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12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命题校:24中学 2014年11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

2、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3、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注释:傅说:商朝政治家。绞:言语伤人。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手缉而校之 缉: 收集整理B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 反复说明 C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D其蔽也贼 贼:偷窃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

4、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吾世其庶矣乎广之以读书B.A.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傅说之诏其君而况余人乎?D.C非此之谓也凡学而不读书者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B.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D.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5、( )(3分)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12. 用斜线(/)给上文中的划线处断句。(5分)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3. 文中“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学习,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并结合生活

6、实际谈谈你对子路这一说法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释】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

7、深切。B. 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C. 柳宗元虽有友人陪伴,但身世之悲、思乡之愁没有丝毫地减弱,反而抒发得更强烈。D. 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4分)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3道题)。(6分)_,_,凄凄惨惨戚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杜甫登高一诗风格沉郁,感情浓烈,其中颔联“_,_”最为大气磅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8、_,_。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清早,你准备驾车上班的时候,不需要钥匙,只要对着汽车讲一句“引擎启动”;去银行,你也不需要带任何证件和银行卡,只要将手掌放在服务器的扫描口,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了;当你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不用钥匙,只要面朝着门站立一会儿,门就会自动打开今天,这些曾经只能在科幻故事中见到的场景,因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现实。运用生物识别技术,首先要进入生物识别系统,系统将会记录你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然后系统对你进行生物特征取样,并将生物特征取样转化成数字代码存储下来。大多数系统并不存储完整的记录,而是分析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

9、代码或图形以组成特征模板,某些系统还能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可随身携带的智能卡上。这样在某一安全应用领域,识别系统就可以把获取到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生物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而传统密码采用的是相等验证方法,生物识别采用的验证方法确保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简单地说,当传统密码在网络传输中被拦截后,假冒验证的成功率是100%。而生物识别每次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并不完全相同,若被拦截并进行假冒验证,系统可以判定出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数据,就会拒绝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但生物识别技术运用并非一片坦途,因为迄今为止,

10、还没有哪项生物特征能达到完美无缺的情形,每种生物特征自身都有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范围。例如指纹纹线特征鲜明,提取处理方便,但有些人天生指纹特征较少,很难采集到图像,而且指纹采集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对手指湿度、清洁度等很敏感,脏、油、水都可能影响识别的结果,伤痕、脱皮甚至老茧都会影响指纹识别的效果。因此,在对安全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人们往往需要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高精度识别系统。另外,生物识别系统预先采集的指纹、人脸和虹膜等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内,由于这些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一旦被入侵,身体既是钥匙又是锁的局面就被会打破。 取材于李珺 生物识别:用自己证明自己16.下列关于“生物识别技术”

11、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生物识别技术就是个人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B.生物识别技术利用人类生物特征来识别身份。C.生物识别技术的科学依据是生物统计学原理。D.生物识别技术需计算机、传感器等硬件支持。1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因为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生物识别技术成为认证身份最好的方法。B.生物识别过程的最后环节是特征比对,特征匹配与否决定生物识别技术的成败。C.生物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故此假冒验证难以得逞。D.人们要开发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高精度识别系统,以满足安全要求严格的应用。E.生物识别技术必须处

12、理好数据库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全力保证数据库不被入侵。18. 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材料,你是否会购买iPhone5s手机?请说明理由。(5分)2013年9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5s手机内置了指纹传感器,这是数字设备首次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一“按”认证的时代来临了。2013年10月20日,小A刚刚结束篮球赛,他发现过了与家长约定的见面时间,急忙取出iPhone5s,但手指一按再按,手机却无法解锁。 答案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8. D 贼:(残)害 9.B (A项“其”字,第一个是语气词,表推测语气,“大概”;第二个是代词,“它”。B项两个“以”字都

13、是介词,“用”。C项“之”字都是助词,第一个取独,第二个提宾。D项“而”字,第一个表递进关系,“何况”;第二个表转折关系,“却”。) 10.B 凭借(通过)学习来增长才干(提高、完善自己) 11.B(非作者,是苏洵)12.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共5分,“/”处必断。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13. (12分)第一问:孔子认为不读书学习,即使有好的品德追求也会做错事,甚至做坏事。或:不读书学习,就会不知古训(不明事理),不辨正误,就会出现问题。 (意思对即可,3分) (子路强调实践活动也是学习,质疑只

14、有读书才是学习这种说法。孔子针对子路的观点进行反驳:认为不读书学习,即使有好的品德或高尚的追求,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孔子本身并不反对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第二问:略。结合生活实际,2分。认识与思考,4分;其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语言3分。给分要点:1、联系实际,例子恰当、具体,2分。2、有自己的观点,1分。对于子路的观点,学生可同意也可反对。3、结合例子对观点的分析阐释共3分。较深刻充分的,3分;言之成理,2分;说理不清,1分。4、语言流畅,有表现力,3分;语言通顺连贯,表意清楚,2分;有错别字、病句或表达不通顺,酌情给1分或不给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4答案:D。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属于解读错误。参考答案:“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15默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樯橹灰飞烟灭 铁马秋风大散关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教师按题判,若学生4题都答,只判前3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