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2. 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
2、0千米/小时,其它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值;由此可知,纬度30线速度是1447千米/小时, 纬度60的线速度约是835千米/小时;低纬是0-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区是60-90;已知纬线L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小时,纬线L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走1 320千米/小时,且LI在L2的北侧,可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在北半球中纬度。选A正确。【2题详解】由图示影像可知,a、b两点海拔不同,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选A正确。【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另外,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大。两极点无速度。小德准备在2020年1月去美国旅
3、游,并且于除夕(1月24日)回到上海过农历新年。下图为小德在某订票网站预订机票的信息(起飞和到达时间均为当地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小德所乘坐的航班从上海(东八区)到纽约(西五区)所需的时间是( )A. 2小时25分钟B. 4小时55分钟C. 11小时5分钟D. 14小时55分钟4. 当小德从纽约准点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已进入农历新年的范围占全球( )A. 小于1/6B. 1/61/4C. 1/41/2D. 大于1/2【答案】3. D 4. A【解析】【分析】【3题详解】我国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纽约使用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小德所乘坐的航班从上
4、海(东八区)出发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月11日11:30,经计算,此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为1月10日22:30,到达纽约时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1月11日13:25,两者相减即为所需的时间,经计算所需时间为14小时55分钟,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图中显示,当小德从纽约准点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为北京时间1月24日22:40,材料信息表明,1月24日为除夕,则1月25日为农历新年。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月24日22:40,东十区为1月25日0:40,则东十区、东十一区和东十二区已进入农历新年的范围,共2.5个时区,约占全球1/10,因此已进入农历新年的范
5、围占全球比例小于1/6,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时间间隔计算的关键是把地理事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化为同一时区的时间。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6.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珠江三角洲B. 河西走廊C. 松嫩平原D. 海南岛【答案】5. C 6. B【解析】【5题详解】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晚于当地时间18点日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日出,太阳辐射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
6、阳辐射减小,读图可知,曲线中,只有曲线满足该条件,故选C。【6题详解】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在13 14点,所以当地的经度大约位于90E 105E, ACD错(注意珠江三角洲的经度大约位于110E 120E之间),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对二十四节气的顺序需要加强记忆;欺,需要注意太阳辐射的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相关;最后,需要注意当地正午12点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材料中点明“天气晴好”, 所以不考虑云层的影响), 同时留意图中的横坐标的时间为北京时间。下图为我国某
7、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气象信息可能是哪一天A. 11月18日B. 9月23日C 8月28日D. 3月28日8. 图示气象信息当天,以下四地昼最长的是A. 重庆B. 广州C. 北京D. 哈尔滨【答案】7. A 8. B【解析】【分析】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7题详解】昼长为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读气象信息图可知,该日昼长为10时20分,小于12时,昼短夜长,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时间,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低昼越长,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广州、重庆、北京、哈尔滨,故当
8、天广州昼最长,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长白山天池边上有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图1为建军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和浮石图片,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源于( )A. 火山活动B. 溶洞塌陷C. 地壳下陷D. 岩石崩塌10. “浮石”形成于图2中的( )A. 乙丁B. 丙乙C. 甲戊D. 戊丙【答案】9. A 10. B【解析】【分析】【9题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到,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形成源于火山活动,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凝固,火山口淤塞,积
9、水形成的火口湖,A正确。周围岩石是喷出岩,形成溶洞的是石灰岩,B错误。天池周围是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的浮石,是玄武岩,是岩浆喷发形成,不可能是地壳下陷和岩石崩塌形成。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由图2可知,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喷出岩),丁为沉积物,甲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故“浮石”形成于图2中的丙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岩石的物质循环,由图中的信息可知浮石为喷出岩,再由图2可推出其形成。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 B. C. D. 12. 图中( )A. 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10、B. 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 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 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11. C 12.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11题详解】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和是花岗岩,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12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 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的规律: 1、
11、下层沉积岩要比上层的沉积岩老。2.下沉接受沉积,上升接受侵。 3、被侵入的岩层要比侵入岩老。4、 变质岩比附近的侵入岩要新。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下图为某年6月初拍摄的“夔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与瞿塘峡“夔门”成因相似的地理景观是( )A. 石林峰丛B. 东非裂谷C. 华山绝壁D. 挪威峡湾14. 此时江面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汛期防洪、库区泄水B.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C. 气候干旱、水位偏低D. 水力发电、耗水
12、量大【答案】13. A 14. A【解析】【分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可知,瞿塘峡“夔门”景观受流水侵蚀而成,石林峰丛受流水侵蚀而成,A正确;东非裂谷为板块张裂形成,华山绝壁属于断块山,两者均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形成,BC错;挪威峡湾受冰川侵蚀形成,D错。故选A。【14题详解】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而该景观位于瞿塘峡,所以该景观所在地位于三峡水利工程的上游,属于库区的范围。该照片拍摄时间为6月,长江流域夏季降水较为丰富,为了很好地发挥三峡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库区需要在汛期来临之前
13、泄水,从而为汛期防洪腾出库容,A正确;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是一个极其缓慢的地质过程,不是该时间段江面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的原因,B错;6月该区域气候并不干旱,C错;水力发电需要蓄水形成落差,江面水位应较高,不会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D错。故选A。【点睛】一般而言,如果某水库具备防洪的功能,为了在雨季更好地发挥防洪的效益,会在雨季来临前下泄一部分库水,从而为雨季蓄洪腾出足够库容。读云南元阳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5. 据图判断,该地梯田多分布在( )A. 山顶B. 陡坡C. 缓坡D. 平原16. 修筑梯田改变了山坡的( )A. 形态B. 土壤类型C. 坡向D. 物质组成【答案】15. C 16
14、. A【解析】【15题详解】据图可知,梯田是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开垦的,因此梯田多分布在等高线稀疏的缓坡上,因此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梯田的修筑,使沟谷发育的山坡形态发生了改变,A正确。土壤类型是自然和人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坡向是不易改变的,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地表形态,但不能改变土壤类型、坡向、物质组成。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01时45分前后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11日20时50分前后,台风“利奇马”在山东青岛再次登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表示台风“利奇马”的
15、天气系统是A. AB. BC. CD. D18. 两次登陆期间,受台风“利奇马”影响A. 温岭风力逐渐加大B. 上海风向由偏南转偏北C. 青岛降温引发冻害D. 南京大雨导致航班停飞【答案】17. A 18. D【解析】【17题详解】登陆我国的台风“利奇马”为北半球的热带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旋转、气流向中心辐合。是北半球气旋,是南半球气旋,是北半球反气旋,是南半球反气旋,A正确。故选A。【18题详解】两次登陆期间,台风逐渐远离温岭,温岭风力逐渐减弱,A错误:台风东侧经过上海,上海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错误;台风为热带气旋,不会使青岛降温引发冻害,C错误;台风经过南京附近,南京大雨导
16、致航班停飞,D正确。故选D。下击暴流是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一般发生在海拔10km以内。2018年5月1日,印度有“沙漠之邦”之称的拉贾斯坦邦发生了一次雷暴天气,并产生了下击暴流。下图示意下击暴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下击暴流发生时( )A. 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散B. 中心以晴朗天气为主C. 会影响飞机高空飞行D. 可能导致城市内涝20. 此次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下击暴流可能引发( )A. 暴风雪B. 绵绵阴雨C. 沙尘暴D. 伏旱【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北半球的下击暴流,地面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的下击暴流,地面气流呈
17、逆时针辐散,根据下击暴流示意图无法确定南北半球,A项错。读图可知,下击暴流是气流由高空的云层快速下降到地面,会把云层中的水汽带到地面附近,形成强降雨,所以中心天气应以阴雨为主,若发生在城市可能导致城市内涝,B项错、D项对。飞机一般在平流层(海拔12 50 km)飞行,受下击暴流影响小,C项错。故选D。【20题详解】印度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会出现暴风雪天气,A项错;下击暴流发生时,气流运动剧烈,不会形成绵绵阴雨,B项错;下击暴流发生时,地面附近风力强劲,且拉贾斯坦邦被称为“沙漠之邦”,沙漠广布,所以容易引发沙尘暴,C项对;伏早是指夏季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干早天气,D项错。故选C。【点
18、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和图形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21.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海陆风D. 台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地区表示的实际范围不是很大,纬度位置差异不是很大。同时,大气环流、海陆风等对大尺度范围内的降水差异影响较大,排除ABC;图中该区域南北降水量差异很大,最可能受台风的影响,北部受台风影响更强,降水量更多,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降水量的相对较少,D正确,故选D。【点睛】22.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
19、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图推断( )A. 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B. 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C. 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D. 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甲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由此可知甲地风向为东北风,A错;乙地为低气压中心,气流辐合,多阴雨天气,B错;丙地为高气压中心(如果单看图中的等压线分布,丙地既可能为高压中心,也有可能有低压中心。但丙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的控制,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应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紫外线强,C正确;丁地位于冷锋锋前,尚未受冷锋的影响,D
20、错。故选C。【点睛】下图示意某大洋局部环流和气压带、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关于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洋流流向受中纬西风影响B. 洋流形成受低纬信风影响C. 洋流加剧了沿岸地区的荒漠化D. 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24. 由图示信息可知( )A.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B. 图中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C. 该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D. 盛行风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23. B 24. B【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海域盛行风由南部的东南风变为北部的西南风,应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等盛行风推动下形成顺时针流动的大
21、洋环流,因此该海域应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其中为西南季风推动下形成的季风洋流,A错误。为东南信风推动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B正确。洋流位于热带海域,沿岸多热带雨林,该洋流属于暖流性质,不会加剧沿岸地区的荒漠化,C错误。洋流受当地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属寒流性质,因此对该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读图可知,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向北越过赤道,说明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北也可说明),因此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误。图中盛行风向越过图中纬线气流偏转方向明显发生变化,说明图中纬线应为赤道,图中气压带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区应盛行上升气流,B正确。由前面分析
22、可知,该大洋环流以赤道为中心,不是以副热带为中心,C错误。图中盛行风为西南季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错误。故选B。【点睛】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下面四幅图,能反映该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 B. C. D. 26. 该河段最可能位于()A. 长江下游B. 湄公河中游C. 密西西比河上游D. 黄河下游【答案】25. A 26. D【解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河段汛期和枯水
23、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而图中四个选项中,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只有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A对。【26题详解】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故D对。乌伦古湖地处准噶尔盆地北部,是乌伦古河的归宿地。乌伦古河汛期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中旬。图为乌伦古湖的变迁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7. 乌伦古湖一湖变两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冰川沉积B. 风力侵蚀C. 风化作用D. 流水沉积28. 乌伦古河汛期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 高山冰川融水补给B. 山地降水补给C.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
24、. 地下水补给【答案】27. D 28. C【解析】【27题详解】从一万年前的图分析,乌伦古湖形状南北狭长,乌伦古河河口位于湖泊东岸的中部,河流搬运泥沙,受湖水顶托作用,在河口沉积,形成三角洲,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将湖泊分割成两个湖,故D正确。【28题详解】乌伦古河5月下旬6月中旬的水量占年水量的60%左右,说明水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春夏季多于冬季,水量季节变化大,7月次年4月水量较少,在56月补给量大,说明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占比例较少,山地降水少,AB错。以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全年稳定,故D错。故答案为C。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各题。29. 海区中,海-气
25、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A. B. C. D. 30. 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A. B. C. D. 【答案】29. C 30. A【解析】该组题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29题详解】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其他海区。所以选C。【30题详解】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水水温高,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所以选A。二、综合题(40分)31. 下面两幅为同一日期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经度是_。(2)
26、在左图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实线表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在右图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3)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_。(4)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排序为:_。【答案】(1)夏至日 2326N 0 (2)(见下图) (3)ACBD (4) DBCA 【解析】【分析】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画图、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 据左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且太阳直射的经线为0经线。(2) 首先在左图中保证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右图中
27、据0和45E的位置关系可判断,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地球为顺时针自转,说明该图是南极点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南地区为极夜现象。(3) 夏至日,南半球各地,纬度越低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据图可知,四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为ACBD,所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为ACBD。(4)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为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北回归线越远,即纬度差越大,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BCA。32. 碉楼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区的中山台地。下图为横断山区碉楼景观及其分布
28、示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横断山区在高海拔山地和河谷地区少有碉楼出现的自然原因。【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地表起伏大;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多高山、峡谷,流水侵蚀地貌典型。(2)高海拔山地地势陡峭,交通不便,不利于布局聚落与农耕;河谷低处地势低平,虽有利于布局聚落与农耕,但易暴发山洪和泥石流。【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地形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地形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是: 地形以什么为主,如何分布,地势高低或向什么方向倾斜。由横断山区地形图可知,本区域以山地地形为主,
29、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根据河流是自北向南流,推断出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2)结合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该区域山高谷深,山地陡峭险峻,河谷低处在雨季时,易暴发山洪和泥石流,中山台地海拔适中,地势平缓,有利于修筑碉楼和农耕。且高山海拔山地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且平地较少,不利于耕作和聚落的形成。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的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某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1)说明7月1日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成因。(2)分析珀斯冬季风
30、力强劲的原因。【答案】(1)高压(反气旋);7月澳大利亚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2)南半球冬季,珀斯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异大,风力大;南半球西风带以海洋为主,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强劲。【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及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读2018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内部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气压中心,因此该时
31、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是高气压(反气旋)。该高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7月,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 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位于30S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至此控制该区域。(2)珀斯冬季风力强动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气压差异、摩擦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0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半球冬季,气压芾、风带北移,珀斯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大;季南北温差大,图中显示,此时珀斯南北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力强劲;珀斯西侧为海洋,地表摩擦力小,风力的阻力小,
32、所以风力强劲。34.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左图为“搁浅冰山照片”,右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主要影响因素有_。(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答案】 (1). 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2).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3). 同纬度西低东
33、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 (4). 纬度 (5). 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详解】(1)纽芬兰岛附近受来自高纬度的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带来大量的冰山,所以这些冰山来自极地地区,冰山融化导致附近海水水温降低,盐度降低。(2)北大西洋中高纬的西侧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低,东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高,故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少,水温降低;根据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分布中等温线的密集程度可知,西部等温线密集,温差大,东部等温线稀疏,温差小。洋流和纬度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点睛】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金属板很容易被冰山损坏,因此冰山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