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26 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概览考向定位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高考复习策略 课时26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课时26 高考复习策略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课时26 高考复习策略 3此
3、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1 主干梳理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主干梳理 中华文明 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_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_的重要见
4、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一脉相传 考点1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考点1 主干梳理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5、,又保持着各自的_。(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_的丰富色彩,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_。历史 地理 特色 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 考点1 主干梳理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又有各自的_。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_的瑰宝,都是_的骄傲。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特别提示】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共性 民族特性 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考点1 要点探究 1中华文化的
6、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要点探究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考点1 要点探究 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联系(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考点1 要点探究 中华文
7、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区别概念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一般指具有历史传统的、地域的、非主流文化 具有独特具体的地域性;研究对象是特定范围的族群和社区;民族性考点1 要点探究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
8、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考点1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1)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蔓延和发展的标志。民族文化在民族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考点1 要点探究 (2)从文化的历史使命看: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近代出现了没落。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的
9、振兴,必先振兴文化,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3)从文化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考点1 典题例练 12011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典题例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
10、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故错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项。考点1 典题例练 点拨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考点1 典题例练 考点1 典题例练 22010江苏卷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
11、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民族性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错误选项。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消失,也不能消失,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选C项。点拨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考点1 典题例练 考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2 中
12、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2 主干梳理 1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含义:包括_和_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2)意义:有利于_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特别提示】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主干梳理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和谐相处 自身文化 各民族文化 积极成分 考点2 主干梳理 2中华文化的力量与肩负的时代任务 (1)中华文化力量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
13、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_,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_。(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华文化的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精神力量 力量之源 考点2 主干梳理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马克思主义 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_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措施 全面认识祖国_,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_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考点2 要点探究 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要点探究 考点2 要点探究
14、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考点2 要点探究 2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 (1)感知中华文化力量 考点2 要点探究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
15、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发展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点2 典题例练 32012昆明模拟 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文化。这深刻
16、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 B C D 典题例练 答案 A 解析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符合材料。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故排除。点拨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另外,在涉及两岸同胞为什么有强大的文化认同感时,可以结合第四课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第六课中华文化的力量、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精神等来理解。考点2
17、典题例练 考点2 典题例练 42011福建卷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18、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考点2 典题例练 解析 回答本题,要首先阐明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结合树立海洋意识作出结论即可。点拨 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考点2 典题例练 考点2 典题例练 5为了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特点,肩负中华文化的使命,张老师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活动,下面是张老师
19、搜集的材料以及问题,请你一同参与。【聚焦中医中药】中医药乃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一直是广大华人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强大工具。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中医有它本身的疗效,亦有不少西药是从中草药中提炼出来的。中西医殊途同归,都是为救人,彼此配合乃是病人之福。(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考点2 典题例练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中西医彼此配合的意义。【感知历史使命】以“亲情中华贺新中国60华诞、扬广州亚运精神”为主题的第三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暨两岸四地侨界青年论坛2009年11月21日上午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华人文化艺术节以“弘
20、扬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结,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侨联组织的重要职责。考点2 典题例练 多年来,各级侨联坚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工作特色,以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3)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特有的包容性。(2)中西医彼此配合,有利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并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在文
21、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点2 典题例练 (3)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负文化发展的重任。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每个公民都应该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加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考点2 典题例练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了中
22、华文化的特点,透过时间跨度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中医药的内涵和种类,可见博大精深。通过中西配合,可见包容性。第(2)问主要立足包容性,考查了兼收并蓄的意义。中西配合的意义应该立足本民族文化,所以中西配合的主要意义在于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其次能够在交流中了解外来文化,认同外来文化。第(3)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设问指向: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同时明确要结合材料。所以,我们可以首先进行知识定位:一是文化创新,二是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取舍、解析。考点2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12012海口模拟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
23、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的特点。()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区域性 课时26 本课错题清零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答案 B 解析“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这些信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性和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A、C、D都不符合题意。课时26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2010广东卷 当前
24、,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课时26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广东重点打造四大品牌为情境,考查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
25、持着各自的特色,B错误,A正确。C否认了地域文化的共性,排除。D将中华文化当做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课时26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3 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不准确 32012台州模拟 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诸如和谐大家园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卓玛幸福生活亚克西等。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B C D 课时26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无论是对外来文化还是对国内文化来说,中华文化都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
26、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则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答案 C 解析 每年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故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代的先进文化,说法错误。课时26 本课错题清零 12012盐城模拟“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7、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 B C D 课时26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的前半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符合题意。材料的后半部分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应排除。课时26 教师备用习题 22012海淀模拟 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
28、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课时26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课时26 教师备用习题 32011海南卷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 课时26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C 解析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不是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故选排除。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错误。课时26 教师备用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