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电池(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本质看现象的化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化学原理2.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三教学用品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1mol/L)、导线、电流表、培养皿、洗瓶、烧杯等。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等五教学
2、过程【引入】复习能量转换方式,引入化学能也可以转换成电能间接和直接。间接:火力发电。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弊。明显缺点:利用率低,如何改进呢?变间接为直接回忆电池相关内容,讨论哪类反应有设计成原电池的可能性?学生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演示实验】将铜片与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不接导线),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演示实验】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为检验有无电流产生,在导线上串联电流计)后,再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特别说明:上述实验室所用铜片和锌片不纯。)【演示实验】用纯净的铜片和锌片重复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
3、。(注:因实验室没有绝对纯净的铜片和锌片,所以该实验就用课件代替。)表:实验、的现象记录铜片锌片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演示实验无现象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演示实验有气泡产生溶解且有气泡产生锌为负极演示实验有气泡产生溶解但仍有少量气泡产生锌为负极【发现与思考】演示实验与演示实验的唯一区别在于:演示实验中锌片表面也有气泡,其实这是因为锌片中含有杂质所致,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为什么含有杂质就会让锌片表面同时出现气泡,其实这问题也与原电池知识有关,它牵涉到本节知识的后半部分:电化腐蚀。请大家课后先自己思考为什么。【过渡】电流计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有电流产生就可向外界输出电功,因此
4、这是一套什么装置?学生答。【学生讨论2】既然上述装置是一个原电池装置,那么它就应该有正负极,请根据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判断外电路电子、电流的方向以及原电池内部电流流向及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小结】二、原电池原理和特点: 1、正负极的定义和特点(以上述“CuZn原电池”为例):正极(Cu)负极(Zn)正负极的定义电子流入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电极反应式2H+ + 2e_ = H2Zn - 2e_ = Zn2+电极反应类型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正负极所用材料和特点不活泼金属,导电、不参加反应(亦可为可以导电的非金属或氧化物)活泼金属,本身参加反应并溶解电池总反应Zn + 2H+ = Zn
5、2+ + H2 (简要提一提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的写法,下节课再作详细介绍。) 2、原电池形成原理:还原剂(一般都是活泼金属构成的负极)通过导线将电子转移给可以导电的正极,并不断被溶液中聚集而来的氧化性离子“吞食”,从而形成电流、向外做功这就是原电池形成的原理。【问题与思考】为什么阴极还原剂(如上例中的锌)不直接将电子送给溶液中的氧化剂(上例溶液中的H+),而非要通过导线? 3、补充特点: 正负极若都为金属,一般金属的活泼性:负极正极【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加一般二字? 原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几个方向: 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没有电子流)
6、; 电流: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池内部溶液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池内部溶液中阴阳离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了加深大家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请看演示课件:铜锌原电池微观原理【过渡】通过刚才的介绍,我想大家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应该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形成原电池?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三、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过渡】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课件上这几个实验:【实验】取适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并将两块铜片和电流剂按图1方式连接好后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有无气泡?是否有电流?若有,记录电流的大小。)【实验】取适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并将两块锌片和电流剂按图2方式连接
7、好后浸入硫酸溶液中(注意:尽可能保持两边锌片浸没面积相等),观察现象(有无气泡?是否有电流?若有,记录电流的大小。)【实验】取适量无水乙醇于烧杯中,并将铜片、锌片和电流剂按图3方式连接好后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有无气泡?是否有电流?若有,记录电流的大小。)【实验】取适量稀硫酸于两只烧杯中,并将两块铜片和电流剂按图4方式连接好后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有无气泡?是否有电流?若有,记录电流的大小)。如果在两烧杯间加上一根导线呢?再观察现象。【实验】取适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并将铜片、锌片和电流剂按图5方式连接好后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有无气泡?是否有电流?若有,记录电流的大小。)图1 图2图
8、3 图4 图5【学生讨论3】上述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小结】 1、两极金属活泼性要有差异; 2、有电解质溶液,并能与负极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和回路。【练习】请判断下列各种组合可以形成原电池吗?行或不行,为什么?观看原电池形成条件练习题课件四、总结:【过渡】本节知识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个概念,两个认识,三个条件。 一个概念原电池的概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两个认识原电池原理和特点: 1、原理:还原剂(一般都是活泼金属构成的负极)通过导线将电子转移给可以导电的正极,并不断被溶液中聚集而来的氧化性离子“吞食”,从而形成电流、向外做功
9、这就是原电池形成的原理。2、特点:正极: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负极: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不活泼金属,导电、不参加反应(亦可为可以导电的非金属或氧化物);负极:活泼金属,本身参加反应并溶解。正负极若都为金属,一般金属的活泼性:负极正极。原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记住几个方向: 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没有电子流); 电流: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池内部溶液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池内部溶液中阴阳离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三个条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极金属活泼性要有差异; 2、有电解质溶液,并能与负极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和回路。【作业】预习: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