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D距河2千米内人口最多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水能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地形地势状况 取水便利程度A B C D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见图中“绝对均衡线
2、”)。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34题。3在上图全国平均线中,M至N区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4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C趋于均衡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读某年三大城市群人口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56题。5三大城市群中()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6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 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 D科技水平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份的人口迁入率空间格局图(人口迁入率迁入
3、人口数量/区域总人口数量)。读图完成78题。7我国各省份的人口迁入规律主要表现为()A中部省份迁入率总体上高于西部省份B南方省份迁入率总体上低于北方省份C发达省份迁入率高于落后省份D东北地区迁入率低于珠三角地区8影响西藏与浙江人口迁移率的因素主要是()A旅游、教育 B政策、经济C宗教、资源 D交通、气候由婚姻而引起的人们居住地的变动称为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中的重要方面。读下表回答911题。结婚时期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低山地区近距离(5 km)婚迁比例/%平均婚迁距离/km近距离(5 km)婚迁比例/%平均婚迁距离/km近距离(5 km)婚迁比例/%平均婚迁距离/km19501959年68.899.
4、2650.7210.4021.059.7919601969年64.7029.3451.588.6443.1813.7119701979年60.1316.7549.4516.1241.4111.3619801989年66.2913.8045.1713.8436.9718.4619901999年52.0323.8448.7617.1748.2121.322000年后46.4337.5530.9639.1734.6844.289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婚迁距离在各个时期均存在较明显差异,表中显示()A平均婚迁距离平原地区均大于丘陵地区B平均婚迁距离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C各时期近距离婚迁比例平原地区均最大
5、D近距离婚迁比例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102000年后,各区域的平均婚迁距离均比之前大,与其原因无关的是()A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 C交通和通信业的发展 D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111950年以来,推动农村居民婚姻迁移时空演变的主体动力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 B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C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 D居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几年来,在海南省三亚市生活的“候鸟老人”数量出现随季节而大幅度变化的现象。据此完成1214题。12材料中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文化因素C气候因素 D婚姻家庭因素13三
6、亚市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季节,可能出现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候鸟老人”现象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玩具销售业的繁荣 B妨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加快房屋价格上涨 D造成劳动适龄人口不足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516题。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1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如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
7、:万人)。读图完成1718题。17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18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向宁夏北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1920题。19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 B长江中
8、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20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科技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实行计划生育鼓励向国外移民A BC D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下面图1为“环境负担”公式,图2为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读图回答2122题。图121图2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增加 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22从图1的“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
9、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增加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如图示意我国1949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2324题。2319492009年期间,影响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数量 B科学技术C市场需求 D交通运输24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增加荒地开垦 B鼓励人口流动C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D提高机械化水平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第
10、25题。25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 29 24 21 3 18 10 20 (1)图表和图中反映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和_。(3分)(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3分)(3)(多选)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4分)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2014年美国
11、人口数量达3.18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国家。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4分)(2)简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2分)(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地理角度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的主要影响。(4分)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材料二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
12、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4分)(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4分)(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2017年11月10日上午,国家卫计委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八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了17
13、1万人。这是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主要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转化为新市民。材料二性别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1)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有利影响。(7分)(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4分)(3)概述2006年到2011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2分)(4)说明性别比高带来的不利
14、影响。(3分)单元检测卷(一)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B错;图中显示,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千米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错,D对。故选D。第2题,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错;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错;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出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对;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对。故选B。答案:1.D2.B34.解析:第3题,
15、读图可知,全国平均线中MN段面积累计百分比增幅(约10%)远远小于与之对应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增幅(约40%),说明该地人口集中程度非常高,人口密度大,选项中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集中程度高,B正确。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均较小,A、C、D错误。故选B。第4题,读图可知,山东省近年来,曲线逐渐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地区差异越来越小,离全国平均状况越来越远,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3.B4.C56.解析:第5题,读图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即可判断答案,故选C。第6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净迁入率上,人口迁
16、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依据题意选A。答案:5.C6.A78.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中部经济地带的湖南和河南人口的迁入率低,A错误;珠三角和浙江等南方省份的迁入率高,B错误;新疆和西藏等落后地区的迁入率大于经济较发达的河北,C错误;东北地区的迁入率低于珠三角地区,D正确。第8题,西藏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
17、水平高,较高的工资待遇,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故选B。答案:7.D8.B911.解析:第9题,读表,根据表中数值,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婚迁距离在各个时期均存在较明显差异,表中显示平均婚迁距离平原地区有的时期小于丘陵地区,A错误;平均婚迁距离低山地区有的时期大于丘陵地区,B错误;各时期近距离婚迁比例平原地区均最大,C正确;近距离婚迁比例低山地区有的时期大于丘陵地区,D错误。第10题,2000年后,各区域的平均婚迁距离均比之前大,主要与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交通和通信业的发展等因素有关。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与平均婚迁距离增大无关,故选D。第11题,1950年以来,推动农村居民婚姻迁移时
18、空演变的主体动力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B正确;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只在1978年后,不是1978年以前的动力,A错误;前期婚姻观念没有改变,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不是前期婚迁的动力,C错误;居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是婚迁的主要动力,D错误。答案:9.C10.D11.B1214.解析:第12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故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故选C。第13题,三亚市位于热带,冬季气温高,对北方地区老年人口吸引力强,故选D。第14题,“候鸟老人”现象加快房屋价格上涨,C正确;老人迁移,不能促进玩具销售业的繁荣,A错误;老龄人口增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
19、发展,B错误;老龄人口迁移,与劳动适龄人口不足无关,D错误。答案:12.C13.D14.C1516.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欧。第16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量最多的是亚洲。答案:15.C16.D1718.解析:第17题,读图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宁夏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河流附近环境人口容量大,山区及水源少的地方环境人口容量小。故选B。第18题,宁夏南部地区为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20、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目前正在向北部地区生态移民,并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故选D。答案:17.B18.D1920.解析:第19题,中国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而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第20题,依据我国国情,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应该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答案:19.B20.C2122.解析:第21题,从图2
21、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由人口与耕地引起的环境负担在加重,故选C。第22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主要是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故选C。答案:21.C22.C2324.解析:第23题,结合土地承载指数含义和图示信息分析可知,我国19492009年期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说明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而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单位面积产量不断上升,故选B。第24题,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是我国自然和社
22、会环境差异造成的,而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故选C。答案:23.B24.C25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故选A。答案:A26解析:第(1)题,上述材料图中分别展示了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干旱地区的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故反映的因素分别对应温度(气温)、水源、地形(海拔)。第(2)题,从图表中可以判断,人体最舒服的温度为21 3 ,温带的气温条件符合其选择。第(3)题,从所学知识得知,影响
23、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交通、经济、人口迁移、历史、政治中心转移等,所以A、B、C、D都正确。答案:(1)温度(气温)水源地形(海拔)(2)温带(3)A、B、C、D27解析:第(1)题,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第(3)题,从生育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面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的主要影响。答案:(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
24、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经济(工业、金融贸易发达)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优美。(3)原因:较高的生育率水平;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外来移民多。影响:增强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28解析:第(1)题,根据金字塔图中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判断青壮年人口流动数量大,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人口多就近流动。第(2)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并且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国家政策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人口的流
25、动。第(3)题,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农村人口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缺乏等方面分析组织答案。答案:(1)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少;呈现就近流动趋势。(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29解析:第(1
26、)题,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说明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题目要求分析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有利影响,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及缓解人地矛盾等方面作答。第(2)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第(4)题,性别比高会带来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城市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利影响: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经济状况。(2)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3)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失衡)。(4)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