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第23题对点特训(二)1.为了制定符合社会实际的方针政策,国家在制定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到人民群众中去收集意见和建议,并且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认识具有反复性D.坚持物质决定意识2.自古以来,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结婚买房一直都是男人“分内的事儿”。但随着房价日益走高,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和新婚姻法的实施,女方出资、双方共同置业成了当下年轻夫妻买房普遍能够接受的形式。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3.在全国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座谈会
2、上,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控烟最大的困难是民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度不够。我们应该加大对民众健康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度上述主张表明(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人的行为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和支配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群众的认知A. B. C. D.“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的美好愿望,不仅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也关乎每一个国人的梦想和福祉。从穿越千年的小康梦想,到决胜的关键5年,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据此回答46题。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
3、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议。这体现的哲理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矛盾即对立统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5.“十三五”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将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说明(
4、)A.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D.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6.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发展,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这一改革有利于( )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发挥人民群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用A. B. C. D.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国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我们的制度。当前,必须
5、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8.90多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A. B. C. D.9.未来五年,
6、我国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中国经济要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国强向民富的三大转变。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大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 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A. B. C. D.10.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加快推进改革,加大产权保
7、护力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D.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11.在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如果改革成功,中国不但会进入更均衡的增长轨道,还能够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如果不成功,则会面临全面的社会危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调整了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 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A. B. C. D.12.目前,我国有1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镇237个,5
8、万人口以上的镇876个,原有的“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将推进特大镇有序改市,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权限。“特大镇改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A. B. C. D.13.“光阴它就像杆秤,民心它重如山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歌词提醒着广大干部要坚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从哲学角度看,强调“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的理论依据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首创
9、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A. B. C. D.14.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
10、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 B. C. D.15.新时代新形势不仅需要新的发展观、改革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表明( )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过程中被推翻 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综合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 B. C. D.16.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强调文艺工作者要( )A.
11、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7.全面深化改革应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段话说明改革要( )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坚持辩证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A B C D18.下面漫画直通车中的交通指示灯是绿灯,表明一路放行。漫画告诉我们的哲
12、学道理是( )直通车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群众利益无小事 要以“民意”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必须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A. B. C. D. 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知识,B符合题意;A中“决定于”的说法错误;C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D属于唯物论,均不符合题意。2.A解析:材料旨在强调观念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答案为A;B、C、D三项均与材料中心不符。3.B 6解析:错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人们对烟草的认知影响控烟,说明人们总是在一定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只有科学认识到烟草对健
13、康的危害才能实现有效控烟,故正确;错误,群众的认知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4.C解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议,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反映,正确;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体现了全面的观点;正确;在材料中未体现。5.B解析:材料阐述的是建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B正确,A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C、D两项表述错误。6.C解析:金融监管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旨在通过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题意
14、;材料不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活动,错误。7.B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故选B。政治体制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A不选。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8.C解析: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不符合题意。9.A解析:中国经济实现“三大转变”,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符合题意。在“三大转变”中,尤其是“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变体现了国家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符合题意。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5、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符。10.A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加快推进改革,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即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说明这种改革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不符,排除。11.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行政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解放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分配制度的调整等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材料中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分配体制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
16、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错误。12.D解析:不符合题意,体制机制创新不是理论创新;“特大镇改市”是对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故正确,排除;通过改革解决了阻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矛盾,正确。13.A解析:本题考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知识。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段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错误,排除;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是引导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14.C解析:本题考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把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区别开来。表述错误
17、,排除。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物质生产(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不能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表述错误,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不能说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并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15.B解析: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在发展,在演变,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符合题意;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说法错误;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说法错误。16.C 解析:本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
18、观点不符合题意,题中设问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故排除。B观点不符合题意,题中设问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故排除。C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故入选。D观点不符合题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故排除。17.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主次矛盾等相关知识。全面深化改革应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民意直通车表明对民意的尊重,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排除;客观实际情况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