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滚动检测卷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苏联的官
2、方态度2(2016兰溪一中月考)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4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
3、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5下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徽章,图案设计有着相同的核心要素工农联盟。最能广泛保障此核心要素的政治制度是()A人大制度 B政协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6“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
4、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7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可用于研究()A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B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C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命运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8“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A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C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D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9(2015桐乡一中期中)“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
5、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0(2013江苏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
6、1(2015金华联考)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妇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12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的事实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
7、地位13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重提民主:“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在这里,邓小平强调()A平反冤假错案的紧迫性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性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14某历史兴趣小组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D新中
8、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15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6加试题(2016宁波质量调研考试)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17加试
9、题(2016普陀一中月考)“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18加试题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 ()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C都认同“一国两制”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19加试题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
10、“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20加试题(2016台州重点学校质检)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
11、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21(2015舟山质量检查)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22(2015丽水第一次调研测试)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231980年中
12、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24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2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史学原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
13、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6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二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
14、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三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
15、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8分)(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l718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10分)(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8分)27梦,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有梦的民族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材料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圆梦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邓小平南方
16、讲话摘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材料三美国历史上的大事年表(节选):1787年制定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861年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内战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1933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1944年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
17、追梦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做了怎样的制度安排?(6分)(2)有人讲,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南方讲话是如何解放人们思想的?又书写了怎样的传奇?(10分)(3)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有梦的民族,美国是一个因梦想而强大的国家。依据材料概述在我国和平崛起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美国借鉴哪些历史经验?(8分)答案精析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1B从题干可知,对于新中国成立,该报没有评论其“好坏”,A、C项带有明
18、显的态度倾向,故A、C项错误;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故D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故B项正确。2C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和治理国家的基础,故选C。3B解题时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如“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新中国定都于北平,改名为北京。所以应选B。4C材料强调从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角度分析中国采取何种民族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可判定C项最符合题意。5A题目实际是让学生回答最能广泛保障工农联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故选A。6B由“世界政
19、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可知此制度为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政党,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政策,故C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为地方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7A四幅图片都涉及到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B项只与有关,C项只与有关,D项与有关,故选A。8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法制的最大保障,它遭到破坏是对民主与法制最大的破坏。9D“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
20、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10A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故排除C、D两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1C结合“1953年”“平等权”“大普选”等信息,即可判断这应是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宣传,故选C项。12D阅读题干,据材料中时间“1949年9月30日”与报道的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并结合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
21、宪法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史实;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排除C项。13C材料中“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国内个人崇拜盛行,破坏了民主集中制。故选C。14D根据三部法律文件涉及的相同内容可知小明最可能研究的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涉及到五大自治区成立的时间问题;B、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民族自治的内容。15D抓住时间(1978年至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
22、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故C项错误。16B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结合题意和“一国两制”的涵义,可知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而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能说香港回归是社会制度示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7B两岸是同一个国家,所以国情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这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材料说“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的是相同的是“一国”,则异就是“两制”,故B项正确;两岸
23、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故C、D项错误。18B材料中“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表明过去的海峡两岸武力对峙, “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均属于民间的交流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19B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出毛泽东由建国初50年代的武力解放到开始探索采取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故B项符合题意。20A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即可排除B、C、D三项,选A。21D题干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A、B项表述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故A、B项错误;而各国间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4、。22A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谈不上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美国不可能彻底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23C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A项错误;B项同中美关系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C项符合国际关系的普遍原理与外交现实,故C项正确;D项和题干不构成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24C从材料可以看出建交高潮出
25、现在19911992年,当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C项正确。25A材料反映了作者认为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材料中第一种即指实物史料,第二种即指文字史料。作者指出文字史料是“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说明了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故应选A。26(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2)设计:君主立宪政体。实现: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
26、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内核:民主法制。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根据所学知识,这是指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其作用: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2)注意“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关系;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政体的变化及君主权力、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议会权力至上,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再根
27、据材料信息“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概括。最后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民主法制。27(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主张摆脱意识形态束缚,大胆实践,深化改革开放;提出解放生产力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评判的标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重视科技进步,实行科技创新;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