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数法突破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参数方程都是用参数法解题的例证。换元法也是引入参数的典型例子。辨证唯物论肯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穷的,联系的方式是丰富多采的,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参数的作用就是刻画事物的变化状态,揭示变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数体现了近代数学中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已经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运用参数法解题已经比较普遍。参数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参数提供的信息,
2、顺利地解答问题。例1. 实数a、b、c满足abc1,求abc的最小值。【分析】由abc1 想到“均值换元法”,于是引入了新的参数,即设at,bt,ct,代入abc可求。【注】由“均值换元法”引入了三个参数,却将代数式的研究进行了简化,是本题此种解法的一个技巧。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利用均值不等式和“配方法”进行求解,解法是:abc(abc)2(abbcac)12(abc),即abc。两种解法都要求代数变形的技巧性强,多次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代数变形能力。例2. 椭圆1上有两点P、Q,O为原点。连OP、OQ,若kk , 求证:|OP|OQ|等于定值; .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分析】 由“换
3、元法”引入新的参数,即设(椭圆参数方程),参数、为P、Q两点,先计算kk得出一个结论,再计算|OP|OQ|,并运用“参数法”求中点M的坐标,消参而得。即|OP|OQ|等于定值20。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到线段PQ的中点M的坐标为,所以有()y22(cos cossin sin)2,即所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1。【注】由椭圆方程,联想到ab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通过换元引入新的参数,转化成为三角问题进行研究。本题还要求能够熟练使用三角公式和“平方法”,在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M点的坐标后,将所得方程组稍作变形,再平方相加,即(cos cos)(sinsin),这是求点M轨迹方程“消参法”的关键
4、一步。一般地,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运用“参数法”时,我们可以将点的x、y坐标分别表示成为一个或几个参数的函数,再运用“消去法”消去所含的参数,即得到了所求的轨迹方程。本题的第一问,另一种思路是设直线斜率k,解出P、Q两点坐标再求:设直线OP的斜率k,则OQ的斜率为,由椭圆与直线OP、OQ相交于PQ两点有:,消y得(14k)x16,即|x|;,消y得(1)x16,即|x|;所以|OP|OQ|()()20。即|OP|OQ|等于定值20。在此解法中,利用了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AB|xx|求|OP|和|OQ|的长。 S E D C O F A B例3.已知正四棱锥SABCD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相邻
5、两侧面的夹角为,求证:cos=-cos。【分析】要证明cos=-cos,考虑求出、的余弦,则在和所在的三角形中利用有关定理求解。【解】连AC、BD交于O,连SO;取BC中点F,连SF、OF;作BESC于E,连DE。则SFO,DEB。 设BCa (为参数), 则SF, SC。所以coscos。【注】 设参数a而不求参数a,只是利用其作为中间变量辅助计算,这也是在参数法中参数可以起的一个作用,即设参数辅助解决有关问题。【专题突破】1. 设2351,则2x、3y、5z从小到大排列是_。2. (理)直线上与点A(-2,3)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是_。 (文)若k0时,f(x)0,则f(x)的R上是_函数。(填“增”或“减”)6. 椭圆1上的点到直线x2y0的最大距离是_。 A. 3 B. C. D. 2【简解】1小题:设235t,分别取2、3、5为底的对数,解出x、y、z,再用“比较法”比较2x、3y、5z,得出3y2x5z;2小题:(理)A(-2,3)为t0时,所求点为t时,即(-4,5)或(0,1);(文)已知曲线为椭圆,a1,c,所以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