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203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级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原始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私有制、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A. 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B.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 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D. 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几大早期文明由于交通的局限性,各文明之间基本上独立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B正确;早期人类分布在亚、非、欧等大洲,不是同一地点,A错误;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C错误;人类早期文明建立

2、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是所有早期文明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D错误。故选B。2.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一做法A. 旨在消除氏族贵族的特权B. 强化了公民的制度认同C. 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D. 杜绝了僭主政治的发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可知,这主要体现了雅典对僭主制等独裁制度的反对,通过这种做法强化了公民对民主制度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措施是强化公民对民主制度认同,不是消除氏族贵族的特权,A项错误

3、;材料措施是维护民主制的,不是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C项错误;D项杜绝表述太过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3.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A. 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 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C. 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 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 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可知,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故B选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统治者应

4、具备政治素养,没有强调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否定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法制,故D选项错误。4.“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这指的是A.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B.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C. 古代日本幕府制度D.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等级制度森严,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在最初的时候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D正确;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A错误;雅典民主政治规定全体公民是统治者,

5、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不符合题意,B错误;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材料信息不能反映,C错误。故选D。5.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A. 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 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D. 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答案】C【解析】【详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由庄园居民、庄园土地、庄园法庭构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农村基层政治单位,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6、,故选择C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国家制度,排除A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如设有法庭就是政治单位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排除D项。6.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 具有双向契约特征D. 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领主可以抛弃附庸,但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具有双向契约特征,故答案为C项;这种

7、领主与附庸的关系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这种关系具有严格等级性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种关系属于行政管理关系,排除D项。7.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A. 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B. 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C. 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D. 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经阿拉伯文版本保存,后又重新回到欧洲,从而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起到了

8、一定的促进作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贸易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回到欧洲,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范畴,排除D项。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A. 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 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D. 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

9、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引发的商业竞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信息;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而不是奥斯曼帝国。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次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B.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

10、.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大西洋,绕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经印度洋回到欧洲,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0.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答案】D【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

11、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11.读如图“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A. 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B.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C. 新航路开辟致使人口流动频繁D. 大规模洲际人口流动即将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活

12、动,殖民者在美洲大量屠杀当地土著居民,导致美洲人口大量减少,从而使大规模洲际人口流动即将进行,故选择D项;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排除A项;1570年前后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的减少,人口流动应该是双向的,排除C项。12.英国学者罗素认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否认教会的威信比承认科学的威信开始得要早”,而且反对教会“在人们的心念里和古代文明分不开,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据此推断,文艺复兴A.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 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C. 以科学作为反教会的武器D. 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答案】

13、B【解析】【详解】罗素只强调了否认教会威信比承认科学威信要早,没有体现文艺复兴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故排除A项;根据“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可知罗素认为文艺复兴了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故选B项;文艺复兴仰赖的是古典文化,而非是科学来反对教会,故排除C项;文艺复兴是打击了而非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故排除D项。13.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这一主张A.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B. 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C. 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原则D. 批判了封建贵族

14、的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从“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宗教信仰和灵魂得救过程中不必依赖教会,从而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答案为B项;马丁路德并不主张摆脱宗教信仰,排除A项;这一主张确立了“因信称义”原则,排除C项;这一主张没有涉及对封建贵族等级观念的批判,排除D项。14.在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A. 解除人的精神枷锁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 大力张扬人的个性D. 构建民主法制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启

15、蒙运动可知,启蒙运动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未来的制度蓝图。D正确;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的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A错误;建设工业文明国家指的是工业革命,B错误;主张张扬人的个性的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主旨是启蒙运动,C错误。故选D。15.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B. 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C. 人们对罗马教皇的盘剥日益不满D. 工业资产阶级奋力开拓世界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无

16、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可知,作者反对当时的教权和神权,期望没有教会和国王的生活。结合时间“18世纪上半叶”可知,此时正是启蒙运动时期。B正确;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反映的是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A错误;人们对罗马教皇的盘剥日益不满反映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C错误;鲁滨逊流浪到荒岛不是工业资产阶级奋力开拓世界的表现,D错误。故选B。16.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法限制国

17、王的权力B. 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C. 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答案】B【解析】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在立法、征税、召集部队等方面都具有对国王的约束权,只是尚未完善,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依然掌握了较大的行政权力,尚未完全成为虚位君主;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政府内部也没有做到协商一致。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仍存在许多缺陷,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中叶基本形成的,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并未被破坏,材料只是表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制度方面仍存在缺陷,故D项错误。17.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

18、”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A. 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B. 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 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D. 表明国王立法权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国王还拥有行政权,在1689年至1727年“外国国王”时期,行政权逐渐转移,从而推动了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选择B项;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就已经没有了

19、立法权,排除D项。18.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成功的国家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A. 务实与妥协的传统B. 利益分享的公平性C.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 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答案】A【解析】【详解】16601832年英国“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这说明英国通过务实和妥协的手段解决了英国社会的各种冲突,没有带来大的社会动荡,故A正确;这一手段不可能实现公平性,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故C错误;工业革命和“王权与自由、宗教与

20、科学”无关,故D错误。19.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在成为法律前须送交总统,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这体现了美国A. 总统干涉国会立法B. 联邦制下中央集权C. 总统拥有立法权力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可知,美国的国会在行使立法权时,会受到来自总统的制约,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D;美国总统可以否定国会制定的法律,但不能干涉国会的立法过程,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没有提及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美国总统行使行政

21、权,立法权归国会,C项说法错误,排除。20.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 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B.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C. 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D.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故答案为B;A是市场和原料因素,排除;C是资金因

22、素,排除;D是技术因素,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关键信息是“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2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进口税率;1849年取消了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几乎为零。这反映出英国A. 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B. 与荷兰经济竞争关系结束C. 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D. 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能力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在重商主义的指导下,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而后来英国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导致关税税率的下调。

23、D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家要求“自由竞争”,因此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主义,A错误;国家利益的不同导致两国竞争关系不会结束,B错误;彻底放弃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故选D。22.长期以来,英国妇女一生就是以男人和家庭为中心的。19世纪80年代,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材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A. 妇女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B. 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C 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妇女角色转型D. 工业化给妇女带来了灾难【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9世纪80年代”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

24、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这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妇女角色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说明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妇女政治地位的变化,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点睛:关键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23.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 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C

25、. 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D. 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维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排除A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议会的主导,排除C项;19世纪早期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开展,排除D项。24.1850年3月,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并将赎免

26、封建义务的范围由富裕农民扩大到一般农民。普鲁士政府的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改变了社会性质B. 加速了工业革命C. 统一了国内市场D. 改变了欧洲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遭到进一步削弱,获得人身自由的农民进一步增多,这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故选择B项;1850年普鲁士依然处于封建性质的邦国,排除A项;1871年普鲁士完成了德国的统一,排除C项;只是加速了普鲁士的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D项。25.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

27、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B.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C. 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D. 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说明垄断组织形成,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化生产发展的产物,故D项正确;垄断组织形成与政府的支持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城市化进程也不是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故B项错误;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是垄断组织形成的后果,故C项错误。故选D。26.下图是1875-1913年欧洲四个国家煤和生铁产量示意图,其中,乙是A. 德国B. 法国C. 英国D. 俄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

28、所学可知,18751913年主要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其工业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在四个选项间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乙生铁产量的快速增长恰好符合这一点,故选A;法国、英国和俄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钢铁行业的发展均不如德国,不符合图中乙的曲线变化,排除BCD。27.如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时间工人组织概况1851年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1860年英国“工会委员会”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1863年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1863年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1

29、864年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据此可知A. 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B. 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D. 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工会联合会”“各业的工会联合”“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国际性工人组织”等信息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行业内联合、行业间联合、全国联合到国际联合,表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故B正确。A、C、D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工会联合会”“各业的工会联合”“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各国国

30、际工人协会”“国际性工人组织”。28.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同盟的目的由“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一变化说明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B.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理论更加科学D. 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共产主义同盟的目的由“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31、”,表明共产主义同盟的目的由宽泛笼统到斗争目标更加明确科学,故答案为C;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AB错误;D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排除。29.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重要的同时也是“唯一”的修改、补充,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鉴于A.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B. 工业革命的进展C. “新和谐公社”的失败D.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答案】D【解析】【详解】1871年的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选择D项;三大工人运动是指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

32、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均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爆发,排除A项;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从而促进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B项;“新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排除C项。30.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正是在殖民地侵略的过程中才得以产生的。”这主要是指发达国家A. 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B. 从殖民地掠夺了原始资本C. 将先进生产方式传入殖民地D. 掠夺了殖民地廉价劳动力【答案】B【解析】早期殖民掠夺,将掠夺来的财富转换为资本,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条

33、件,故选B;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的条件而非影响,排除AC;早期殖民掠夺是要将掠夺了殖民地廉价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排除D。 31.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A.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 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 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 国家众多面积最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亚洲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反抗起来的力量也会较为强大,因此西方殖民者在亚洲

34、扩张时才会注意方式和方法上的调整,注意殖民方式的多样性,故选A;各个洲的人民都富于反抗精神,而不单单是亚洲人民,故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D两项均非主要原因,毕竟反抗需要物质基础,故排除。32.据统计,印度原棉的出口价值从1849年的1000万卢比上升到1913年的4.1亿卢比;黄麻的出口量由1830年的500吨上升至1909年的76.5万吨;茶叶的出口由1854年的50万镑提高到1900年的1.92亿镑;小麦、油籽、皮革的出口量都有大幅度增长。这表明印度A. 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B. 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高C.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D. 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答案】D【

35、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印度的原棉、黄麻、茶叶等出口量大增,说明印度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同时表明印度的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故选D;从材料看出印度出口的都是经济作物,农业经济结构明显不合理,A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高,B错误;材料是印度农业出口,没有对比,不能说国际竞争力提高,C错误。33.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A. 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普遍认识B. 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C. 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D.

36、 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素认为市民的狂热情绪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认识,B正确。罗素的观点属于学者个人的认识,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和英国统治阶级,AC排除。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D排除。34.斯大林指出,把国内矛盾看作要靠世界革命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对本国工人和农民革命力量的忽视,必然导致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如果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迟迟不来,苏维埃政权岂不是只有在同农民的矛盾中“苟延残喘”或在等待世界革命中“连根腐烂”!斯大林意在A. 强调世界革命的紧迫性B. 坚定实现现代化的信心C. 进一步巩固工

37、农联盟D. 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斯大林的意思是,不能等待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要抓紧解决国内矛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内矛盾是实现现代化问题,因此斯大林意在坚定实现现代化的信心,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世界革命的紧迫性,故A错误;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的意图,故D错误。35.“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贡献。”“这项事业”指的是A. 十月革命B. 战时共产主义C. 新经济政策D. 五年计划【答案

38、】D【解析】【详解】19281937年,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为以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故选择D项;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苏联成立,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与苏联二战并未直接关系,排除BC两项。36.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A. 体现了苏联快速发展的影响B. 反

39、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C. 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D. 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又展开了全方位的冷战对峙,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动荡,所以人们渴望“超能英雄”能给人类带来和平,故选择B项;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只是体现在经济制度方面,与“超级能力的英雄”无关,排除A项;二战前后,美国还不是超级大国,排除C项;漫画与现代电影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37.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认为:为了扩大全球影响,修正主义国家重整军备,占领那些被认为是战略重点地区,进而扩大它们的帝国控制。同盟国默认了

40、这些修正主义国家早期的侵略行动。这说明A. 维护世界和平是英法的主要目标B. 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C. 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利益逐步趋同D. 国联的决策机制难以运行【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同盟国默认了这些修正主义国家早期的侵略行动”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二战爆发前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修正主义国家)的侵略气焰,故答案为B项;维护本国利益是英法的主要目标,为此不惜牺牲小国弱国利益,排除A项;英法与法西斯国家的利益冲突逐渐明显,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国联的作用,排除D项。38.1952年,好莱坞和FBI联合拍摄的电影灯塔疑云公映,影片讲述了美国士兵经历激烈战斗最终

41、赶走入侵的苏联特工成功解救人质的故事。时任总统称赞说这是每个美国人都应看的影片,号召美国人观看这部电影。这反映了A. 美苏争霸态势的不断加剧B. 冷战对峙的国际政治环境C. 美国主导世界的政治意图D. 美国倡导国际联合反恐【答案】B【解析】【详解】灯塔疑云播放时间是1952年,主题是赶走苏联入侵特工,美国总统号召国人观看,可见这一电影及其社会舆论氛围体现了当时冷战中美苏对峙的环境,选项B正确;电影本身无法反映出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排除A;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电影主题更多的是塑造了苏联的恶和美国自卫,并未展示美国主导世界的意图,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39.1946年,戴高乐强调“同海外

42、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1958年,他又宣布法兰西共同体之中的成员国“享有自治权,他们应当民主的、自主的管理自己”。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 法国经济的衰退B. 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C. 两极格局的影响D. 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B【解析】【详解】二战以后,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所以到1958年戴高乐放弃了掌控海外殖民地的做法,转而支持这些地方实行民族独立,故选B;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不是由于法国经济的衰退、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AC;D应该是戴高乐态度转变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故选B。40.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43、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B. 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C. 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D. 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答案】A【解析】结合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可以得出,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A符合题意;B与史实不符;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美国依然到处插手地区事务。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

44、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

45、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2)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可知,交通便捷;根据材料一“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可知,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

46、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可知,工业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可知,制度突破。(2)问题,根据材料二“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可知,贫富分化严重;根据材料二“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可知,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城市化的积极性的角度分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城市化的局限性的角度分析,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格能够反映世

47、界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趋势一:欧洲人口总数逐步增长。原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政局稳定;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流,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资料增加;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趋势二:亚洲人口所占比重1750年后逐步下降。原因亚洲遭受欧洲的殖民侵略,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生活资料匮乏;医疗水平较低,死亡率高。或者:趋势三:世界总人口增长。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流,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资料增加;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趋势四:非洲人口比重的下降。西方国家的殖民,黑奴贸易;经济落后,生活资料匮乏;医疗水平较低

48、,死亡率高。【解析】【详解】趋势一:由表一中的第一行数据1650年的“100”到1900年的“401”可知,欧洲人口总数逐步增长,其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政治上看,从17世纪到20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欧普遍确立,其政局较为稳定,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从经济上看,自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丰富,其后又发生了工业革命,这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活资料大量增加,这为人口的增加奠定了物质基础;从科技上看,科技和医疗水平日益进步,死亡率下降,这也使得欧洲人口大量增加。趋势二:由表二中的倒数第二行数据“65.8”到“58.3”可知,亚洲人口所占比重在1750年

49、后逐步下降,其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政治上看,这一时期的亚洲遭受到了欧洲的殖民侵略,战争不断,政局动荡;从经济上看,亚洲是欧洲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落后,生活资料匮乏;从科技上看,亚洲的医疗水平较低,死亡率较高。趋势三:由表一中的最后一行数据“545”到“1608”可知,世界总人口在不断增长,其原因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大体一致,可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展开分析。趋势四:由表二中倒数第三行的数据“18.3”到“7.4”可知,非洲人口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原因大体与亚洲人口下降的原因相同,可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展开分析。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摘编自斯

50、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以来的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加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趋势:1914年以来,西欧资本主义逐渐走向衰落。说明:一战以来,西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殖民体系、国际地位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社会,与此同时,苏联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受到质疑;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提出列宁主义,并得到广泛传播,冲击了西方价值观;受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51、,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拉美的民主革命和改革等,这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随着美苏冷战,西欧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冷战的主战场。【解析】【详解】首先,阅读材料,提取观点,如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民族主义起义、二战、冷战”可知,1914年以来,西欧资本主义逐渐走向衰落;然后,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时间、分角度,进行论证,如一战后,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经济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受到沉重打击,思想上,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殖民体系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二战后,在国际地位上,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冷战的主战场;最后,进行总结,表述成文。当然,可以多个角度,提取观点,如根据“一战、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二战、大同盟”可知,914年以来,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然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战给西欧沉重打击,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带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二战再次受到打击,欧盟的建立又带来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