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685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学习荷塘月色4、5、6 自然段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3、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教师板书,帮助学生复习旧知。二、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4、5、6 段)提问:请大家说说,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4、5、6 自然段(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 4、5 自然段)(

2、一)品读第 4 自然段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 4 自然段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学生可能会取“荷塘月色图”、“荷塘图”等等,结合文题归纳出最合适的月下荷塘图)3、师: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景特点修辞(板书)- 5 -荷叶圆形舒展比喻荷花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妍媚多姿比喻、拟人荷香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比喻、通感荷波(荷叶)凝碧拟人、比喻流水脉脉(形容流水无声而似有情意)拟人引导明确: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和拟人的用法)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例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舒展、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圆形舒展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找出运用拟人的句子;例析:“袅娜”,本指草木细长柔软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态度不自然,是专写人的情态的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且完成上面板书。4、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问: 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

4、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又称移觉)。把嗅觉中感到 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 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例:你的耳朵在侦察, 你的眼睛在倾听, 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

5、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以耳当目,以目当耳,视觉、听觉互换,正写出指挥家高度专注如痴如醉的神态,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小结: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栩如生,柔美动人。整段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都确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二)品读第 5 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 5 自然段2、让学生再给这段文字取个小标题“荷塘月色”3、比喻句赏析: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等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不是比喻句)4、(重

6、点)体会句子中词语使用的妙处这一小节中不仅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明确: 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析:“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师:(总结)可见,虽是一字之差,但表达效果却明显不同,意境也相去甚远。我们要以严谨的姿态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细推敲。5、析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

7、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说法, 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小结:第五自然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工巧熨贴。有光有影,有明有暗,从月光的映照下又进一步写出了荷塘胜景。(三)品读第 6 自然段1、请全班学生朗读第 6 自然段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这一自然段并没有写月光,请说说认为这一段没有写月光的理由;有人认为这一段其实写了月色,请说说认为这一段写了月色的理由。第一种观点:这一自然段只是写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杨柳、树色、远山、路灯光以及声音, 从文中看不

8、到描写月光的句子。第二种观点:虽然这一自然段写了许多除月色之外的景物,尤其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树,但如果没有月色的衬托,景色就会截然不同。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正是在这样的月色之下,才能有如此独特的感受。例:“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但扬柳的风姿在烟雾里也分辨得出”这一句。设想如果在白天的光线下看这些树,肯定不会有一种朦胧凄迷之感,只有在月色之下才会产生“阴阴的”感觉,才会“像一团雾”。3、小结: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

9、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似乎无一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树:重重、阴阴(沉郁) 远山:隐隐约约四周 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 自远而近) 蝉鸣、蛙叫4、学生比较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处(稍点拨):淡淡的喜悦哀愁结束语:“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蝉蛙如此“热闹”,“我什么也没有”。如此美丽的月色,如此让人陶醉的美景,却也难掩作者心中的哀愁,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如此复杂?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