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968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高一地理一、 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发达国家处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B发达国家人口均表现为负增长 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均处于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还未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 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3.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于传统型的是(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埃及 4. 下面是一些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的是() A B C D 5. 产

2、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6.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带来的后果是() A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时代更替快 B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时代更替加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 7. 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非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 C.欧洲、北美洲 D.欧洲、南美洲 8. 据图判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可能是( ) A. B. C. D. 9.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该国家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

3、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其原因是 A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10.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A规模小、频率高 B规模小、频率低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频率低 11.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12.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流向,正确的

4、叙述是() A欧洲由战前迁出区变为战后的迁入区 B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新大陆迁向旧大陆 C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迁向发展中国家 D非洲、拉丁美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 13. 关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4.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B我国古代时期没有人口迁移现象 C长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

5、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 15.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16.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17.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 B.古代的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1

6、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 C.由内地迁往边疆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19.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20.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农村迁向城市 B.农村迁向农村 C.城市迁向农村 D.城市迁向城市 21. 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

7、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22.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理信息系统()部分图层。该区域人口密度由甲到乙呈递减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到乙气候适宜度变好 B甲到乙地形起伏度变大 C甲到乙植被覆盖率变小 D甲到乙水文指数值变大 23. 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

8、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24. 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25. 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

9、容量较大 二、 综合题26. 根据以下几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A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加809万人。 B组:2007年水利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国土资源部预计,中国石油开采年限为15年。200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3。 C组: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二氧化硫达2588.8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5%。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10、37.1%,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从上述资料可见,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 、 几个方面。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走 的道路,其明确的定义是 。 27.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理学家W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现代化不同阶段人口迁移模式图。 材料2:我国有学者用数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省市间城乡人口迁移的规律,得出下列经验公式:h-7214.97+7

11、5.791l+0.34p,式中h代表省外移民的响应率,l代表迁入城镇登记就业率,p代表迁入城镇第三产业产值。 (l)材料1中曲线分别代表人日迁移、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人口迁移。 (2)根据材料2中的公式,迁人城镇第三产业产值与省外移民的响应率呈。外来民工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些产业部门找到工作(4分)() A餐饮业 B建筑业 CIT业 D外贸业 28.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计算方法是。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阶段的是;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

12、,原因是。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型,即处于图中阶段向阶段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工作而取得的。 29.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要素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2)加拿大的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 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

13、口增长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模式也存在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现在仍处于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而我国因计划生育的推行,已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A2、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的。 答案:C 3、 D 解析: 当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从选项中可知,四个国家只有埃及是发展中国家。4、A 从图中可以看出,依次是英国、日本、巴西、墨西哥。其中英国和日本均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而巴西和墨西哥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正由

14、“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5、解析:在产业革命前,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出生率高,但人口死亡率也高,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D6、解析: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时代更替变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答案:C7、解析:发达国家由于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出生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最低,甚至呈现负增长。 答案:C 8、 C 解析: 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从图中可以看出,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且在较低水平上,因此属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9、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

15、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埃及、利比亚因为政局动荡,生活环境受到影响,所以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0、B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及流动人口数量少、规模小、频率低。11、思路分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区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故A、B、D三项均不能选。出国留学,这种地

16、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就属于长期性的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C, 12、解析:二战前后各大洲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迁入变迁出的地区为拉丁美洲,迁出变迁入的地区为欧洲,始终是迁入的地区为北美洲、大洋洲。 答案:A13、解析: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大量的人口迁入,对迁入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答案:A14、解析:由于自给自足农业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古代人口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迁移规模较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

17、明显的变化。 答案:D15、解析: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 答案:C 16、解析: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从内陆流向沿海地区,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答案:A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三个阶段人口迁移状况的了解,综合性比较强,应在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式、方向、特点、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理清思路,提高判断的正确率。 答案:D 18、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量增大,并且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 答案:D 19、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对生活

18、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答案:C 20、解析: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这种现象之所以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相对下降,农村环境清洁,而且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便捷。白天人们在城市工作,晚上又回到农村居住。人们也把这种现象叫“钟摆式”移动。 答案:C 21、D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

19、口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2、B 该区域人口密度由甲到乙呈递减趋势,可知甲地与乙地相比气候较适宜、地形较平坦、水文指数值较大,开发程度较高植被覆盖率较小。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密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3、C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24、B 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得知,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并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虽然世界各地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但在一定时期,可以直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25、D 据图可以判断N为发

20、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小;M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缩减,经济科技发达,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二、综合题26、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 深刻的环境危机 。 (2) 可持续发展 ,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从人口、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分析; (2)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查课本可得。 27、 (l )城市间 城乡间开拓式城乡间(2)正相关 A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知识和学生对图及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

21、1)题,由材料中提到的三种人口迁移类型判断代表的类型随现代化进程呈增加趋势,为城市间人口迁移,先增后减为城乡间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为开拓式人口迁移。第(2)题,由公式可知,迁入城镇第三产业产值与省外移民的响应率呈正相关。外来民工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不高的产业。28、( l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B 发展中 (3)B B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和医疗条件改善,同时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改善,使死亡率下降 (4)C (5)现代 B C 计划生育 A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极低,属于原始型;B阶段属于传统型,高出生率、

22、较低死亡率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该阶段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向现代型转变;C阶段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出生率下降后趋于稳定,到C阶段后期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但略有上升,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的,C为现代型。29、(1)种类多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读图发现和总结出图中显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根据图中的矿产符号和注记,适当作出概括和总结,注意要从分布和种类上总结。由图可知

23、加拿大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铅锌矿等,种类众多分布广泛。 (2)读图联想有关世界上四大渔场的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在加拿大东部沿海的纽芬兰岛沿海大陆架海域附近,有纽芬兰渔场,该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带来的饵料非常丰富,而且在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也是鱼类的饵料。 (3)石油加工中心一般有两种区位选择,一是靠近市场,二是靠近原料产地。从图中可以看出,埃德蒙顿附近石油资源丰富,所以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而蒙特利尔位于沿海城市稠密区,石油的市场消费量大,该市主要通过进口石油来发展加工工业,所以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4)本题要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做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的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因为该区域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气候适宜,而且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该区域既有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的水运、沿海地区的海运,还有铁路运输等多种交通方式,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就业机会多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