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5月质量检测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 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2、。A、B两项明显错误,与材料主旨意思无关;D项错误,汉代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在一个家庭里出现了如此普及的丝织业产品,反映了丝织业发达的程度。2.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青瓷、青白瓷 B青白瓷、白瓷 C白瓷、青瓷 D青瓷、白瓷【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唐朝越窑生产的秘色瓷极为名贵,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从“白碗胜霜雪”判断大邑生产白瓷。故正确答案为D。3.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
3、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B.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 D.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答案】B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明显错误,北宋时期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的控制力减弱。因此ACD项都是可以出现的现象。4. 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 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 A. B.
4、 C. D. 【答案】C考点:由材料中“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可判断正确“引谷水以灌溉”谷水并不是指海拔低处的水只是泛指错误。由“中涂必为之铠”材料显示灌溉用的水用来碓米是综合利用水资源的表现正确。与题干无关。故选 C。5张謇是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积极投身实业。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辆,其中2/3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B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答案】A考点:一战期
5、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主要原因是由于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在这样的时机下民族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故选A。6. 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 ) A改良蒸汽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灯【答案】D考点:科技革命。本题较简单,联系到1879年、引起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等信息,这项新的科技成果应指电灯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因此选D7某论文把巴拿马
6、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B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A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
7、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上述史实体现了商品、人员和资本在全球间的流通,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答案选择D项。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面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
8、济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A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的是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产生,但是材料也并未体现。9.1942年5月前后,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答案】C考点:民族工业。根据题意,本题只涉及来自日本的挤压,而没有提及官僚资本的挤压,故C入选。日本帝国主义挤压中国民族企业
9、的发展,故必须反帝,故A排除。BD观点正确,不卖给外国人体现责任感,拒绝外国的收购,体现革命性,故排除。10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答案】C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征婚广告”即为当时的新风俗,“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可以看出社会上存在自由平等的习气,又说明旧的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旧风俗依然存在。所以正确答案为C。A项明显错误,材料明确要求
10、“有从夫之美德”;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是否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项材料亦体现不出。11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答案】B考点:民族工业。据关键信息“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
11、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工业一出现后,就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B。A表述不全面,CD解读材料错误。12.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生态环境被破坏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 B. C. D. 【答案】D考点:近
12、代中国的经济。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干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因此都正确。1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B考点:社会主
13、义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只是政权的的更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并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故选B。CD项都是在这之后。14.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B. C. D. 【答案】D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从时间信息上看,七届二中全会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与题意
14、不符,排除;从内容上看,由“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分析,应是正确地探索,而是错误的探索,排除,故排除ABC项,选D项。15.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 B. C. D. 【答案】D考点:对外开放。注意材料信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
15、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因此可从材料中获得,没有体现,答案为D。16.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了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说明 (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最终确立C.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D.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答案】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表达的信息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物产或资本都可以在英国市场上流通,表明世界经济通过英国联系成一个整体。A、C表述错误;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
16、选D。17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 )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环境污染A. B C D【答案】B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的作用。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科技带来生产力的进步是必然的,而这两项技术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如工业革命使人类分为两大对立阶级,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生活出现巨大变化,如电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黑暗等。所以都对。而阐述的是其消极影响,与题干所要求的不符,排除。答案为B。18
17、.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答案】C考点:英国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项明显错误。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英国海外市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B也不符合题意,题干
18、关键词之一是“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英国最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17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这是18世纪了,D项也不符合题意。 19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书中讲到18世纪60年代,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上述情景反映了( )A.圈地运动 B.黑奴贸易
19、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考点:早期殖民扩张。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上奴隶贩子为谋取暴利掳获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获取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故选B。 20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手工工场的发展【答案】B考点: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的要求,材料要求是提供的政治保证,故选B。ACD项均不属于政治方面。21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
20、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其意在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C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根本措施 D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答案】D考点:福利制度。从材料中交税前后的对比来看,是不能够刺激富人的积极性的,排除 A。B项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B。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夫人和穷人的实际收入差距缩小,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但是不是根本措施。排除C。故选D。 22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
21、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考点:一五计划。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综上,这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故项正确;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23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领导人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
22、”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答案】B考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4.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 )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A. B. C. D.【答案】A考点: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施以工代赈
23、和社会救济,战后西方国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因此都是相同点。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故选A。25.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但阻力重重。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老绅士
24、代表保守派自由放任主义者。A项错在“一直”,B项,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必然性,D项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说法错误。26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答案】B考点: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陷入瘫痪状态,工人大量失业,所以纽约的城市市民寻找工作即如备选项B所描绘的那样
25、“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时商品价格下跌, C 项与大量工人罢工,社会不断涌现暴乱不符,D项说法错误,为转嫁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展开激烈的贸易战争。27. (2010黄冈模拟)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 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
26、勤俭节约【答案】B考点:凯恩斯主义。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会反作用于生产,这是经济学的基本的常识。经济危机的重要的表现就是产品太多,卖不出去,所以凯恩斯鼓励消费,通过消费的反作用来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故选B。 28罗斯福说:“从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话集中体现了( )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 B. C. D. 【答案】D考点: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新
27、政没有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29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答案】B考点:罗斯福新政。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推行“ 以工代赈 ”的代表性工程,政府建立专门机构,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B符合题意。3020世纪70年代的
28、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受阻,但却有一个国家安然渡过了这次危机,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国家是( )A.民主德国 B.日本 C.联邦德国 D.美国【答案】C考点: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联邦德国由于并未直接插手中东事务,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不大,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 (28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
29、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本世纪给所有国家都带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出版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
30、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1999年出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 “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4分)(2)材料一中的“结构性矛盾”在20世纪给美国为首的国家带强烈的影响指什么?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是如何修正自
31、身发展模式的?(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各有哪些主要表现?(10分)(4)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从中得出什么启示?(6分)【答案】(1)特点: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2分)。弊端:导致生产过剩,扩大贫富差距(2分)(2)影响:引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2分)。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2分)。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有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2分)。(3)弊端:行政命令
32、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企业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牺牲了农民利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中国: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4分)。90年代初,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考点:罗斯福新政影响;俄苏联的工业化。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与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指的是工业革命时的指导思想。弊端由材料中的“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可以概括。
33、(2)“结构性矛盾”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20世纪初固有矛盾指的是29-3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0年代罗斯福新政修正“古典”模式。克林顿时期即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修正“古典”模式。(3)苏联模式的弊端结合材料概括总结即可。中国对苏联模式的修正时改革开放,把具体措施列举即可。(4)归纳概括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即要市场又要政府干预,应适当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
34、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中国近代史(1) 材料一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材料二: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物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材料
35、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3) 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四: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产品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食1.95亿吨1930棉花164万吨2693(4) 材料四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掠夺原料。(2分)影
36、响: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同时近代航运业开始起步。(2分)(3)建国初,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2分)(4)问题: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分)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考点:(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在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的事,一个是近代的民族工业出现,另一个是洋务派创办了新式的轮船航运业,这是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开端。(3)此问实际上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从1956年与1952年的比较来看,公有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4)材料四表明1957年农产品的产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这主要原因要结合当时的国家的主要活动进行,即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