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883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重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4月8日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80分)1. 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属于世界观范畴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 B C D3.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C“苍海桑田”与“

2、断章取义” 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4.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5.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即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从中可以看出哲学是检验各门具体科学的标准 哲学思维寓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各门具体科学都应以哲学为基础A B C D6. 青春因奋斗而闪光,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无论是二十余年不懈练歌而今一夜成名的“大衣哥”,还是曾经求学于新华而今成功于各地的河南新华杰出

3、校友,在他们的身上无不闪烁着“奋斗”的光芒。然而有人却这样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7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时代呼唤“高鸣报晓的雄鸡”,社会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这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全盘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时代的步

4、伐,指导社会变革A B C D9.毛泽东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0.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长年累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们可以对规律进行改造C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世界

5、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11. 下列说法蕴涵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12漫画中的做法A没有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1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B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D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

6、觉选择性14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5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的明白 百闻

7、不如一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 B C D16“新闻不是描红出来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人云亦云的产物。因此,作为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的哲学原则是坚持以时效性为第一原则,注意新鲜、及时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遵循客观性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寻求新颖突破A B C D17.在学习“气旋”这一地理知识时,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A B C D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对自己

8、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回答1819题。18关于上述讲话中对待失误和错误的三个态度,认识正确的是“敢于承认”的态度,说明了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正确分析”的态度,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坚决纠正”的态度,符合发展的实质的根本要求 “三个态度”,都说明了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A B C D19失误和错误连同成功经验一起,都能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说明A过去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都对当时历史的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B在一定条件下,历史上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对后世都有积极作用C真理

9、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历史上的谬误到后世就会转化为新的真理D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实践活动水平不能超越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20.放开“单独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孩”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 B. C. D.21.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屡屡打败仗,可是,“垓下一战”大胜,导致楚霸王自刎乌江。从哲学角度看,“垓下一战”证

10、明了A整体决定部分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C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D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22.“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这一观点蕴涵的辩证法原理是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C要立足整体,从全局出发 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23.爷爷赶集肩上挑,爸爸赶集轻松跑(拖拉机),儿子赶集点鼠标。三代人赶集方式的变化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24.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

11、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下列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A. B. C. D. 25.“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A B C D26.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人体血液pH值与健康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2、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27在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的居民中,注册志愿者超过1万人,平均每5位居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他们用日复一日的不懈坚持,用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小善”,积累起社会与时代的“厚德”。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B促进量变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要热情支持和悉心推动新事物成长D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幸福社区2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

13、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段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A B C D29.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下列关于精准扶贫举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是扶贫方式要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全局,着眼整体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也要真抓实干发挥引导作用抓住主要矛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A. B. C. D.30.

14、我国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古训与其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规律是客观的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A. B. C. D.31. 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我在故我思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心外无物32.下列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诗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5、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A B C D33.近年来,M镇充分发挥好人效应,发动全镇群众推选身边典型。通过挖掘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好人,向全社会传递道德正能量。该镇的上述做法表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联系具有普遍性,发挥身边好人的正面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识的作用一旦被发挥,就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A B C D34. 某人驾车外出,路遇浅滩,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C

16、.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35.罗阳作为“为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的第一人”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迹被无数人传颂。罗阳曾说,研制战机,要么是零分,要么是一百分,没有中间分。从哲学角度看,“没有中间分”突出强调了A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属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36.下列与“(1+0.1)365=37.78,(1-0.1)365=0.0255”蕴含的哲理最相符的是A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 C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D善不及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7、37.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38. 古时候某富人宴客,定席位时,把年少的朱某安排在年长的孔某的上手位,孔某不高兴,便出一上联云:眼珠子,鼻孔子,孔子(暗指孔子及孔姓)反在珠子

18、(暗指朱熹及朱姓)下?朱某听罢应下联云:眉先生,须后生,后生却比先生长。结合对联的寓意,分析“后生要长过先生”需要先生超越自我,积极地扶持后生成长,促使后生不断进步 后生尊重先生,继承优良传统,同时与时俱进,实现超越 后生对先生及其旧思想进行彻底否定,实现跨越式前进 先生对后生及其观念进行辩证地否定A B C D39.网络流行歌曲龚琳娜的忐忑,被人们称为“神曲”,是以五声音阶的复杂重叠,中国传统声乐技巧的夸张变形来创作的。龚琳娜在演唱时,不但唱腔夸张变形,表情也极有特点,在听似毫无意义的“咿呀”中,将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实现艺术生命的升华,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艺术是一种

19、非感性的、非常规的认识活动 艺术形式是抽象的、无现成规律可循的 艺术创作可以突破传统形式的制约,实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与充满艺术的想象力都应被辩证地否定A B C D40一个老板一直卖假货,但是他的生意一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习惯地,我们会想,质检局可能有问题,老板可能做了手脚新颖、合理的答案是,他卖的是“假发”。这个事例说明惯性思维会造成僵化的思想 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们改造事物 换个角度思考有利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变革A B C 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41.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时间

20、”开启“美美与共”的网络新时代。21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开启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从“K”时代到“G”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主张”:“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互联网迈向全球共治时代,让网络空间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中国不仅在说,更在努力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21、,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互联网建设“中国主张”的发展演变过程所蕴含的哲理。(14分)42.浙江省政府把提高浙江省城镇化的关键放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上,针对浙江省“一镇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浙江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省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做法的依据。(10分) 43.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

22、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16分)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

23、维与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适合题意。物质就是存在,A项是错误的;B中多出“辩证”两字,是错误的;思维就是意识,C项是错误的;故本题的答案为D项。2A【解析】试题分析: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属于世界观范畴。正确且适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而本题材料中未涉及哲学,应排除;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世界观才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说法片面;故本题答案选A。3A【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形谢

24、神灭”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理生万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A 正确且适合题意;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体现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都不适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4C【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故漫画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符合题意;由于将主观意识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故并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更非唯物主义,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形而上学,A与题意无关。答案选择C。5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

25、主要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思维的存在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适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错误;各门具体科学的学习都应以哲学为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6A【解析】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题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相信命运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故本题选A项。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7B【解析】试题分析: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是辩证的否定而不是否定一

26、切;真正的哲学只有动员和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所以错误。8.C【解析】试题分析: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不符合题意,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题意,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9C【解析】试题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而言,它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不是绝对

27、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适合题意。A、B是片面的;D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10A【解析】试题分析:“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说明物质运动有自己的规律;“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答案选A。B项违背规律的客观性,C、D两项与题意不符,均应舍去。11.A12. C【解析】读懂漫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漫画中关闭全部网吧的做法,是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没有从实际

28、出发,C符合题意。13. D【解析】作者用笙箫的响声、夏虫的沉默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答案选D。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客观存在的反映,A项错误。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14. C【解析】感觉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内容上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因此A、D两项说法错误。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心理感受,也是对秋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且人的心理感受是由人的客观状况决定的,B项说法错误。美感带有主观性,受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故选C项。15. C【解析】试题分析:“知暵潦(旱涝)

29、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的哲学寓意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与之一致;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错误;哲学寓意为矛盾的转化,材料未体现。1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闻不是描红出来的,不是一味的模仿他人,要注重创新,寻求突破,正确;新闻报道不是人云亦云的产物,说明新闻报道要从实际出发,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遵循客观性原则,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该题选C。点评:回答该题要紧扣题目观点,对题中观点具体分析。该题材料内容简单,比较容易理解,所运用的原理和材料很容易结合,难度不大。17.D【解析】试题分析: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地理有了

30、更深的理解,这是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创新思维,推动认识的发展,适合题意;材料中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仍然是获得的认识,没有用于实践,与题意不符;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考点: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求索真理的历程18C 【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应该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体现不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故排除题肢;答案选C。19B【解析】失误和错误连同成功经验一起,都能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说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无论正确与否都是珍贵的财富,故选项B正确。选项A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31、答案选C。20.D【解析】试题分析:题肢说法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是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故排除;上述材料说明要从整体出发,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题肢正确;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题肢正确。答案选D。21. B【解析】试题分析:一战定胜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B项入选。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22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观点旨在强调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不能只顾自己而浪费资源,故答案选C。A、B、D三项不合题意,应舍去。2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

32、对发展的实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新旧事物的区别与联系等知识的理解。A中“彻底否定”说法错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是质的变化,B错误。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与质变,只有质变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C错误。从“肩上挑”到“点鼠标”的变化,体现了赶集方式的发展,D正确。24A【解析】题目中杨万里的诗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正确;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与题意不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意不符.25.A【解析】试题分析:历史是“行进的”,肯定了社会是发展的、前进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时穿过尘埃有时行经丛林”,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符合题意,

33、故答案选A。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26. 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根据图表的内容,实际上它将人的健康分为几种性质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健康、非健康、死亡三种,然后pH值在这些状态之间的变化都是量变,因为事物的性质没有变。而从健康到非健康,从非健康到死亡这些变化才是事物的质变,所以根据此我们判断上述说明只有A是正确的。27. 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用日复一日的不懈坚持,用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小善,积累起社会与时代的厚德”,体现了A;B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在材料中未体现;D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不符合题意。28C【解析】名言中包括两对矛盾,即光明和黑暗、高尚和卑

34、下。“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正确。“光明永不被黑暗所淹没”、“高尚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体现光明和高尚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扶贫方式要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题意;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说明-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适合题意;体现的是关键部分的作用;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

35、,不是主次矛盾,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30. C【解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而不是规律的客观性,不选;“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不选;“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强调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选C。31. B【解析】诗中“我就在那里”,与你见不见没有关系,即强调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选B正确;选项A强调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36、选项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答案选B。32. D【解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体现联系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33. D【解析】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故错误。34.A【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尤其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中的做法“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体现了没有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选A;B错误,要让主观符合客观;C错误,否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D错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自己

37、的感觉。35. C【解析】试题分析: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属性。“没有中间分”突出强调了矛盾双方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属性。故本题选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考点:矛盾是对立统一。36.D【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的365次方的结果还是1,仅仅比1多了0.1,最终产生的结果却变化为37.78,说明量变是中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B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C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D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所以故本题答案选D。37. C【解析】甲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观点是相对主义观

38、点;乙的“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是辩证法的观点;丙的“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的观点是上学的观点;丁的“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38. A【解析】对旧思想、旧观念要坚持辩证地否定,对其合理思想要加以继承,故的说法错误;后生要对先生及其观念进行辩证地否定,而不是先生对后生,故的观点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39. C【解析】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实现艺术生命的升华,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主动创造性,体现了辩证否定与创新的关系,入选。观点错误,不选。40. D【解

39、析】按通常的理解,卖假货属于侵犯消费者利益的现象,但在特殊情况下“假发”又是能够满足某些特殊消费者需求的商品,这启示我们重视惯性思维的消极影响,树立创新意识,入选。换个角度思考有利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选;材料未体现,不选。第二部分4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主张并推动互联网共建理论发展。(6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体的认识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关于互联网共建的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4分)42.主要矛盾是在

40、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浙江省政府把城镇化的关键放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上,就是认识到了本省城镇化中的重要矛盾所在。(5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浙江省针对“一镇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走具有浙江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体现了这一点。(5分)4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4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分)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4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