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两首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2. 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3. 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4. 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合作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2.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感情观。【教学重点】1.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2.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归纳人物形象。【教学方法】1.诵读法2. 讲授法3. 讨论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
2、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我们通过不同的 文学作品感受着不同的爱情故事,与里面8的主人公同悲同喜。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卫风氓,聆听发生在公元前卫国的一段爱 情故事,共同体会主人公的喜与悲。(二)检测预习“你了解的诗经”课前同学们分成研究小组,查找与诗经相关的资料,在课上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成 果,相互交流补充,教师指导并明确: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
3、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 15 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是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三)读准字音“音读”诗歌1. 明确“音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句与
4、句间的自然连接。2. 诗经以四言诗为 主,教师提示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出示投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3. 教师示范朗读。4. 学生齐读,分组朗读,学生互听互读,把握“音读”要领。(诗是需要反复诵读的,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四)读懂意思“意读”诗歌1. 明确“意读”要求:读懂并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各章节的联系,从意义角度把握诗歌。2. 学生课前准备: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诗歌大意。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并选派代表阐述自己选定章节的主要内容。4. 教师提示概括: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
5、者用第一人称“我” 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三至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 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
6、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 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 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 艺术魅力。(肯定学生的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诗歌内容与诗句 之间形成的联系,对诗歌进行练读,读中理解诗句内容)(五)读出情感“情读”诗歌1. 明确“情读”要求:借助诗歌的节拍、重音、语调、语速等手段,将体悟到的文章的感情诵读出来,核心是“情”,这里的情包括: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和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的情。要注意情与节奏的结合统一;情与整首诗的韵律和谐统一;情用不同的 语调来表现。字字
7、含情,句句融情,形成共鸣。2. 学生讨论诗歌情感变化的过程,教师指导并明确(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满怀期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情意真切,“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热烈之情出于自然,幸福之感溢于言表。(2) 一个钟情女子,碰到一位“二三其德”的负心汉子,她只有“老使我怨”的痛苦与哀 伤。(3)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说明女主人公又是清醒、刚烈的全诗笼罩着悲剧气氛。尽管恋爱时充满了 欢乐,但很快就因为男子的“喜新厌旧”而成了悲哀的反衬。 )默读全诗,体会本诗的感情线索。明确:情节线索: “恋爱婚变决绝”,情感线索:“热烈冷却冰冻”(共鸣是心与心的感情沟通。品评情感,唤起共鸣。学生体悟
8、女主人公由爱情幸福到遭人遗 弃的情感落差,爱她所爱,恨她所恨。)(六)拓展探究:谈谈你从这篇课文中获得的人生启示。(七)课堂小结: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过女子自述中的感情变 化,塑造了一个温柔、痴情、善良然而却深受不忠爱情的伤痛,之后变得清醒、坚强的女性 形象。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 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 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 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
9、 ,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八)作业:1. 课后背诵全诗。2. 将本诗改写成小说。采薇【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 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学习重点】领会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久戍边疆士兵的复杂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 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10、 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 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字音玁狁(xinyn) 不遑(hung)孔疚(ji)靡盬(mg )四牡(m)骙骙( ku )小人所腓(fi)象弭(m)雨(y)雪霏(fi)霏载(zi)渴载饥维常之华(hu)本诗写了什么?这首诗共六章,可分哪几个层次? 三千年前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分三个层次:1-3 章为一层,采薇思归4-5 章为二层,疆场思归6-6 章为三层,归家之哀描述诗意,体会情感。(课前预习作业)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11、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
12、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三、反复朗读,探究文本: 1-3 章:采薇思归1. 表达了哪些情感?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2. 三个小节都以“采薇采薇”开头,叫什么手法?同时三章描述采薇时又略有变化,有什么 作用?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 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
13、,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3. 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重章叠唱。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 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4-5 章
14、:疆场思归表达了哪些情感?: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 满的爱国热情)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6-6 章:归家之哀1. 表达了什么情感?(1) 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
15、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 千万种感受和情感。(2) “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 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3)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 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2. 从艺术手法看末章有什么特点?(1) 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
16、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2) 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 悲怆。(3) 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 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 扬着冰冷。“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 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五、拓展分析采葛的表现手法采葛采彼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采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