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选择题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日渐趋同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解析开展文化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故应选A;B应是不同国家优秀文化的交流融合;C错在“日渐趋同”;D与题意不符。2在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印佛教交往历程中,大约900多位僧人先后行走在中印之间,共译出佛教经典7 352卷。印度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同时,
2、玄奘的制恶见论和会宗论,也完善和提升了印度佛教文化,他在印度的辩论、交流、讲法等对印度佛教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一现象启示我们(D)历史上宗教文化在中国和印度都占主导地位文化交流必定能推动不同民族文化创新人类文化发展史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画卷相互借鉴是推动中印两大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A B C D解析材料体现了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对印度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说明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符合题意。中“占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说法太绝对。3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
3、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C)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可以相互转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A B C D解析符合题意,材料提到中外名著能互译共存说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转化;符合题意,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我们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故选C。4兵马俑探寻记介绍了陕西和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明之根,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经济、旅游、社会、文化、教育、城市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影片一经播出引起了罗马
4、尼亚人民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兵马俑探寻记走出去旨在(B)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A B C D解析兵马俑探寻记走出去旨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符合题意;兵马俑探寻记走出去与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与题意不符;材料主旨不涉及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5、;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本,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信息,请你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答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建设和谐海洋。我们应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建设和谐世界。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内容。其次要对材料中关于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洋意识的表述进行分析,最后为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