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检测(三)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1949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加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起担负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据此可知()A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共的领导B民主党派的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党派仍具有在野党的特性D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已正式确立解析:选B。由毛泽东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加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可知,民主党派是新中国的参政党,参与国家大事的协商和管理,和在野党是不同的,说明民主党派的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正确,
2、C项错误。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D项排除。2(2019南京模拟)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 038 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解析:选B。省、市、县、区、乡召开人民代表会议不属于基层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
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权建设,故B项正确;民主统一战线是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会议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权建设,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建立的,故D项错误。3(2019资阳模拟)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解析:
4、选C。根据材料“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可知,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纷纷参与了对宪法制定的讨论,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4(2019济南期末)“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这个机构()A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是民主建设遭破坏的产物C消灭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解析:选B。根据材料“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
5、队或军管代表”可知,这个机构的政权组织形式缺乏民主色彩,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民主建设遭到破坏的产物,故B项正确。5(2019宁波十校期末联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下列会议中在上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C1997年中共十五大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解析:选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材料中会议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故B项正确;1
6、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会议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1999年全国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与材料中会议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6(2019唐山高三期末)读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次数变化统计表(部分)词语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左”165111侵略12132阶级斗争13441制度347746647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35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37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416非公有制经济26社会保障体系14据
7、此能够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意识形态不再重要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C“左”倾思想已经根绝D非公经济发展缓慢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左”“侵略”“阶级斗争”的不断减少可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弱化意识形态,但A项表述并非表达重点,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看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越来越进步,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中“根绝”太过绝对,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7(2019河北九校高三联考)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
8、”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B赋予了“一国两制”构想新的内涵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信息“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一国两制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赋予了“一国两制”构想新的内涵,B项正确。8(2019泉州质检)时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
9、巴尼亚、越南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据上表可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A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解析:选C。建交国家大多为东欧民主主义国家体现“一边倒”,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所列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不结盟,故D项错误。9(2019济南高三质评)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有以下特征:革命性,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内向性,外交决策受到国内政治的制
10、约和影响;过渡性,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以下事件能更多体现“过渡性”这一特征的是()A与苏联缔结友好同盟条约B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援越抗法、抗美援朝的决策解析:选C。结合材料中“过渡性”的概念“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跳出了“革命”的圈子,从和平的角度与其他国家进行和平交往,故C项正确。A项体现了革命性这一特征,B、D项体现了内向性这一特征,均排除。10(2019深中四校联考)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
11、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解析:选B。“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11(2019乌鲁木齐模拟)1964年1月,毛泽东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指出: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背景是()A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
12、常化B欧共体具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C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D美苏“冷战”造成两大阵营瓦解解析:选C。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日本和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加之美苏“冷战”,致使我国注重改善与中间地带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故D项错误。12(2019南京模拟)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A主导了联合国维
13、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选D。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大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
14、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一种“文饰工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材料二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
15、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
16、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9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受西方影响、过程曲折、体现救亡图存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等方面分析,同时也要看到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答案:(1)特点: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体现救亡图存;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制宪的过程充满曲折。原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思想的
17、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2)评价: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法制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但是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14(2019安徽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席位1984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4年派遣警察部队赴海地维和
18、2008年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011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6年举办G20杭州峰会综观大事表中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结合材料中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归纳拟定论题,例如“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运用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说明。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合作。阐述:自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
19、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为防核扩散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全球贸易合作和经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因此,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示例二论题: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阐述: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世界和平;1980年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为防核扩散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中国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区域政治经济合作,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因此,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考生从以下论题阐述可酌情给分: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合作组织活动;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