水电站以来,当地新增的就业岗位包括库区及道路修建,属于建筑业。道路修建后从事运输业,餐饮、食宿等相关的服务业。D对。电机制造业要求技术水平较高,A错。采矿业、纺织业需要靠近原料产地,B、C错。【15题详解】电站并网发电后,南丹锡锭产量增长了150,这主要因为锡
14、矿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电站提供了廉价、充足的能源,C对。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不是冶金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A、B错。水电站蓄水,不能减少当地泥石流的发生,D错。读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6. 20世纪以后,历史名城A在我国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原因是( )当地资源逐渐枯竭运河淤塞、航运不畅南北铁路干线的通车政治中心北移海上运输的兴起和发展A. B. C. D. 17. B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政治B. 河流C. 资源D. 交通18. 目前国家投巨资治理大运河流经河湖的污染,治理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南北货物交流B. 加快运河沿岸开发C. 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D.
15、 保证输水水质【答案】16. B 17. D 18. D【解析】【分析】【16题详解】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兴起,后来由于运河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扬州等的地位渐渐下降,故正确。故选B。【17题详解】B城市是石家庄市,此城市原先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到正定县时,将车站向南迁建在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在此与京汉铁路相交,石家庄因此发展较快,D正确。故选D。【18题详解】大运河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工程路线,对大运河流经河湖的治理主要目的是保证输水水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扬州经济地位的变化为背景,考察交通运
16、输的意义。读“安徽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19. 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 团状,河流因素B. 团状,地形因素C. 带状,气候因素D. 带状,河流因素20. 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A. B. C. D. 【答案】19. D 20. A【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聚落形态是沿河流呈带状分布,是受河流的影响。故选D。【20题详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有重
17、大影响。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商贸活动,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聚落密集区,对交通的需求大,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河流不仅具有供水功能,还有运输、军事防御等功能,因此,“沿河设城”在我国古代北方城市也存在。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块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故选A。2018年5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青海湖已迎来夏候鸟繁殖高峰,青海湖特有的湟鱼也开始洄游到淡水河道繁育后代,一场“群鸟抢鱼大战”在青海湖边开始上演(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20世纪80年代,青海湖湟鱼资源从32万吨减少到不足2千吨,环湖物种也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 )A. 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B.
18、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C. 气候变暖,降水逐年减少D.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22. 从2001年开始,对青海湖封湖育鱼,水域面积十年间增长了240平方千米,截至到2014年底,青海湖的水鸟种类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64种,刷新到222种。对于上述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体现了正确的环境伦理观B. 人类尊重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C 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D. 人类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益【答案】21. A 22. D【解析】本题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青海湖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21题详解】物种的减少,一般而言是有两方面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
19、因,据此分析:20世纪80年代,青海湖湟鱼资源从32万吨减少到不足2千吨,环湖物种也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故A选项正确;青海湖周边工业不发达,故B选项错误;气候变暖,该地区冰雪融水增加,湖区面积变大,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好,故C选项错误;该区森林破坏少,水土流失不严重,故D选项错误;综上可知,选A。【22题详解】水域面积增大,湖区生物种类增多,说明人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青海湖及其周边环境趋向于有利生物生存方向发展,据此分析:由题意可知,水域面积增大,说明人类活动体现了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故A选项正确;水域面积的增大,本身就是人类尊重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故B选项正确;只有人类活
20、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才会使得湖区面积增大,故C选项正确;如果人类只注重经济利益的话,那么湖区面积应该是缩小了,故D选项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D。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下图为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A 地形和海陆
21、位置B. 大气环流和地形C. 海陆位置和纬度D. 海陆位置和洋流24. 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A. 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 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D. 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25. 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A. 物种基因库B. 调节气候C. 保持水土D. 候鸟越冬地【答案】23. B 24. C 25. C【解析】【23题详解】等降水量线由南向北递减,是因受西南季风影响,东侧一处明显向北弯曲,说明此处降水较多,主要是因为位于峡谷地区,水汽容易深入,故降水较多,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分
22、别是大气环流和地形。海陆位置和纬度差异不大,内陆地区洋流没有影响。故选B。【24题详解】嘉黎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西南风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带到此处,形成丰富的降水,使森林带向高处延伸到积雪带附近,从而形成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的景观,C正确。海拔高,地形起伏大,应该有过渡性,AD不符合题意,板块碰撞挤压对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没有影响,B错误。故选C。【2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麦地卡湿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麦地卡湿地对于当地水土保持、防止季节性泛滥的洪水、阻截上游沉积物并形成生产力很高的草甸、沼泽类型湿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地牧民和牲畜的重要生活水源,而三江平原属于平
23、原沼泽湿地落差小,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海拔高,物种并不丰富,调节气候作用两地都有,该地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候鸟越冬。故选C。二、综合题26. 我国在建设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和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工程。(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南北差异:_;能源供需的东
24、西差异: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和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5)四大工程中与山西能源基地关系最密切的是_。山西省的电力需从晋中绕道北面大同再输往京津唐地区的原因是_。【答案】 (1). 南水北调 (2). 西气东输 (3). 青藏铁路 (4). 西气东输 (5). 青藏铁路;南多北少,西部供大于求 (6). 东部供不应求,东部发达 (7). 西部相对落后 (8). 西气东输,缓解能源压力 (9). 改善能源结构 (10). 利于环境保护 (11). 西电东送 (12). 将大同的火电并网输送。【解析】【分析】
25、本题以我国的四大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原因及其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图示四大工程中,结合图例,属于水资源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四类干湿地区。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青藏铁路工程,位于青藏高原。(3)结合所学的中国气候知识可知:我国的降水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由此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南北差异为南多北少。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
26、成我国目前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比较落后;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5)山西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的北线方案中,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把山西的煤炭通过以电力的形式输往华北地区,缓解晋煤外运的难度。但这一工程受到东面太行山地形的阻挡,需从晋中绕道北面大同再输往华北地区。【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
27、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关于这些工程的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和节流,如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4分析资源跨
28、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2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其成因是_。(2)图中所示地区多为荒漠植被和_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地
29、的主要利用类型是_。草原产草量空间变化特点是_其原因是_。(3)该地区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规律(4)B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答案】 (1).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深居内陆、四周多山、夏季风难以到达 (3). 草原 (4). 草地 (5). 由东向西递减 (6). 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 (7). 经度地带性分布 (8). 土地荒漠化【解析】【分析】本题综合性比较强,以西北地区为背景,考查了西北地区地理背景的相关知识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详解】(1)根据地图轮廓可以看出,该地区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成因是:深居内陆
30、,远离海洋;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2)由第二幅图可知,该地区主要植被是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因此,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由图可知,草原产草量空间变化特点是由东向西递减;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也是由东向西递减,与草原产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基本一致,由此,可判断降水量是导致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3)由(2)题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由此判断,该地区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4)B处位于半干旱区,且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过程中易造成草场破坏,进而加剧土地荒漠化。【点睛】1.四大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2.我国西北地
31、区的自然地理背景: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高大山脉阻挡水汽到达;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距离风源地近,冬春季节,大风日数多;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为主导因素。自然带随着纬度变化、向纬线延伸,又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如: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为主导因素。自然带随着经度变化、向经线延伸。如: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由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分布在山地。自然带随着海拔变化、大致沿等高线延伸。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地衣、冰川。非地带性分异:又称地方性分异,从整个自然环境而言没有地带性和规律性。如:沙漠中的绿洲、东非高原上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南美大陆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荒漠、澳大利亚东北热带雨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