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考时事政治热点解析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材料命题切入点背景材料一: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
2、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材料二: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等五部分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背景材料三:2011年11月22日,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其他相关背景材料: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倡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力量。2.央视感动中国十
3、周年。3.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航天精神。4.整治互联网谣言和低俗之风。5.2011年5月,第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6.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开幕。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9月18日在贵阳举行。8.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锦涛在讲话中给青年学生三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1.关注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2.思想道德冲突与思想道德建设。3.网络文化建设。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4、。6.文化创新。7文化传播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9.基层文化建设。10.文化继承、保护与开发。【角度分析经济生活】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1意义和必要性:(1)生产决定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靠、创、调、转、提、信、开。(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措施:(1)国家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5、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3)文化企业靠、创、改、调、转、提、信、开。(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角度分析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2.我国的政府职能: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履行文化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
6、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惩治文化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3.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体,发展文化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净化文化环境、推动文化发展。5.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地位、领导方式(思想领导、政治领导)、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独立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角度分析生活与哲学】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把握全面的实际、具体、变化发展的实际。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与文化产业的自身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决
8、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随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文化的发展及作用;道德践行)(2)真理与认识。(文化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发展文化的落脚点。)三辩证法:(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文化创新)(4)量变与质变(道德养成与道德践行)(5)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全面和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正确看待互联网、短信等新经济的带来的社会问题)(6)矛
9、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7)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我国文化领域存在健康文化和腐朽文化,而我国文化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8)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文化创新)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属于社会意识)(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文化体制改革)(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发展文化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道德养成与道德践行)(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树立崇高理想,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在艰苦奋斗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道德养成与道德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