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975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 知识总结3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知识总结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1三幅图按演变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2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解析:该演变过程图体现的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从而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2.B3.A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

2、42.1N、87.5E,完成46题。4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此处受地形抬升解析:新疆属于非季风区,但天山北坡处于冬季风上风向,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答案:D5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森林B草原C草甸D荒漠解析:丙处位于盆地中,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为荒漠。答案:D6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依次呈现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B依次呈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现象解析:甲、乙、丙自然带属于山地两坡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答案:D(20

3、15四川绵阳3月)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78题。7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加湿作用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8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第7题,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第8题,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

4、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答案:7.A8.D“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910题。9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差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10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

5、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BCD解析:第9题,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第10题,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答案:9.C10.A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1

6、112题。1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12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解析:第11题,图中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其地域分异的基础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第12题,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受纬度位置和山地的相对高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图中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根据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D。答案:11.B12.D读“非洲和欧洲大陆沿某条经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

7、意图”。完成1314题。13图中P、Q处的自然带分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冰原带B热带草原带、苔原带C高山草甸带、温带荒漠带D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14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B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大陆东西岸相同C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D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P地位于10S20S的非洲大陆,应为热带草原带,Q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欧洲大陆,应为苔原带。第14题,干湿度地带分异与经纬度位置有关;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在东西岸不一定相同;自然环境纬度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8、太阳辐射,干湿度地带性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故排除A、B、D项。答案:13.B14.C二、综合题(共22分)15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属于_圈。(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又可以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等(任举三例

9、)。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范围较大,涉及陆地和海洋。位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是指森林带,应属于生物圈,位于海洋中,属于水圈,是指沉积岩,属于岩石圈,位于地表,能够生长植物,属于土壤圈。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又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答案:(1)大气生物水岩石土壤(2)整体性黄河中下游(3)生物状况肥力下降、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任选三项即可)16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1分)(1)自然带是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2)自然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判

10、断理由是_。(3)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为_,在亚欧大陆西岸为_。(4)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解析:第(1)题,自然带分布在70N以北,可判定为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0005000米。第(2)题,自然带分布在50N70N之间,可判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因相应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无此带分布。第(3)题,自然带大致分布在40N50N,在亚欧大陆东岸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欧大陆西岸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4)题,就自然带而言是热带雨林带,就气候类型而言属热带雨林气候。因此,其在地球上的最大分布区是亚马孙河流城。第(5)题,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低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自然带谱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谱基本相似。答案:(1)苔原40005000米(2)没有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亚马孙河流域(5)低纬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