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2(中国近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安徽省黄山市二模)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 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 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解析】材料中没有避
2、免北方战事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亡之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中央集权的效能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从材料信息显示,对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部出现不同的态度,南部省份开始不听中央政令,表明中央权威的下降考点:义和团运动【答案】D2.(2016安徽部分示范高中9月联考)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
3、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解析】资政新篇提出一系列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A资政新篇没有提出平均主义思想,说法错误;洪仁干和洋务派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他们的改革追求不一致,排除BD。故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答案】C3.(2016安徽合肥第一次质量检测)梁启超曾说:“我想中
4、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根据材料“部落政治”“贵族政治”等表述,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强调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暴力掌握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社会性质与材料中的“部落政治”和“贵族政治”等关系不甚大,故C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辛亥革命【答案】A4.(2016安
5、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三次质检)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日: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 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解析】材料中虽然提到“共和”,但是说的是“对付”,不是真正的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共和原则,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面对车夫之间的争吵与矛盾,巡警用“共和时代”为幌子,用“对付着”作为解决矛盾的方式来糊弄百姓,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必须选共和制的意思,故D项错误。考点:辛亥革命【答案
6、】C5.(2016安徽省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联考) 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孑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下列是该歌词节选,它的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国共合作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停止内战【解析】依据诗歌“四万万同胞一条心,新的长城万里长”以及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即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可知,该诗反映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6.(2016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1938年,苏联军官巴季茨基曾来华担任第二战区阎锡山将军的军事顾问;1949年
7、5月,已是中将的巴季茨基来华协助建立防空部队,为保卫上海免遭空袭作出贡献。巴季茨基两次来华,都是为了 A.协助国民政府的军事建设 B.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 C. 服务于中苏两国的国家安全 D.帮助中国抵抗外来的侵略【解析】巴季茨基第二次来华是帮助共产党保卫上海,故A项错误;巴季茨基第一次来华是帮助国民政府抗日,故B项错误;巴季茨基第二次来华是帮助共产党保卫上海,属于国共内战而非抵抗外来的侵略故D项错误;苏联第一次帮助中国抗日是为了拖住日军避免日军入侵苏联,第二次是为了帮助中共,加强中苏关系,在冷战背景下共同构建两国国家安全,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过程;近代中
8、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过程【答案】C7.(2016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解析】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的纲领较之一大,联系了中国的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
9、性,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纲领中还有最高目标,故D项错误。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B8.(2016安徽宿州第一次质量检测)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 。据此分析其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解析】根据材料“战时金融”强调“战时”这一特殊时期的金融政策,不突出官僚资本的垄断性,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论述战时经
10、济,不涉及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重点是工矿业贷款”“大后方”“1943年已增至375”,无论从工业的种类、范围还是速度,都不能推动工业的协调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战时金融”“重点是工矿业贷款”“1938年”,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抗战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努力,故D项正确。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9.(2016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
11、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C10.(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右面是1911年法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A法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作者认为中国出现了内部叛乱D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迅
12、速【解析】此材料中漫画取自一个杂志,并不代表法国政府的态度,故A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尚未推翻清政府,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国内部出现了叛乱,故C项错误;材料中革命者大刀阔斧,显示了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考点:辛亥革命【答案】D11.(2016安徽省合肥市第三次质检)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巾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C摒弃儒家伦理道
13、德 D发展教育改造国民【解析】 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不要盲目,故B项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点是理性学习西方政治精神,没有涉及发展教育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新文化运动【答案】B12.(2016安徽蚌埠第一次质量检测)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A回应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 B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支持C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 D进一
14、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解析】当时社会主流价值是传统儒家思想,严复把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不是回应传统思想,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把生物学的优胜劣汰引入人类社会,用以说明不进行变法中国将被淘汰,为维新派的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不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故C项错误;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符合严复所处的时代和个人主张,故D项错误。考点:维新思想【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第13小题18分,第14小题18分,第15小题16分,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2016安徽省蚌埠市第三次质检) 阅
15、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 1902年5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o 1902年底,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 1903年6月,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 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o 1904年1月13日,光绪皇帝批准推行。 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各级学堂的宗旨如下: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爱护儿童身 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
16、之气体为宗旨。 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稗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 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抵为宗旨。 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 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 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备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 初级师范学堂: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 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05年成立学部;同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获准。 19071908年,全国学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1 905年以来,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创建,如:复旦大学、保定陆军行
17、营军官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清华学校等。 一整理自刘虹:百年简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及特点。 (10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癸卯学制制定的背景和影响。(15分)【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可以归纳为中体西用;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归纳为受日本教育影响深刻,根据材料“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归纳为体系完备,根据材料“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归纳为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材料“初级师范
18、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归纳为师范教育得到重视,根据材料“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归纳为中西结合具有过渡色彩。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归纳为清末新政的推行,根据材料“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归纳为地方督抚大员的推动,根据材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归纳为外来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据材料“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归纳为旧教育体制的没落,结合所学还可以从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来归纳。【考点】辛亥革命;中体西用思想【答案】(1)思想:中体西用。(2分) 特点:受日本教育影响深刻;体系完备;注重培养实用
19、型人才;师范教育得到重视;中西结合具有过渡色彩。(8分,任答四点) (2)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旧教育体制的没落;地方督抚大员的推动;外来教育理念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 影响:推进了近代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革新了传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创建了近代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促进了新思想和近代科技的传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9分,任答5点)14.(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孙中山与张謇,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政治家,被誉为“国父”;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实业家,被尊为“实业之父”。他们均为中
20、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材料一 1895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1 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期间,张謇发起劝业研究会,提出振兴实业首推发展棉业和铁业。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民国之后,孙中山提出实业计划以振兴实业,其主要内容为:(1)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2)修筑总共10万
21、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3) 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4)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4)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5)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6)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异同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答案】(1)(8分)相同点:认为实业乃救国之本;借鉴西方实业经验。(每点2分,共4分)不同点:优先发展方向:棉纺与钢铁工业交通与运输;主张更多基于地方、民间立场主张则更多基于全局、国家立场(每点2分,共4分)(2)(7分
22、)1 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张謇和孙中山的爱国情怀;中国与西方的现实差距;西学东渐的影响。(每点2分,共7分。言之成理、答对三点给满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欧洲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可见,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的相同点为:认为实业乃救国之本;借鉴西方实业经验。不同点结合“振兴实业首推发展棉业和铁业”和 实业计划的内容,可见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优先发展方向:棉纺与钢铁工业交通与运输;主张更多基于地方、民间立场主张则更多基于全局、国家立场。(2
2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要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国内形势来归纳:1 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张謇和孙中山的爱国情怀;中国与西方的现实差距;西学东渐的影响。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张謇实业救国;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孙中山三民主义 15(2016安徽蚌埠第二次质量检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薛福成,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1879年,他网罗见闻,将自己认为应采用的“应变之道“写成书面文字,即著名的筹洋刍议在筹洋刍议中,薛福成阐述了洋务运动的理论
24、根据 他指出变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规律,强调中国在经济、技术、军事等很多方面需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取西方器数之学使中国实现富强,从而使中国不受列强的蔑视和宰割 薛福成的筹洋刍议虽没有像另一些早期改良思想家们那样明确提出改革中国的封建政治,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他思想的触须触及了早期改良派关注的各个问题,特别是他那些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等观点,更是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正因如此,这部代表其洋务思想的著作已带有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色彩这部著作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直到1895年,另一位广东的早期改良思想家郑观应在修订出版其代表作盛世危言时,
25、特地将筹洋刍议中的变法等篇章附录于后他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他认为中国必须振兴工商业,强调发展运输业、发展农业、发展工业是振兴工商业的三个要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薛福成创作筹洋刍议的原因(4分)(2)归纳薛福成的思想观点,并作简要评述(8分)【解答】(1)根据材料“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为清政府内忧外患,根据材料“洋务思想的著作已带有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色彩”归纳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根据材料“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归纳为对国内封建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了解(2)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归纳为中体西用,否认传统封建观念,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小问评述,结合所学,可以从理论奠基、反封建不彻底等角度归纳【考点】探究型材料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洋务思想【答案】(1)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开展;薛福成对国内封建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了解(4分)(2)观点:核心是中体西用,否认传统封建观念,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评述:薛福成的思想为洋务运动作了理论说明,也对后来的维新思想产生了影响但仍存在其局限性,没有提出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