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题策略谈应考艺术数学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日积月累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发挥。下面,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高考阅卷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 提前进入“角色”晚上睡足八个小时,早晨吃好清淡早餐,按事先写好的清单带齐各种证件工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考点。一方面可以清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 1、清点用具是否齐全; 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见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3、最后看一下难记易忘的结论; 4、互答互问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实践表明,“
2、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答互问的愉快轻松,不仅能转移临考前的不安情绪,而且有利于带着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在心理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 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要匆忙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全面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理顺思路。 1、顺手解答哪些一望便知的简单的的填空题或选择题,此时情绪马上就会稳定。 2、对不能立即解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大致分为A、B两类。A类是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指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无时做”的有效措施,也可防止“漏做
3、”。 三、 四先四后在通览全卷,并作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后(历年来的试卷表明,这部分题目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情绪趋于稳定,大脑趋于兴奋状态,此后的100分钟内是最佳状态发挥或收获丰硕成果的黄金时间了(最后剩10分钟检查与实施“分段得分”),实践表明,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考生只能拿下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得分,因此,执行“四先四后”及下面还要谈到的“分段得分”的措施是明智的。四先四后是:1、先易后难即是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先做A类题,再做B类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通览并顺手解答它第一遍),就无须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既
4、可能看到较多的有利条件,也可能看到不利因素(有时甚至不少),特别是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万一试题偏难,亦应想到对其他考生也难,甚至更难),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较好,题型结构较为熟悉的题目,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些题目容易刺激精神兴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境界。展开联想,促进转化,拾级登高。 3、先高分后低分特别是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意时间效益,比如:(1)两道都会做的题目,应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减少时间不足的失分;(2)到了最后10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的题目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4、先同后异即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
5、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与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来说,在高考的解题中,会遇到“兴奋灶”的转移,思考必须进行数与形的相互换位,进行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的过急、过频、过陡“的跳跃。 对“四先四后”,要结合于实际,因人而异,防止“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四、 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而其中的信息往往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地告诉我们,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懂题意,弄清条件是什么(告诉我们从何处入手)?结论是什么
6、(告诉我们向什么方向努力)?它们分别与哪些知识有联系?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极为重要的隐含条件,通过细致的审题才能挖掘出隐含条件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打开了解题之门。这一步,不要怕慢。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罗嗦重复,更不要画蛇添足。用阅卷老师的话来说,是写出“得分点”。一般说来,一个原理只要写出一步即可。至于不是题目要求直接考查的知识结论,特别是有关的初中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果,高考中允许合理地省略步骤。 为了提高书写的效率,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集合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且严谨,还可
7、尽量用充要条件,避免正反说明与疏漏。 五、 分段得分对同一道题目,有人理解得深,有人理解得浅,有人解决得多,有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些情况,高考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学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得分”。问题在于,解数学题与默写生字不同,默写生字可以按正比例关系计算得分,但解数学题除了要掌握知识外,还要把知识组织成为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而这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因而,至今仍是“踩点给分”踩上要考查的知识点就给分,踩得多就多给分。1、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后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是对的,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对而不全。
8、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思考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情况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更注重找其中的毛病,分段扣回一、二分;相反,对于考生未能正确的解答,未能完整解答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重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得满分难。” 2、对绝大多数考生说来,更为重要的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会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下面提出五条建议。 (1)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拿不下来,一个明智的解题
9、策略是,把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一个个子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把这种情况反映到高考中,那就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那些已经程序化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论虽然没有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所以说“大题拿小分”是个好主意。例(1991年全国高考题)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过双曲线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OPOQ,|PQ|4,求双曲线的方程.当年能完整求解本题的考生很少,但将题目的4个条件表示成4个等式并不难.即,这可得4分(占全卷的三分
10、之一)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中卡在某一个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俗称引理),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得不出,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个“中途点”。 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中途点”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上“证实某步之后,继而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可能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随便插上去,要补在后面,写“事实上,某步可证明如下”。 有时,中间的跳步失分并不多。 如果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以把第一问作为“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3)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
11、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解决的问题。譬如,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做不好,可先做正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写上“本题分三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许你先能完成第一种情况,但你没有用第一种情况来代替全体,在概念上逻辑上是清楚的。 “难的不会做简单的”,还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发。例(1987年全国高考题)设对所有实数x,不等式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取x0,求出0a1,虽然结论巧合了,但得
12、分甚少。但如果写上“先证必要性,令x0,得0a1;再证充分性”,哪怕充分性证不了,也完成了几乎一半。 (4)倒步解答“正难则反”是重要的解题策略。顺向推有困难时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间接证,如果从已知条件实在无法下手,前段分就怎么也得不到,那可转而拿后段分。比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入手,找充分条件;也可以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通常正确反设就有分。 (5)辅助解答一道完整的题目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步聚。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聚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转化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极值题的变量;设轨迹题的动
13、点坐标;进行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的第一步等。 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将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良好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有些选择题“大胆精测”也是一种辅助解答,猜测是一种能力。 分段得分的策略可在最后一二十分钟内与检查验算一并进行。 六、 以快为上一份试卷有22道题,有的题目还有多问,平均每道题只有5分多钟,时间非常紧凑。据统计,高考试卷通常控制在2000个左右的印刷符号,若以每分钟300400个符号的速度读题审题,约需57分钟,考虑到有的题要读两遍以上,约需12分钟。书写解答主要是八道大题,约30004000个印刷符号,按每分钟150个印刷
14、符号的速度书写,约要28分钟,这样,一共用去40分钟,还剩下80分钟用于思考,打草稿,文字组织和复核验算,几乎是异常地紧张。高考是120分钟,对150学分,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思考时间,每道填空、选择题应在一、二分钟内解决,解答题前面的一两道也不妨边想边写,前面的题目用时过长,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提高解填空题、选择题的速度和策略,防止“小题大做”,通常认为,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为46。 七、 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平时做作业,全都是按完成所有题目来要求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应
15、该明确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是试卷的主要构成成份,是考生得分的重要来源,学生若能拿下120多分,则数学科已打下了一个胜仗,有了这个心理基础,对攻克高难题反而更放得开,有获得高上成绩的希望。 八、 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高考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做长时间的大量的解后检验工作,所以尽量立足一次成功,也就是提高成功率,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应于最后10多分钟与实施分段得分一起,作一次检验,问题是要不能每道题目都简单地重复算一次,通过不同途径,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九、 内紧外松考试的始终,不宜过份紧张,又不能没有紧迫感。要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有强烈的参加考试的欲望,这叫内紧;又要清醒、沉着、欢快、放得开,这叫外松。特别是在考场遇到困难的时候,万一前面某一种发挥失常的时候,能够依然镇静自若,坚持到最后一科,坚持到最后一分一秒。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