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青岛高二检测)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解析】选D。由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以看出原来没有公民权的人也获得了公民权,公民的自由权扩大,故A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扩大民
2、主范围,不是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故B错误;村社职能的扩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没有体现保护平民利益的目的,故C错误;认可公民权由“氏族族籍”变为村社登记,由血缘变为地域,这种变化推动了雅典民主的确立,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故D正确。2.有位于高处、豪华的领主住所;有简陋的农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主持的法庭处理领地内部事务;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担义务。这样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中世纪庄园B.中世纪城市C.东汉豪强地主庄园D.魏晋时期门阀士族辖地【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农奴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
3、可知是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故A正确;城市不符合“劳役地租”的信息,故B错误;古代中国东汉和魏晋时期没有教堂,故C、D均错误。3.在中古时代的西欧庄园内,起着维护封建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是()A.庄园法庭B.庄园封君C.公民大会D.庄园封臣【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庄园法庭是庄园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的机构,通过维护庄园秩序,以维护封建领主利益,A正确;庄园中封君、封臣的权利和义务,与维护秩序的机构不符,B、D错误;西欧庄园内没有公民大会,C错误。4.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
4、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解析】选A。材料主旨是不对壮年男子进行救济,迫使工人进行劳动,保证自由劳动力的供应,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故A正确;B、C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与材料主旨相反,故排除。5.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问世,随后的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部分法规和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对其具体实施规定做出了补充与修正,英国逐渐地形成了建立济贫院等一整套济贫制度。这一制度()A.
5、是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B.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C.暴露了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弊端D.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结果【解析】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由“1601年”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时期,故排除D,选A;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B、C。6.18世纪中期,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每年约为70万英镑,18301831年间用于济贫的开支达680万英镑,其中至少有300万英镑用于救济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农业劳动者。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剧增说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贫困人口总数始终不
6、断增加C.人民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贫困人口呈现明显地域差别【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剧增,且多用于救济农业劳动者,这说明此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A正确。B“始终”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整体生活水平;D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英国贫困者主要是农业劳动者,这体现的是工农业生产的差异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与地区无关。7.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
7、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解析】选D。材料揭示了英国在济贫和扶助过程中涵盖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建立起囊括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在其中的职权范围逐渐扩大,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干预的重要表现,故选D。A、C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材料信息,新济贫法对济贫进行严格的分类和审查,这与“人道主义”相矛
8、盾。【拓展延伸】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1)改革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福利国家的观念,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是依靠工作来解决,而不是依靠社会救济。(2)在改革的过程中弱化普遍性原则,加强选择性。以失业保险改革为例,英国政府规定失业人员只有在愿意接受职业培训或能证明其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条件下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 (3)在平等和效率的权衡上,努力提高效率。 (4)政府的职能由发放社会津贴转变为提供优质社会服务。8.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位同学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时搜集到下列材料,对其内容理解错误的是()1833年通过工厂法,对工
9、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01907年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出台5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A.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B.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D.实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解析】选D。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前提的,所以A正确。分析表格,英国社会保障
10、制度的每次完善,都是通过立法形式,B正确。从社会保障的内容来看,保障了一般公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劳动安全等,这必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C正确。D所述过于绝对,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不能断言英国那时已经实现了社会公平,只能说其为实现社会公平做了很多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故答案为D。9.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俾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B.经济高速发
11、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C.马、恩直接领导的德国共产主义运动成效显著D.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俾斯麦强调用社会保障制度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德国政府采用非暴力手段抵制社会革命,加强社会控制,因此A正确。B错误,材料并未将德国与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得出德国率先建成福利国家;C错误,马克思去世于1883年,恩格斯去世于1895年,两人并未直接领导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D错误,当时德国并未建立责任内阁制。【补偿训练】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
12、能享受社会福利。俾斯麦政府实施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A.增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力量 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C.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暴力革命 D.提高公民素质刺激经济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俾斯麦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注重个人品行则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享受社会福利不区分等级,排除A;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并不能防止暴力革命,排除C;社会福利对于提高公民素质的作用不大,排除D。10.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 ,每
13、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 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身利益【解析】选C。“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 ,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历史的进步,有利于保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故选C;材料的内容是社会保障,普鲁士专制时代没有社会保障的相关立法,排除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材料的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保护,没有涉及统治阶级极力维
14、护自身利益,排除D。11.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 B.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C.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解析】选D。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政府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干预能力,故出现材料中学者的担心,间接反映出为克服这一问题,当时的美国需要从法律层面为社会保障提供支持,故选D;据材料“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可知,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是材料从正面直接反映出的信
15、息,而非侧面,排除A;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材料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B;美苏两国社会性质不同,美国不可能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C表述错误,排除。12.(2020天津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靠多种手段综合调控。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A.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B.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C.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D.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解
16、析】选D。“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仅仅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救济的一个方面,故A错误;题干主要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弱势群体实行经济救助外,还要他们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不是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故B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对弱势群体进行经济和政治救助,没有体现公平理念,故C错误;题干主要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弱势群体实行经济救助外,还要他们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救济的特点是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义庄之
17、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
18、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有什么特点?(1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一“制度性的义庄”和“义庄有详细的规矩”得出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由材料一“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得出以族人为主
19、要赡给对象;据材料一“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得出以实物赡给为主;据材料一“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可知以士大夫为主要收入来源。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考虑,据材料一“以田产为经济基础”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可知小农经济的需要;据材料一“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可知宗族社会的影响;由材料一“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可知受到儒家仁政、德治的影响。第(2)题第一问背景,据材料二时间可以推知保障推行时间在德国统一完成的1871年前后,得出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时间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及材料二中的“工人疾病保
20、险”“伤残及养老保险”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结合19世纪中期德国工人运动得出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政府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照顾工人利益。第二问特点,由材料二“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可知由国家主导和采用立法手段;据材料二“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可知内容更完备;由材料二“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可知覆盖对象更广泛;由材料二“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可知影响更深远。答案:(1)特点: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以士大夫为主要收入来源。成因:小农经济的需要;宗法社会的影响;儒家
21、仁政、德治思想的影响。(2)背景: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作答,意思相近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中世纪教会负责本教区内的慈善事业16世纪30年代法国世俗政府控制公共福利设施和资金募集渠道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18831889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19
22、05年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工介绍法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世纪30年代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19451947年法国连续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1946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摘编自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依据表格内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解释。(26分)(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解析】结合表
23、格中时间顺序,利用有关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背景、历程、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利用基本史实进行解释。答案:示例问题:欧洲国家为何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释:19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提供了条件。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工业革命的深入,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矛盾加剧,这也迫使资产阶级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加之工人运动的兴起,这些都推动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社保法案。思想上,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全社会日益关注个人的权利和幸福,这为社保体系建立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总之,社会保障体系能在19世纪后的欧洲建立,正是此时欧洲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发生变化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