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讲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济宁模拟)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上述事件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解析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项;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
2、利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成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答案D2(2019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解析“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
3、维护,故选C项;“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答案C3(2019福州模拟)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金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金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苏俄A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B新经济政策成果凸显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D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解析通过题干中所提及的几个时间点1921年、1922年
4、、1923年、1925年,可知该现象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适合了当时苏俄的国情,即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成效比较明显,于是出现了题干中所述现象私人资本和企业数量都有所增长,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经济政策之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公有制经济,排除A项;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但是题干中仅是提到了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农业和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不能推论出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排除D项。答案B4(2019绵阳三模)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
5、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农民既渴望致富又担心成为革命的对象,说明当时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故选C项;“粮食税”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不是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排除A项;苏联农业集体化是在1929年开始的,与材料中192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是在1926年开始的,与材料中1925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5(2019安徽“江淮十市”三模)1928年1月一个苏联农民给农民报写信诉说:“农民非常愿意帮助苏维埃政
6、权,准备全力帮助国家,但是当局不让他们发展,因为当局对农民的粮食规定固定的价格,可是农民购买东西却无法按固定的价格。应当给农民自由,让他们发展,让他们发家致富。”材料主要反映出A固定粮食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B集体农庄制打击了农民积极性C列宁新经济政策得到继续执行D苏维埃政权得到广大农民拥护解析根据题干提及的时间点1928年,可知处于斯大林统治时期,再结合“当局不让他们发展,因为当局对农民的粮食规定固定的价格,可是农民购买东西却无法按固定的价格”,可以判断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农庄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固定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
7、知,在1928年的时候,新经济政策已经被废除,排除C项;通过题干中“农民非常愿意帮助苏维埃政权,准备全力帮助国家”,可以推知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但这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D项。答案B6(2019漳州模拟)1929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 A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D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解析据材料“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并结合所学19291
8、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大危机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借助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利国际环境,故选C项;材料强调苏联引进工业设备的背景,提升苏联综合国力是苏联引进工业设备的影响,排除A项;据所学苏联引进工业设备并未改变世界格局,排除B项;材料所述苏联引进机器设备并不能说明减少了社会制度的对立,排除D项。答案C7(2019宁德模拟)1929年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44.4%,1938 年增加到49.9%;同期,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9.4%增至40.4%。这一变化说明英国A积极应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B极力保护帝国内部的经济往来C大力奉行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D全面加强政
9、府干预经济的力度解析通过题干中英国与自治领之间“英国进口和出口比重都有很大提高”这一现象,再结合题干中提及的时间点“1929年”,可知英国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为防止其他国家对英国及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采取了“帝国特惠制”政策,故选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政策加强了英国与其自治领之间的经济联系,但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其他国家对英国的经济渗透,排除B项;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政策实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是英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之后的一种行为,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英国与其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不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答案A8(2019济宁模拟)从1930年至1933年,美国
10、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解析根据材料“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根据材料“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明打破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不能根除,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未涉及所有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答案A91934年,美国总统成立全国紧急状态委员会,所有行政机构的提案都必须经过它的批准。1937年这个功能转移到预算局,由它决定行政部门的提案是否符合总统计划;如不符合提案必须作出修改,否则即告取消。这表明当时美国A国会政府的衰落B总统权力的扩大C国会权力的复苏D大众政党的兴起解析题干中全国紧急状态委员会是总统成立的,且对提案具有批准权,后来预算局的提案须符合总统计划,说明总统对提案通过与否有决定作用,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都得到了国会的批准,都是以立法的形式实施的,排除A项;美国国会权力一直
12、在三权中权力巨大,不存在复苏的情况,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新政党的产生,且美国是两党制国家,排除D项。答案B10(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 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解析由材料可知19271931年数据不断攀升,而1931年后迅速下降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抗日战争的爆发影响了中国大豆出口,故选C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失业人口急剧增加,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模式使得苏联工业持续发展,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速侵华步伐,排除D
13、项。答案C11(2019太原模拟)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危机使民众通过阅读寻求精神慰藉,故选A项;19291933年美国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B项;材料信息,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但“大幅提升”表述欠妥,排除C项;材料与科技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答案A12(2019淮南二模)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二十年代)兴
14、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A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C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解析由材料中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与创作方法可判断其为现代主义文学,联系史实可知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的写作特点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故选D项;浪漫主义文学缘于对启蒙运动后“理性王国”的极度失望,这不符合材料中现代主义文学,排除A项;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这不符合材料中现代主义文学,排除B项;亚非拉民族
15、主义文学表现了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不符合材料中现代主义文学,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未健
16、全等问题。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8分)
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百日新政”作用有限的原因。(7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得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根据材料“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得出国有企业传统体制的束缚。第二小问进展,根据材料“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可知将企业推向市场;根据材料“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得出
18、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2)问,根据材料“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得出新政的措施存在缺陷;根据材料“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得出美国社会问题丛生,积重难返;根据材料“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得出政府没有能够有效干预经济。第(3)问,第一小问相同,根据材料一“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材料二“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得出改革均不改变国家的性质;根据材料一“80年
19、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材料二“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得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根据材料一“1978年后80年代1992年”、根据材料二“1933年1935年”可得出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第二小问不同,中国:根据材料一“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得出先农村后城市;根据材料一“经济趋向市场化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得出注重下放权力,加强市场调节作用;根据材料一“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
20、度方向迈进”,结合所学可知以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美国:结合所学可知以调解工业生产为主;加强国家干预,防止无序竞争;根本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答案(1)背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或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冲击);国企传统体制走向僵化。(4分)主要进展:企业推向市场;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所有制改革。(任2点4分)(2)新政措施存在缺陷;美国经济积重难返(或弊端丛生);世界经济秩序混乱;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美国国内抵制国家干预。(任3点7分)(3)同:社会制度不变,经济体制转型;利用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法制配套,理论影响深远;逐步探索
21、推进,取得巨大成就。(任3点6分)异:中国:农村率先突破,然后转向城市;注重下放权力,加强市场调节;坚持社会主义,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美国:金融领域开端,工业改革为主;加强政府干预,防止无序竞争;维护资本主义,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和私有制。(任2点4分)14(12分)(2019南宁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导致美国产品价格下跌显著。美国贸易顺差从1920年的近30多亿美元一路下降到1923年的几乎为0,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在10亿美元以下。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经济陷入萧条。在此背景下,美国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使平均总体税率
22、从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但美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并且出口跌得更多,基本都保持在20%左右。1934年在国务卿赫尔的努力下,美国颁布了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美国企业进口,并且赋予了总统协定关税的权利。之后,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和平均总体税率开始逐步下降,贸易保护程度在世界范围内才得到缓和。整理自姜超历史上美国如何打贸易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以美国贸易政策为例,考查影响贸易政策的因素。根据材料“欧洲国家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导致美国产品价
23、格下跌显著”“在此背景下,美国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使平均总体税率从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但美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并且出口跌得更多”可以从贸易政策与经济全球化、关税政策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归纳出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相关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答案示例一:论题:贸易政策与经济全球化阐述:在工业革命中,首先崛起的英国逐步放宽对关税的限制,逐步走向自由贸易,一度实行零关税,并且与许多国家进行关税谈判,世界各国的关税有所降低。此后,世界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当全球经济出现困难,特别是大型战争或世界性的经
24、济危机严重破坏经济时,世界各国又竞相推行贸易保护,这就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但经济全球化中,各国贸易摩擦不断,各国的贸易政策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综上所述,合理的贸易政策和制度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合理的贸易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和推行。(12分)示例二:论题:关税政策极大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阐述:一战后,欧洲国家推行贸易保护政策,抵制了美国的商品,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势必导致美国商品出口困难加大,经济发展受阻,而出口贸易恶化激起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绪。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极力增加关税,保护本国经济。但由此开始的贸易战,进一步恶化了世界经济环境,各国出口下跌,经济严重下滑。罗斯福新政中,一度调整了关税政策,改善了美国的贸易环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综上所述,关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一定的调整。(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