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吉林有一位叫胡冬林的作家,6年前自费将居所搬进深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观察动植物,从事大自然生态文学创作。2013年,其创作的以长白山自然生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集狐狸的微笑出版。回答12题。1狐狸的微笑的创作过程体现了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源文化创新来源于作家的灵感文化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材料中的作家深入原始森林进行大自然生态文学创作,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说法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会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说
2、法错误。答案A2胡冬林以宽阔的视野、丰厚的积累、朴素的笔法,对原始林区丰富珍贵的自然物种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文学描绘。作品中讲述的诸多动植物故事和细节,就连生活在山里的人也觉得“新奇”“有意思”。生态文学作品 ()。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表达了世界各国对生态问题的认同彰显出文学书写具有的时代意义 决定了文学作品创作与书写的方向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生态文学作品中讲述了诸多动植物故事和细节体现了,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文学作品关注了这一问题,说明了。不符合题意,夸大了生态文学作品的作用。答案B3山东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逐步成为山东支柱产业的
3、目标。即到2015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 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析山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D项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B观点错误,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项错误,经济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答案D4在天涯共此时邓丽君经典金曲音乐会上,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尘封在人们记忆中的歌声缓缓响起,一首首邓丽君的经典歌曲穿越时空,焕发出新的魅力。这说明 ()。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人们并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
4、化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解析此题以经典歌曲为背景,考查文化影响人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选C。A项说法本身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5在“绿色网络之旅”活动中,网上有许多以“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网络心语,如“网络像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给我营养,给我力量”等。网络心语能够发挥作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文化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阳光网络伴我成长”“给我营养,给我力量”,体现了优秀网络文化对个人的作用,均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优秀
5、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答案D6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主旨。材料以“茶”喻“中华文化”,以“咖啡”喻“西方文化”,主张不因喜茶而恶咖啡,或因喜咖啡而恶茶。启示我们东西文化应相互借鉴,平等交流,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7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美国众议院
6、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 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些现象表明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B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世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D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解析世界各国纪念孔子主要体现文化的世界性。A、C、D三项观点错误。答案B8(2014南京联考)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这充分说明 ()。A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B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C儒家思想完全能
7、够与现代社会嫁接D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产生深刻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体现了这一点,故D项应选。A、B、C三项观点均错误。答案D9目前我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不少,但有关弘扬中华文明精华的优秀作品不多,还没有真正做到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启示我们 ()。A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优秀传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解析本题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应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强调应继承与发展。答案C10近一段时期,乔布斯与苹果公司备受关注。苹果公司
8、卖的不仅是iPhone、iPad,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公司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这表明 ()。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重视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通过产品展示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产品销售,并且让世界接受其企业文化,可见均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11老子以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道德经的学术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而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说明 ()。文化对
9、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 B C D解析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观念,说明文化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老子思想也影响到周边国家,说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可选。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排除。答案A1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解析“老树”指漫画中的红楼梦等传统文化,“新芽”指漫画中的公关学等新文化,故“老树发
10、新芽”寓意是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创新,D项正确,A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C两项观点偏离漫画的主旨。答案D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0分)13(2014鞍山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调查了解,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校园也有所蔓延。材料二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读书无用论”予以批驳。(16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
11、用。批驳“读书无用论”应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及读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来分析其荒谬性。答案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读书能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读书能够促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识别和抑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提升人的素质。14近年来,中外文化年活动频繁举行。继2005年法国文化年、2006年意大利
12、文化年和2007年中西(西班牙)文化年之后,2013年和2014年,中国与土耳其互办文化年。三位同学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发生了争论。甲同学: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乙同学: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丙同学: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1)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指出错误观点的主要倾向。(6分)(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全面阐述自己的认识。(18分)解析文化创新要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即“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3、”“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甲、乙同学的观点正是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具体表现;第(2)问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质上是考查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答案(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甲同学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乙同学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