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363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高三 年级 历史 试题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3. 学者认为

2、有一项制度对于秦国的强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秦国统一之前“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的体现,但一统天下后仍实行此制度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暴政和二世而亡有必然的联系。该制度是A世官制B军功爵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4.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巾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5.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

3、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6.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7. 清朝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这说明A内阁与军机处逐渐合并B专制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清朝内阁已经名存实亡D军机处分化了内阁权力8.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

4、,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A平民权力至上 B民主制度达到高峰C实行轮番而治 D采用直接民主方式9. 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 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 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10. 古罗马的市政官下令: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

5、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A保障罗马贵族经济利益 B维护罗马法的公平正义C维护市场经济买卖自由 D加强政府对市场的控制11. 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C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D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12. 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这给英国政治变革

6、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放弃共和理想改走立宪之路 B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C强化议会下院对王权的限制 D实行孤立主义政策避免战争13.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上议院对下议院议员的提名权。1911年国会法案又剥夺上议院驳回下议院大多数法案的权力,只保留了拖延通过的权利。这说明英国A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C议会两院之间相互制衡 D贵族丧失了政治特权14. 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7、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15.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4月16日美国50个州宣布进入“重大灾难状态”( 设置避难和收容区,实施严格的地方管控措施减少疾病传播,切断感染路径);而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公布“重启美国”计划,但何时、如何开放,最终决定权将下放各州,由州长自行决定。此现象反映了美国A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C总统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D总统与州长的矛盾日益激化16 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

8、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17.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 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

9、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

10、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4分)(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

11、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7分)(2) 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句话指出

12、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

13、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

14、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完善监察制度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6分)1.【答案】D【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B。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

15、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不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有一项制

16、度对于秦国的强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秦国统一之前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的体现”可知是军功爵制,即对参战的将官、士卒只要有军功都在赏功酬劳之列,故选B;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与“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相矛盾,A错误;三公九卿制是秦国统一后的中央官制,与“是秦国统一之前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的体现”不符,C错误;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国统一前就实行,统一后实行全国,与“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不相符,D错误。4.【答案】A【解析】各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的国家民族认同,使其对秦的统治不满并演变为反秦势力。南方楚地与秦地文化和社会心理差异最大,故其反秦活动最为激烈,故A正确;东

17、方六国受暴政摧残更严重不能解释楚地的反秦斗争最激烈,排除B;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不能解释各地反秦斗争,排除C;郡县制的推行并未激化社会矛盾,郡县制为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政策,不能解释各地反秦斗争有差异,排除D。5.【答案】C【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6.【答案】A【解析】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

18、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未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强大,A正确;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B项排除;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C;内阁不是宰相,题干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排除D。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内阁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军机处设立后办理了本属于内阁的事务,使内阁成为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属于军机处分化了内阁权力,故选D;A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专制统治最终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不能说专制统治基础扩大,B错误;根据材料“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说

19、明内阁仍然办理事务,因此不能说名存实亡,C错误。8.【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伯里克利被罢免后,民众又把国家事务交给伯里克利,这些都是雅典民众直接投票的结果,体反映出在雅典政治事务中公民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做出决定,故D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平民权力至上”,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顶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轮番而治无关,排除C项。9.【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时期,按财产划分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但参选名额按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的比例分配,伯里克利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制,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故

20、选择A项;公民原本就属于自由民,排除B项,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是成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排除C项;议事会是旧氏贵族实行统治的机构,经过改革已经被取代,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如果买主购买的奴隶发现与购买前的信息不符的可以要求降价或解除契约,由此可知这种做法是维护了买主的利益,同时也要求卖方能够诚实守信,从而维护了罗马法的公平正义,故选B;购买奴隶的不一定都是贵族,因此并不能认为是在保障罗马贵族的利益,排除A;这一规定是保障买卖诚信,而不是买卖自由,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而非控制,排除D。故选B。11.【答案】D【解析】“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

21、务人行使追索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其根源在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故D正确; 英国和古罗马社会性质不同,因此两者的法律不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只能认定英国继承了罗马法精神,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题干中重在保护债权人,与天赋人权无关,排除C。12.【答案】B【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内战期间,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精神创伤,使英国人吸取了教训,在此后的长时期政治变革中,尽量避免战争,用温和的改革渐进式发展,B项正确;内战结束后1649年英国建立了共和国,A项错误;强化下院、限制王权和对外推行孤立主义、避免战争等,都是吸取教训所做的具体调整,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D两项错误。13.【

22、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代表人民利益的下院受代表贵族的上院制约程度越来越小,表明了英国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B正确;光荣革命后,议会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A排除;材料未体现下院对上院的制衡,C排除;上院权力减小,不能代表贵族丧失了特权,D排除。故选B。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15.【

2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何时、如何开放,最终决定权将下放各州,由州长自行决定”并结合美国的联邦制可知,美国各州在不违反国家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的自治权,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的自治权,与总统权力高于各州无关,C错误;材料反映了总统和各州州长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矛盾激化,D错误。故选B。16.【答案】C【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联邦政府权力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宪法修正案中“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

24、权制衡,故选C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17.【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18.【答案】(1)要素:自然地理环境

25、;城邦制度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2)阐述: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角色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19.【答案】示例1 书名:承古萌新:清代社会转型论证: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承古萌新。它上承中国古代政治的特征,以军机处的设立、密折制度等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下启民族国家版图的初立,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它上承以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然经济,且仍是占据主导地位;下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艰难发展。它上承儒家思想发

26、展,但日趋僵化;下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强调经世致用思想。这些都为清朝打下了承古萌新的时代烙印。结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清朝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顶峰,又显现出近代社会的某些时代特点,因此我认为清朝社会体现承古萌新的特点。示例2 书名: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论证: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实行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原则,并以皇权为中心,形成了一套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为减少

27、君主专制所造成的决策失误,还实行朝议制度;在地方,全国推行郡县制,全国最初分为36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机构,取代了之前的贵族政治,是一大社会进步;为巩固统一,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领布全国通行的秦律,等等。结论: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它所采取的统一措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示例3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中国历史上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具体而言:从国家政

28、局来看,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长期战争,各诸侯纷纷改革,增强国力,加之民心思定,最终秦顺应历史潮流,完成国家的一统。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从思想文化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呈现出文化繁荣景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

29、,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进步。20【答案】(1)措施:建立比较成熟的监察体制;扩大监察覆盖对象;丰富监察内容(重视经济监察、司法监察);重视规范监察活动(颁布监察法,皇帝对监察重点指示明确;)(8分)(2)充分重视与完善监察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和保障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的监察职能;重视监察工作人员的选任与考核;监察制度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监察制度内容逐渐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任答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