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895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6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用时:45分钟满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_,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_,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_,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独树一帜 一视同仁 口若悬河C标新立异 一视同仁 信口开

2、河D独树一帜 等量齐观 信口开河答案C解析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用于人。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事物。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口若悬河: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打开哈代的作品集,如同打开宝物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芒,迸发着艺术的灵光。B雷曼兄弟破产带来了市场恐慌,让市场形势更趋恶化,资产价格下降了三倍,使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都受到压抑,并很快处于干涸状态。C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和加强同各国

3、人民的交流交往,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D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仍然是西方历史不可逾越的高峰,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也一直哺育着后来的欧洲文明,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去探寻古罗马兴衰的奥秘。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使人”前应添加主语。B项搭配不当,“下降”后面不能带倍数。C项语序不当,应是“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这一点”指代不明。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手法来完成。_。_。比如,传说曾国藩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臣屡

4、战屡败”,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臣屡败屡战”。_。_;_。_。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手法之一后者则不一样,它突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效果迥异A BC D答案A解析由第一句中的关键词“交际任务”“修辞手法”可知,与第一句衔接,可排除B、D两项;紧接,说“不同的语序”,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项。4下面两个饼状图客观地呈现了我国2013年税收收入的具体情况。请根据图表的内容,分条简要概括2013年我国税收

5、的特点,并由此给出建议。要求:客观准确地概括,但不要出现具体数字。(6分)(1)特点: (3分)(2)建议: (3分)答案(1)2013年我国税收总收入增长了三成多;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四成左右,对税收的贡献最大;增值税、消费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增长较慢,分别增长了不到一成。(2)要降低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税制环境,适当地增加其他税种的比例。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2)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总角之宴,_。(诗经氓)(4)_,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5)桂棹兮兰桨,

6、_。(苏轼赤壁赋)(6)置杯焉则胶,_。(庄子逍遥游)(7)民不畏死,_。(老子)(8)位卑未敢忘忧国,_。(陆游病起书怀)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2)秋风萧瑟(3)言笑晏晏(4)今夜闻君琵琶语(5)击空明兮溯流光(6)水浅而舟大也(7)奈何以死惧之(8)事定犹须待阖棺三、小说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报施茅盾半月以前,因为一种军医不大有办法的疙瘩病,张文安向师长请准了长假,离开那服务了三年多的师部。他得了假条,得了一千元的盘缠。额外又得了师长奖给的一千元,说是给他买药的。于是在路上他一直想着买一头牛回家,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自从他家损失了那壮健的花牛以后,父亲好

7、几次筹划款项,打算再买一条,都没有成功。昨晚,张文安回来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东边山峰上那一轮血红的旭日还没驱尽晨雾的时候,探望的人就挤满了张家的堂屋,向张文安探听也是在前方打鬼子的几个同村人的消息。“不知道。”他想了想,慢慢摇着头说,“你想,前方地面有多大?光说前方,知道他们是在哪一个战区呢?就算是同在一个部队里罢,几万人呢,要不是碰巧,不会知道的。”“哦,早猜到你是一个都不知道的啦!”有人这么讥讽了一句。张文安着急起来了,正想辩白,却有一个比较老成的人插嘴道:“算了,算了!让我们来问一个人。他丢下了老母和妻子,带着他的四匹驮马投效了后方勤务,被编入运输队,万里迢迢地去打日本,他说不把鬼子

8、打出中国去就不回家。这一个人,你不能不知道。他家里有两年光景接不到他的信了。”“你到底也说出他的姓名来呀!”张文安局促不安地说。“姓名么?”另一位不耐烦地叫了,“他就是山那边村子里的喂驮马的陈海清哪!”他记起来了,自己还没上前方去的时候,村里曾经把这陈海清作为谈话的资料。他的眼睛亮起来了,说了一句:“陈海清!怎么不知道!”可是戛然缩住,他又感到了惶惑。到了前方以后的陈海清,究竟怎样呢?然而由于一种受不住人家嘲笑的自尊心,更由于不愿老给人家一个失望,但感得众人的眼光都射住了他,便惊觉似的眼睛一睁:“陈海清是一个勇敢的铁汉子,勇敢的人不会死的。他应该是一个上等兵了,也许升了排长。他是我们村子里的光

9、荣”午后,张文安爬上了那并不怎样高的山坡,只觉得两条腿重得很。当卖牛的董老头告诉他“千把块钱只好买半条牛腿”的时候,张文安固然呆了一下,但接着董老头谈到那些胀饱了的囤户豪侈糜乱的生活时,张文安骇住了。终于他惘惘然走出了那市镇,带着满肚子的懊恼和气愤。他下意识地伸手隔衣服摸一摸衬衣口袋里那一叠票子,手上的感觉尽管还是和一路几千里无数次的扪摸没有什么不同,心里的感觉却大大两样了。张文安刚要上坡,有一个人从坡上奔下来,见了他就欢天喜地招呼着。原来今天早上张文安信口开河说的关于陈海清的一切,早已传到了那儿子的耳朵里。走近了一间草房,张文安正在迟疑不决,却已经被拉进了草房。张文安立即受了包围,呆了半晌,

10、他这才看清在自己面前的,除了那儿子,还有一位老太太,而在屋角床上躺着的,又有一位憔悴不堪的中年妇人。现在张文安已经真正定了神,现在他完全认明白:要是他这谎圆不了,那他造的孽可真不小。这一点,逼迫他提起了勇气。他开始支支吾吾编造起关于陈海清的近况、极有希望的前途,他又将陈海清编派在某师某营某连,而且还胡诌了一个驻扎的地名。这一家的三个人都静静地听着,他们那种虔敬而感奋的心情,从他们那哆开的嘴巴和急促而沉重的鼻息就可以知道。忽然老太太颤着声音问道:“张先生,你回来的时候,我们的海清没有请你带个信来么?”张文安又窘住了,心里正在盘算,一只手便习惯地去抚摸衣服的下摆,无意中碰到了藏在贴身口袋里那一叠钞

11、票,蓦地他的心一跳,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像队伍里的官长宣布重要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手势,他大声说道:“信就没有,可是,带了钱来了!”随即很艰难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一叠票子来,莽撞地塞在陈海清儿子的手里了。“啊,多少?”那年青人只觉得多,却还没想到多得出乎他意料之外。“一千,够半条牛腿罢了。”张文安懒懒地说,心里有一种又像痛苦又像辛酸的异样感觉。1943年7月22日(原载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文阵新辑去国,有删改)6请用一句话概括张文安这个人物形象。(4分)答: 答案有爱心、爱国且有责任感、孝敬父母、有虚荣心、回家休养的抗日士兵。(写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7试简要分析画线语段的作用。(4分)答:

12、答案用侧面叙述的方式,(1分)塑造了一个为国离家、捐物抗日的战士形象。(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为小说最后写张文安送钱给陈海清家做铺垫。(1分)8茅盾认为“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作家在创作时要关注和反映“全般的社会现象”。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分)答: 答案人民在积极支援抗战,关心着前方战事;爱国战士的家属受到冷落,家境凄寒;有人囤积居奇,从中发国难财,以致物价飞涨。(每点2分)9小说为什么以“报施”为题?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答: 答案(1)从情节上看,小说围绕“报施”展开,既指师长额外给了张文安一千元,是对自己有贡献的部下的报施;又指张文安想给父母买一头牛,是对父母的报施;还指张文安把钱送给一个也在前线抗战的陈海清的家属。(2分)(2)从结构上看,“报施”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使小说故事形成一个整体。(2分)(3)从主题上看,是对“报施”于有贡献于国家者行为的肯定,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答“赞扬了无私报效国家而不求报施的行为”亦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