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897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张玉萍 审题人:张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答案】B【解析】周天子利用姻亲关系把诸侯分封到各地,因为诸侯和天子的姻亲关系,国家统一的形势初步出现,故B项正确;秦以前没有实现皇权专制,故A错误;血缘政治在夏朝已经实施,故C错误;夏商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权力的体

2、制,该体制是秦朝时期形成,故D错误。2.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A. 王室权威荡然无存B. 社会秩序正在转型C. 宗法制已难以为继D. 诸侯争战民生困苦【答案】B【解析】宗族之子做人质等说明了分封制在瓦解,也说明了社会秩序在转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荡然无存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已难以为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诸侯争战、民生困苦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

3、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B.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C.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D.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都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属于个人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ABD三项均排除。4.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

4、壁营堡,私人武装多由徒附和宾客组成,并按军队的编制组织“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A. 具有社会治理功能B.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C. 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D. 是分封制度的延续【答案】C【解析】“私人武装”等均属于分裂割据的条件,也反映出田庄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治理功能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时期的田庄不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不是分封制度的延续,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

5、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5.如以宋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A. 农民税负加重B. 土地兼并严重C. 纸币贬值加速D. 自然经济解体【答案】B【解析】农产品价格上涨快会导致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民税负加重和材料无直接的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纸币贬值,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国子监是古代官方教育的最高

6、学府,国子监刻印的书被称为监本。北宋曾出现开封、洛阳、商丘三个国子监并存的局面,监本大多出于杭州。这可以说明宋代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 南北文化交流频繁C. 活字印刷已经普及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三个国子监在北方,但是监本大多出于杭州说明了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不涉及商品经济、活字印刷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A. 主张先

7、有理后有物B.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答案】D【解析】“又进入民众生活”等字眼强调的是宋明理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但是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先有理后有物、遵循“三纲五常”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8.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南北方气候差异C. 人口增长的需求D. 殖民活动的推动【答案】C【解析】人口增长需要高产作物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所以才

8、导致了玉米种植的增多,但是玉米种植情况变化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南北方气候差异以及殖民活动的推动并无直接的关联,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9.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A. 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 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C. 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D. 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答案】D【解析】“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等字眼强调了西学东渐要有选择的学习,这就说明了对当时西学东渐的现象是有所反思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主张兼采中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学并未被排除,选

9、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0.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A.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B.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C.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D.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答案】D【解析】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是第二次“商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是二者的共同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均只适合宋代商业革命,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

10、1.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损害国家主权之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这一现象说明A. 利益均沾符合中国利益B. 协定关税有利外贸稳定C. 中国官员贪污腐败无能D. 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说明晚清政府官员对于西方外交知识的不熟悉,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D正确;A中符合中国利益错误;B中协定关税是破坏外贸;C中贪污腐败无能无从体现。12.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说过:“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B

11、. 列强入侵与农民运动的冲击C.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 儒学受外来思想的冲击【答案】B【解析】“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说明孔子的思想没有和西方科技的结合,显然李鸿章是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主要是列强入侵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影响,B正确;A中丧失说法绝对;C是19世纪末期;D是魏晋时期。13.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A. 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B. 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C. 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D. 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答案】B【解析】“感情所用所

12、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说明梁启超认为戊戌政变记含有个人的情感成分,不能作为信史使用,B正确;A中夸大其词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看重不符合题干意思;D中必备品质不是谦虚谨慎。14. 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国别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公里)投资估计(百万美元)俄中东铁路1898-190317211893德胶济铁路1899-190444615法滇越铁路1903-190946432日南满铁路1899-1903110549英广九铁路(英段)19073667合计3772292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

13、中国发展经济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铁路体现了甲午战后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排除A项;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属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新的侵略要求,排除C项;甲午战后外国侵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但是资本输出的方式还包括设厂、开矿、贷款等,政治上则瓜分中国,抢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因此“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表述不妥,排除D项;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有利于巩固并扩大在华势力范围,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

14、,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B.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希望他们能制衡日本,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故本题应选B项。16.“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

15、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A. 日军既定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B. 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C.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D. 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答案】D【解析】如果能知道“某年”为哪一年,“我军”是哪一军可能解题就方便很多。但仅依据材料是难以判断的,因此要从地点入手。以“冀晋豫三省”可排除AB和C;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太原会战包括平型关战役。故D项正确。点睛:台儿庄战役(1938年5月)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

16、重大胜利,仅在江苏一省。而且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也和“我军在北方”相吻合。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军事战争史这块的学习和复习中,要熟悉掌握相关概念的关系及差别。如什么是战争、战役、会战、大捷?什么是战略、战术、战绩等等。我们要知道各自的涵义及关系17.“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C. 专制梦醒-天朝惊梦-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D. 自强梦碎

17、-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天朝惊梦-建国梦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朝惊梦应该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打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但最终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选A。18.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在当时A. 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 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 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答案】B【解

18、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压缩政府机关单位商品性费用的支出可以缓解社会物资紧缺的情况,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项不符合题意。19. 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A. 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B. 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C. 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D.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答案】A【

19、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可以看出,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导。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发生质变;当时仍然是以计划为主导,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排除C项;D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排除D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开始转变2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B. 辛

20、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减弱”“多元化”等基本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西方科技文化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材料也没有讲到“西方科技文化”和“民众观念西化”的关系,故排除D项。21.“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

21、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A. 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B. 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C. 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D. 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罗马法在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体现了罗马法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B正确;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与材料无关,排除AC;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

22、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22.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

23、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据材料中“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又结合“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

24、,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材料现象的阐释,与题目要求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公民对待文化与认知能力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名师点晴】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是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

25、,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23.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信息可

26、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是站在全球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A正确;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70年代,排除D。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4.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 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 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 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 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答案】C【解析】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激发德意志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德意

27、志人民反抗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故选C项;材料与“反专制和求民主”“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无关,排除AB;路德宗教改革不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D错误。25.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A. 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B. 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C. 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场的波动D. 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争相求购郁金香,结合所学知

28、识,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注重的投资、最求利润意识增强,投资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无法体现世界市场的波动,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争相求购郁金香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并非“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解答即可。26.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

29、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学者评价的是A.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 西方的“混合经济”D. 美国的“新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并保持基本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私人贸易的存在,反映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现自由贸易,A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存在私人贸易,排除B;混合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主体、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多种市场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混合,排除C;美国“新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化为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

30、大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排除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名师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然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由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当时苏俄国内实际情况决定的。(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战胜国内外敌人功不可没,但战后继续推行,其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了从根本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规律,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的长远利

31、益。27. 巴黎公社曾公布: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这些措施有利于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 维护劳动者的利益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巴黎公社采取的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措施,所以答案选C;而A、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措施28.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

32、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B. 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C. 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D.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题干设问问的是深远影响而不是当时的成果,故C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不属于影响,故A排除。万隆会议

33、没有打破美苏两极格局局面,故B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不符合题干,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万隆会议29. 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这表明A. 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 荚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C. 新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推行自由主义D. 利益追逐多元化增强了美国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可知美国

34、对外战略有所调整,但不是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可见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故B项正确;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思索和解决重大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难兄难弟,但是并不等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利益多元化,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的本质30.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A. 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B. “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

35、限扩大C. 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D. 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康德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D正确;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与康德的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排除B;反对天主教会属于宗教改革时期的主题,与启蒙运动时期不符,排除C。所以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二、非选择题(31题、32题,各15分,33题10分,共40分)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

36、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二阶

37、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效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钟少异高炜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答案】(1)共同特点:在西方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进行;侧重于对军事武器和军事教育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军事近代化。(2)失败原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逃行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最终必然失败;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第一阶段以封建官僚个人为主,后一阶段是各省自行其是,不能保证变革的正常进

38、行;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变革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解析】(1)由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可以得出二者的背景相同;从内容上看,二者均侧重于对军事武器和军事教育的变革。从结果而言,二者均以失败告终。(2)失败的原因,据材料“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结合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从指导思想,领导者和面临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这次税制改革,从192

39、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朱雅丽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与政府财力分析(1927-1937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

40、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学习西方;涉及面广;分步实施;形成了新税制体系;进步与落后并存。(2)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解析】(1)根据材料“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可知是学习西方;根据材料“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可知是涉及面广;根据材料“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可知是分步实施;根据材料“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

41、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可知是形成了新税制体系;根据材料“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可知是进步与落后并存。(2)关于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点睛:本题引用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特点”“意义”,难度相对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 “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

42、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等,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概括归纳即可。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哟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項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师选,

43、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領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于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用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主要意义。【答案】(1)原因: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越

44、南战争期间,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南共产党向中国求援;中国政府重视疟疾的防治;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2)意义:青蒿素的发现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解析】(1)根据材料“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概括为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根据材料“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可从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向中国政府求救方面作答。根据材料“。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可知中国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可概括为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根据材料“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可概括为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2)关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等方面思考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