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社会生活及科教文化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新时期科技与文化;C.新时期社会巨变;2.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b通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c.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运用新情境、创设新材料来考查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社会生活及科教文化。二、教学要点A.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新时期科技与文化;C.新时期社会巨
2、变;三、教学难点A.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新时期科技与文化;C.新时期社会巨变;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考纲要求明确考纲要求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环节二:知识线索了解知识线索注意三本必修相结合让学生明确知识线索,学习有针对性环节三:知识讲授【主干知识整合】根据课本知识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深入分析几个问题,拓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拓展视野,形成大历史观环节五:课堂练习教材和教辅相关练习积极回答相应问题让学生及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
3、解。五、本课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史学资源补充1.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历史地位(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关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