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407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雅安中学20142015高二年级下期月考(4月)文科综合(历史) 试题(命题人:凌珑芸 审题人:骆正学)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满分300分,其中,政治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历史试题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注意: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机读卡填涂1324一、选择题(48分)1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国、强国,比如统一六国的大秦帝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和

2、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民主强国 D制度创新【答案】 D考点:考查国家崛起的原因。从 18 世纪的英国来看,英国君主立宪制在 17 世纪完成, 这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首要的政治前提条件;而战国时代的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郡县制等体现的也是制度的创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 路而成为亚洲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起来。故应选 D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锄、铲等铁农具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器 B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

3、文学等课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C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D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国营“样板”工厂 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B考点:史学研究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研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项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开始出现铁器。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足以证明“陶片放逐法”会造成民主权利的滥用而不再是“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确是中国近代最早的

4、大学,“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足以证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而开设政法科、工科等则足以证明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所以,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B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国营“样板”工厂只能证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国家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能证明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3读图2,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答案】D考点: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本

5、题考查近代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符合题干图片信息“第一次”、“全面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特征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领导发起的。此题易误选C,C项虽属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但属于思想解放运动,而且,也不符合题干图片信息“第一次”。AB两项表述明显不正确,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

6、动手工业的发展C 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答案】A考点:历史研究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历史研究要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去考查。商鞅变法没有失败,因为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得以维持,变法目的达到了,所以C项目表述是错的。同样,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是要实现经济大一统,本身目的不是要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要减轻引进“西用”的阻力,同时也反映洋务派对学习西方流入浅层次。5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

7、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B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C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D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答案】C考点: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提供的历史阶段的特征,其共性是政治稳定。6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

8、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B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答案】B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的信息可以看出五大臣认为德国德国保留了

9、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对德国制度非常赞赏,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7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D 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答案】 B考点:阿里改革。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让回答阿里改革对埃及的社会进步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故选B。8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A入主中原的愿望 B实行汉化政策C改革的坚强决心 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答

10、案】 C考点:孝文帝改革。从材料“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可以看出孝文帝为了推行改革,不惜消灭太子,故选C。9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A主张儒佛合一 B抨击当朝统治 C抨击科举制度 D注重经义策论【答案】 D考点: 王安石变法。从材料“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以前的只考诗赋词章并不能选拔人才,主张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故

11、选D。10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D考点: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中康有为上书中强调“诏旨一下,天下雷动”“ 庶政尽举”其实不符合以后的历史史实,只是康有为的主观想象。从教材中,老师的讲述中学生应该知道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不选B。而C项说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错误,当时还没有变法。A项看不出来。D项正确。11 1

12、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传入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答案】B考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1774年日本处在闭关锁国时代,但是还是有翻译外来书籍的现象,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了B,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或材料,故排除

13、。 1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钱穆先生认为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传统相结合,否则必定失败。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而中国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基础,最终失败,说明结合国情的重要性,D项符合要求。B项是学习西方经济,C项是学习西方文化,与题意不符。二、非选

14、择题(52分)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15、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8分) (3)根

16、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人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2)依据:提倡君主立宪,推进政治民主化;宣扬民主思想(民权、平等、进化论),促进思想启蒙,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表现: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4)启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即时改革;改革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维新变法;日本明治维新。(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17、能力。本题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是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而西方国家则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如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等。(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难度较低,如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等。(4)主

18、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主观性题目,只要结合材料得出启示即可。比如通过俄国、日本和中国的改革我们可以认识到改革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等。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商鞅变法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

19、和穷民。秦国是怎么崛起的商鞅变法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四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4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

20、现怎样的特点?(4分)(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6分)(3)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6分)(4)据材料四,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6分)【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愚民:燔诗书,明法令。辱民:实行严刑峻法、连坐制度。穷民:重农抑商,将山林、湖泊收归国有。(3)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

21、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4)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解析】考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知,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内部与外部,外部有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内部是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出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等特点。(2)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愚民、辱民和穷民的含义, 进而联系相关知识点,列举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愚民是使人民愚昧无知,应列

22、举文化专制 政策;辱民就是侮辱人民,让人民没有尊严,从而尊崇权贵,敬畏皇家,故这方面应列举的 是严刑酷法; 穷民就是使人民贫穷, 此项应列举商鞅经济上与民夺利的相关措施。(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反映了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具有: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的作用;关于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可根据材料的条件因素和孝文帝个人认知两方面作答即可。(3)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相比,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民族关系问题,或答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对于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综合材料可得一方面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另一方面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