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分进阶特训(题目较难,有志冲击“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选做)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11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西欧农村的众多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也可以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摆脱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故A项正确。2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
2、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斗争,由于教皇权力及影响较大,世俗王权屈服于教权,这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罗马教皇的权力并没有完全取代世俗权力,故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王权与天主教会相制衡以及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故B、D两项错误。3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
3、自治权,有的城市甚至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成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实际上是指反封建斗争,为西欧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推动城市自治的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但还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城市自治无助于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B项;农村的封建经济解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
4、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
5、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答案】(1)不同特征:古代西方城市,世俗皇权与教权鼎立,皇权受制于教权,所以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以宏伟教堂为中心
6、的城市居住空间;在古代中国,帝王集王权与神权于一身,世俗皇权大于神权,致使王宫建筑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地位突出,城市建筑等级性的特点明显。(2)区别:经济上,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古代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中世纪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解析】(1)根据材料一“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等信息,从教权与皇权的关系分析不同特征。(2)根据材料二“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
7、财政管理系统”“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古代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根据材料二“城市不隶属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中世纪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根据材料二“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第4课1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A形成了氏族部落
8、统一的民族力量B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安定C结束了教派仇杀并实现信仰统一D超越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答案】D【解析】材料中关于妇女的权利、赈济贫民、限制高利贷等措施,在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态下,具有超前性,故D项正确。2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世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B阶级矛盾的激化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地方豪强的扩张【答案】C【解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日本国有封建土地制度遭到破坏,在此
9、基础上,“庄民”和“庄园”产生,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的瓦解与庄园的建立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项错误;地方豪强的扩张是庄园形成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3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成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答案】C【解析】材料“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强调的是高丽在
10、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排除B项;D项无法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第5课1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这一观点()A对非洲文明的评价坚持辩证的观点B正确评价了非洲文明的历史C对非洲文明存在歧视与偏见D目的是为在非洲殖民扩张寻找借口【答案】C【解析】材料来源于“西方学者”,材料内容是否定非洲文明的历史,表明该学者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对非洲文明存在歧视与偏见,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用辩证的观点评价非洲文明,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1、材料未提及对非洲殖民扩张,故排除D项。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印加帝国所采取的措施是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目的,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极权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并未体现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故B、C两项错误。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察和研究,可以
12、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材料二麦克维尔的调查结论遭到了“腓尼基”派的极大愤怒和否决,致使英国协会在25年后决定委托汤普森博士进行第二次的探险。汤普森最后的结论说:“检查了从各个角落收集来的全部已有的证据之后,还没有一件是不符合班图根源和中世纪时期这种论据的。”
13、她坚决不同意一再提出的调和性意见,即“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她认为这儿也许有外国的影响,但是,修建者都是非洲人,他们所属的国家仍是非洲的。摘编自英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1)推测是一种对未知现象作尝试性、合理性解释的思维方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克维尔的调查结论。根据材料二,概括汤普森坚持的主要观点,分析有人一再提出“调和性意见”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克维尔和汤普森等人对大津巴布韦的研究体现出怎样的科学精神。【答案】(1)特征:农业发展;畜
14、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2)调查结论:大津巴布韦和其他同类的废墟是起源于非洲的。主要观点: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原因:殖民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3)科学精神:实事求是、踏实细致。【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分层,推测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2)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二“还没有一件是不符合班图根源和中世纪时期这种论据的”“修建者都是非洲人,他们所属的国家仍是非洲的”可得出麦克维尔的调查结论和汤普森坚持的主要观点。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二“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分析“调和性意见”提出的原因。(3)依据材料二“检查了从各个角落收集来的全部已有的证据”可知麦克维尔和汤普森等人对大津巴布韦的研究体现出实事求是、踏实细致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