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一、诗歌鉴赏的四个主要内容;1.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2.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理解关键词语和鉴赏语言风格。3.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4.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诗歌的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的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所融入的思想感情,可以分为
2、两类。一类是意象本身所固有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固定的象征含义。例如东风轻柔、南风和煦、西风萧瑟、北风凛冽,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君子,菊花象征隐士,兰花幽静清雅,梅花坚贞不屈,杜鹃啼血,猿鸣凄清,这些都是意象在长期的语言环境所形成的为人们所公认并熟悉的固定的象征意义。另一类是诗人在诗歌中临时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一般要从作者描写意象时所采用的修饰语来判断其中的思想感情。三、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
3、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向和意境的关系就如同砖瓦和整座楼房的关系一样。意境美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鉴赏诗歌就应当能够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鉴赏诗歌形象四、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它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对诗歌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把握诗词中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求感受、理解诗歌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蕴含的感情。不
4、论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其背后一定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中的形象始终只是诗人的感情寄托。1.诗歌人物形象诗歌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在头脑中再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小说相比,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全面、丰富、立体,但特点鲜明、突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2.诗歌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则是通过人格化了的描写,曲折表现诗人自己的品格节操。借物抒怀、托
5、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诗歌景物形象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作品都不会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歌更是如此。因此,鉴赏景物应当与诗人的情感、情趣、怀抱等联系起来。意境型景物形象五、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6、。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1.关键词语之动词理解关键词语,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动词。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例:杜甫送蔡都尉有“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上句最后一个字到底是什么?有猜“疾”,有猜“落”,有猜“起”,还有人猜“下”,哪一个好?【分析】原诗是“身轻一鸟过”,“过”表现人物的身影像飞鸟一样从眼前飘掠而过,形象地写出了蔡都尉矫健的身手,而且与下句气势相应。2.关键词语之形容词诗歌中的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
7、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分析】“重”“迟”两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3.诗歌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时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诗人可以有相近或者相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作品中可以有不
8、同的语言风格。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它如同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又如同横空出世、千峰连云的昆仑山。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第二首想象丰富,境界辽阔:这两首诗歌都体现了雄浑壮阔的风格。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典型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时期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大多具有雄浑壮阔的特征。豪放旷达豪放是指豪迈奔放,狂荡不羁;旷达是指洒脱豁达,潇洒飘逸。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君不见黄河
9、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这些诗句的特色与李白豪放的性格相一致。北宋词人苏轼的词也带有明显的豪放旷达的色彩。沉郁顿挫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果说豪放是奔涌的江流,沉郁就是海底的暗流。诗人飘逸飞动、狂放不羁时形成豪放,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变得沉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忧愁是杜甫诗歌的主
10、要内容。他的忧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感情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沉郁顿挫的力作。慷慨悲壮大凡诗人,在目击人民灾难,身受命运坎坷,痛惜韶光流逝,悲叹壮志未酬时,往往慷慨悲歌。诗人面对动乱的社会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而咏出悲慨之作。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悲愤,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苍天、茫茫大地,想到当年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求天下贤士,不禁感慨万端,勾勒出过去、现在、将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画卷
11、,描绘出辽阔无垠的空间画面,悲壮之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天下。平实质朴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虽然平淡,但却在平淡中蕴含着诗意。白居易、陶渊明的诗歌是平实质朴的典型。清新雅致语言新颖,不落俗套。用语清新,意境优美。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片荷叶、一只蜻蜓,写出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塑造了一个小巧、精致、和谐地意境。诗中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以清新之感。含蓄隽永诗品谈到“含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一风格特点是意在言外,或者引而不发,或者
12、欲说还休。虽含有深意,却藏而不露,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朱庆余在应试前不久连同自己的诗文一起献给当时的主考官工部员外郎张籍的。朱庆余很想知道自己的水平怎么样,能否通过考试,但又不好明问,就写了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位新娘询问丈夫,自己的妆扮是否“入时”,实际上是询问张籍自己的水平如何,这次考试能否中举。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含蓄委婉。绚丽飘逸特点是色彩缤纷、景象绚丽、变幻莫测。李白的很多诗都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13、河落九天。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幽默讽刺特点是诙谐、风趣,笔调辛辣。这类诗歌在古代数量不少,但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辛辣讽刺的多,诙谐风趣的相对较少。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4、。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公元815年(元和十年),被召至京师。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诗中用桃树影射新得势的权贵,再度被贬,十四年以后,再回到京师,又写了第二首诗。还加了个序言:“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
15、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这两首诗语言诙谐,讽刺辛辣。六、诗歌常用的手法(一)抒情手法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抒发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感情以及对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的批评。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间接表达。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触景生情(即景抒情)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受到触动,引发联想油然而生感慨。也叫即景抒情。春夜洛
16、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寓情于景就是把诗人的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不直接写出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含蓄蕴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叫情景交融)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离别人的血泪染红了枫叶;而在杜牧的笔下又变成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同样的枫叶,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述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写议论表达出来。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
17、赏。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讽刺现实,抒发诗人情感。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借写金陵城的古今对比,充满了对兴亡变化的无限沉思。(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青丝为笼系紫绮为上襦”是正面描写,直接写秦罗敷的穿着打扮,“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是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看到秦罗敷后的种种反
18、映,侧面突出秦罗敷的容貌之美。(三)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地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用“家家雨”“处处蛙”来渲染出约客不至时的环境气氛。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四)烘托又叫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也叫衬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正衬。诗歌也可以从反面进行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效果更加强烈。望江南(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19、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梦写现实,用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残酷。(五)动静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等手法。动静往往与衬托相关。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是以动写静(答成衬托也是正确的),用花落、月出、鸟鸣反衬了春涧的幽静。(六)虚实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实例(七)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等多种作用。用典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初
20、步理解,才能透过典故的本意,理解作者用典后所表达的含义。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三种,化用、引用、反用。(八)象征这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等等。在回答时答成托物言志也无不可。感遇第七(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屈原曾作橘颂,歌颂橘树“独立不迁”的特性。张九龄本身是南方人,橘是南方植物,此时张九龄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而荆州又恰恰是著名的产
21、橘之区。所以张九龄在此托物言志,以橘自比,而以桃李影射当权得势的小人。(九)比兴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例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经卫风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关雎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都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十)卒章显志是指诗歌在结尾的时候抒发自己的感情,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揭示主旨。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属于卒章显志。(十一)抑扬抑扬是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其抑扬关系有先扬后
22、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实例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十二)对写对写是指从对方着笔,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抒情手法。也叫“推己度人”、“对面落笔”。它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且以怀人诗和送别诗中常见,诗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思如何,而是想象对方在面对此情此景时会如何,从而衬托诗人自己的情感。实例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是写自己的“小儿女”还太小,不知道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香雾”两句想象妻子在月夜中难以入眠、想念自己的情形,从而衬托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