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96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1 第1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1远古时代(1)社会经济: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和缫丝等技术。(2)文化成就:“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夏、商、西周时期(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保证贵族特权利益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拱卫王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瓦解春秋开始,战国末年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但其影响延续至今作用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贵族特权

2、,利于内部稳定与团结(2)经济发展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3)文化发展夏朝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日法)。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秦灭六国。(2)经济发展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重农政策开始出现。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

3、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文化繁荣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诸子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主张道家老子“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儒家孔子“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人之性恶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术”“势”三合一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文学艺术: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二、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1)政治巩固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2)社会经济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

5、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3)科技文化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三、选修内容1(选修一)商鞅变法2(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选修四)千古一帝秦始皇考向一周秦政治文明的不同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

6、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问题探究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主要政治制度。分

7、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注意从西周和秦朝两个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层面分析。答案(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考向二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2政策实

8、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从而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

9、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也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

10、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2)材料二中两段文字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题思路第(1)问,材料一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存在。第(2)问,材料信息说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应从生产力、经济角度来分析,影响从经济与政治

11、两个角度分析。第(3)问,富人、地主钱财主要用于置办土地,直接影响到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要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主流思想:儒家思想。(2)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社会动荡不安。(3)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考向三用阶级分析法认识先秦诸子思想的时代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

12、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子百家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也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学派代表代表利益特点道家(老子)奴隶主贵族体现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儒家孔子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孟子新兴地主调和矛盾,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荀子墨家(墨子)小生产者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新兴地主君主集权、法治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而苏格拉底则强调“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两者的思想都包含了一定的民本思想。请回答:(1)分析指出二者的民本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2)从政治、经济两方面

13、分析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侧重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苏格拉底强调侧重人的自身,强调人的精神修养。第(2)问原因注意答题角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认识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来回答。答案(1)侧重点:孔子主要从社会角度,强调社会的和谐;苏格拉底侧重人本身,强调人的精神修养。(2)原因: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奴隶制度崩溃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以农耕经济为主。希腊实行民主政治;工商业发达。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

14、映。考向四古代中国与雅典社会发展的不同 国家项目中国雅典政权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人民地位及权利专制统治下的臣民,无参政权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的成员均来自公民群体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后世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最终成为社会发展

15、的桎梏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依据材料回答:(1)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2)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解题

16、思路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回答第(1)问注意要从主权所属的不同进行分析;第(2)问注意辩证思维,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不同特点:东方国家主权在君,西方国家主权在民。(2)看待:是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造成的,都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史排查真题对点知识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1(2014上海高考)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

17、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知识定位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解题关键“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答案D2(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知识定位宗法制史实依据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是一个会意字,“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答案A知识点二先秦经济的发展3(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

18、犁头启土状审题关键(示例)“商代”、“牛耕”辨别选项(示例)B、C两项非商代;A项未体现“牛耕”。答案D4(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理解题意材料指出了六个工种和每一工种有二到七种程序,突出分工细与专业性强。答案C知识点三先秦诸子思想5(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

19、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知识定位孔子教育思想辨别选项A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B项兴办私学与宗法分封制度关系不大;C项应是井田制的瓦解;D项儒家思想不适应战争年代统一的思想。答案A6(2014海南高考)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理解材料“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答案D7(2013江苏高考)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

20、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理解题意第(1)问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思想主张从治国理论上归结。第(2)问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

21、上归结。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知识点四秦汉中央集权制度8(2014四川高考)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知识定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解题关键读懂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尤其注意县、州、省地位的变化。答案C9(2014

22、上海高考)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

23、特点?知识定位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理解题意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及用途,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答案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知识点五汉代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10(2014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

24、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关键信息“西域”“中亚”理解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域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答案D11(2013广东高考)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

25、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辨别选项A:“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中叶才出现;B:材料没有体现与封君勾结;D:过于绝对。理解题意材料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答案C12(2014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

26、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知识定位重农抑商政策关键信息“商人势力影响中央财政”“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答案(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知识点六汉代儒学思想13(2014海南高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知识定位儒法并用把握题眼“礼、刑,相为表里者也”。答案B14(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27、,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辨别选项A项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项董仲舒强调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C项未涉及到仁爱思想。D项材料未反映德治的主张。答案B模块排查1政治模块题组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古代

28、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理解材料材料描述宗法制背景下继承人的选择标准。答案D2光明网分权VS集权一文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某制度是中央集权,形成的是由皇帝垂直型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另一制度则是分权,中央犹在,但地方自治,政治权力不是一根线,而是多根线。材料涉及的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度VS世袭制B宗法制VS科举制C郡县制VS分封制D君主专制VS中央集权理解题意材料论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两种制度中的不同体现,一个是地方服从中央,一个是地方割据中央,与郡县制、分封制的内涵一致,故选C。答案C3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家天下”的宗法观念消失B封建土

29、地兼并现象受到遏制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D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工具材料信息材料体现了由分封制下诸侯国并立到秦的统一。调动知识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答案C4“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C察举制 D科举制辨别选项“主观性太强”排除A、D两项;“唯选拔者马首是瞻”排除B项。答案C模块排查2经济模块题组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

30、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辨别选项A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C、D两项则无法在自然经济中体现。调动知识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答案B6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把握题眼“根源”要分析经济原因。理论依据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

31、C7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理解材料材料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后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一些规定。调动知识初税亩的实行,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答案D8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分析材料“政治权力型经济”应是指政府机构强力干预经济的经济模式。辨别选项是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属于政

32、府行为。答案A模块排查3文化模块题组9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 B子虚赋C论语 D诗经解题关键“先秦时期”“南方”答案A10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史实依据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1118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权宣言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

33、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A民贵君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理解材料材料强调的是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别人的合法权益。答案B1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辨别选项A、B两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答案C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

34、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C世官制度 D丞相制度答案D解析由“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2(2014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35、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商周的“立子立嫡之制”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形成关系密切,“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体现了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4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答案D解析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

36、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土地买卖即土地转让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因此,D项表述错误。5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答案A解析从“牛乃耕农之本”“国家之为强弱”等信息可知,牛耕是农业的根本,决定了国家富强与衰弱,故答案为A项。6(2014天津高考)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

37、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从材料的含义可知,不管是上古的神农、尧舜,还是后来的殷周,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这在儒家的经书诗与书中都有体现。这说明重视农业这一思想古已有之,儒家加以继承与发展。B、C材料并没有体现,D只是一个侧面。故应选A。7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

38、律的尊崇答案D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项说法材料中无体现;C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8“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内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答案D解析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

39、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以判断出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故选D项。9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贵”的主要来由是()A君臣名分严明 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C君臣亲密无间 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答案A解析材料中“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即通过中国封建社会的礼制来确定君臣名分,体现君主的威严和不可逾越,加强君主权力。这里的“贵”的主要来由是君臣名分严明。10(2014大纲全国高考)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

40、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二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受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项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与材料信息不符。11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可见,董仲舒()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B宣扬阴阳

41、家的学说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统治者应该重视德治,尽量减少刑罚。12(2014四川高考)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大意是:司马相如的文章虽然多假托的言词和夸张的说法,但其主旨却归于节俭,选项中与其相符的只有B项。司马相如生活在西汉时期,他不可能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A项错误

42、。汉赋与诗经的创作形式不一致,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材料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

43、,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答案(1)基本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井田制、

44、分封制、宗法制。(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背景: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式也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的特点。(3)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巩固加强。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第(2)

45、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归纳特点,背景可以从秦汉时期农业耕种方式、土地制度、统治思想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第(3)问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具体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等角度谈谈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认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周天子势微以及血缘关系的淡化,贵族间攻伐、僭越之事屡有发生,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虽然那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势力迭遭打击,但尚未彻底铲除而继续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另一方面,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而破产的境地。某些封建官僚贵族“多其牛羊、广其田宅,

46、博其产业、蓄其积委”,使劳动人民“日削月朘、浸以大穷”。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二“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材料三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下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回应”的各自目的。(8分)(2)据材料二,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4分)(3)据材料三,概括

47、董仲舒的思想并指出其目的。(4分)(4)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核心。(4分)答案(1)挑战:春秋时代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或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汉武帝时期,皇权受到威胁;小农破产。目的:孔子:恢复礼乐制度;董仲舒:维护皇权和小农经济。(2)途径: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3)思想:“天人感应”。目的:用上天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4)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天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一些势力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破产的境地,据此回答“挑战”。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董仲舒希望维护皇权及小农经济,据此回答“目的”。第(2)问分析材料二可知,孔子主张自身约束,待人宽容和恢复周礼。第(3)问材料信息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董仲舒希望以此思想约束统治者实行“仁政”。第(4)问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