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51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人民版历史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2 商鞅变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48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2、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4、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

2、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5、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是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兵家学说6、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A、初税亩 B、租庸调制 C、地丁银 D、一条鞭法7、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无私都城又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的是邯 郸宛陶临淄A、 B、 C、 D、8、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9、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

3、立 B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10、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11、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改革 D、李悝变法12、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1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

4、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14、“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臣15、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A、贵族保守势力 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农民阶级16、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17、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

5、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1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1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20、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中央集权建立起来贵族失去了通

6、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B、 C、 D、21、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2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D、23、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结果24、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25、商鞅变法的

7、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连坐法的推行 轻罪重罚 户赋、劳役沉重 重农抑商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题,第26题1分,第27题分,第28题分,第2题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

8、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

9、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要求:表述应当成文,不得超过180字。)28、阅读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交战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宋国与郑国 52次齐桓公兼并 35小国齐国与鲁国 25次晋献公兼并 19小国晋国与楚国 22次楚

10、庄王兼并 36小国吴国与楚国 24次秦穆公兼并 20小国吴国与越国 10次 请回答: (1)春秋各国间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共有多少小国被兼并?(2)为什么周天子无法控制这个局面?(3)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兼并战争你怎么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商鞅铜方升、奖励耕织(砖画)、商鞅戟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1、。-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商映变法的信息?(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商鞅变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BCDB6、ABCAD11、DDAAA 16、ABDBA21、CBCB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题,第26题1分,第27题分,第28题分,第2题分,共50分)26、(1)赞扬态度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是其推行耕战

12、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7、(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2)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旧俗,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8、(1)133次战争,被兼并的小国110个。(2)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

13、瓦解,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动摇;一些诸候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力量增强。(3)战争连绵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争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各国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通过兼并战争,诸候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也可以有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9、(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