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509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作业: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章第1节A级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2021榆林模拟)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C)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解析:罗伯特森以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头”

2、部C糖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侧均匀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析: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的,A错误;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B错误;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外侧有分布,C错误。3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D)A无机盐、蛋白质B脂肪、蛋白质C蛋白质、糖类 D脂质、蛋白质解析:血影即为红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4异体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识别和排斥作用,能够完成上述识别作用的细胞膜上的结构基础是(D)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

3、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解析:细胞膜上的部分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分布于细胞膜外侧。5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B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亲水部位在中间C分布于细胞膜中,能催化细胞膜中发生的生化反应D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解析:是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面,A错误;是磷脂分子,在水溶性介质中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疏水部位在中间,B错误;是胆固醇,分布于质膜中,使得细胞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4、,而催化生化反应的是酶(其本质为蛋白质或RNA),C错误。6某些病毒、病菌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这一事实说明(C)A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不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D细胞膜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基础解析: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能阻止病菌和病毒侵入细胞,但某些病毒、病菌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相对性,故C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_蛋白质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氨基酸_。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结构是_D_磷脂双

5、分子层_。(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E_糖蛋白_。(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流动_性。这是因为_构成膜的磷脂分子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_。(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的不同?_B_(填写标号)。(5)细胞膜的外侧是_M_(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_M侧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_。(6)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流动镶嵌模型_。解析:观察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先辨认各部分结构名称:A为多糖,B为蛋白质,C为磷脂分子,D为磷脂双分子层,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E(糖蛋白

6、),为膜的外侧,N为膜的内侧。B级合格达标练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研究中分别将带有绿色荧光、能与人体细胞膜上HLA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带有红色荧光、能与小鼠细胞膜上H2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放入细胞培养液中,对人、鼠细胞进行标记。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要使实验现象明显,可以适当提高细胞培养液的温度B选取不同生物细胞进行融合是因为不同生物细胞表面抗原差异较大C实验表明不同种生物细胞可以杂交,而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进行融合D实验结果可以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解析: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环境温度等呈正相关,A正确;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由于采用

7、了免疫荧光标记法,而同类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相似程度很大,因而难以找到特异性蛋白,采用异种生物细胞可以达到这一目的,B正确;由于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基本相似,因而同种或不同种生物细胞均可以相互融合,C错误;细胞膜融合实验表明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均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2(2021北京高一考试)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 (D)实验处理将玉米种子浸泡15 h,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将浸泡15 h的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实验现象胚细胞着色浅胚细胞着色深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红墨水能自由进出玉米细胞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活细胞的细

8、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分析实验可知,该实验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有活性”,因变量为“胚细胞的着色程度”。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可以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物质,红墨水不是细胞生长必需的物质,所以不能或很少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进入胚细胞,胚细胞着色浅;而煮熟的胚细胞已经死亡,其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而变成了全透性膜,红墨水进入细胞,所以胚细胞着色深,D项正确。3(2021重庆高一期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

9、细胞膜的结构成分B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上的分子能够运动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会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解析: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其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项错误。4(2020山东新泰一中高一质检)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

10、分子在脂双层中分布是不对称的BSM和PC主要分布在靠细胞膜外侧的磷脂分子层中C形成细胞膜时,这些磷脂分子非极性的头部均朝外,极性的尾部均朝内,从而形成一个亲脂的小环境D细胞膜上,有些糖类分子与外侧的磷脂相连,形成糖脂解析:不同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数不同,说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由图可知,SM和PC主要分布在靠细胞膜外侧的磷脂分子层中,B项正确;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头部是极性的,尾部是非极性的,C项错误;细胞膜上有些糖类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些糖类分子与外侧的磷脂相连,形成糖脂,D项正确。5下图表示各种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含量,图示能说明的是(B)A构成

11、细胞膜的成分其含量是不变的B细胞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C细胞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多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由图可知,不同细胞膜中相同成分其含量不一定相同;髓鞘只是起保护作用,功能简单,蛋白质含量少,而人红细胞膜、小鼠肝细胞膜和变形虫细胞膜功能相对复杂,蛋白质含量多;图中信息不能说明蛋白质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6(不定项)(2021南宁三中高二月考)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

12、过程如下图,图甲、图乙为最适宜条件下该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解析:淬灭部位荧光能够再现,正是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才使得其他部位有荧光的蛋白质移动到淬灭部位,A项正确;该技术只能测定膜上各部位的荧光,并不能定位某一个蛋白质分子,因此,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项错误;降低实验温度,物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弱,故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C项正确;由于激光照射淬灭时一部分荧

13、光会消失,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21合肥高一考试)为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来探究温度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下融合并培养,发现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时间为40 min。(1)请分析实验的严谨性并进行补充。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均分为两组,然后分别_让两组细胞分别在10_、40_条件下融合_,观察并记录_细胞膜上红色、绿色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

14、时间_。(2)实验预测及分析:项目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温度/10若大于40 min若等于40 min若_40 min3740 min40若小于40 min若_40 min若_min结论A_B_C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上表中应分别为_小于_;_等于_;_大于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结论:A_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_。B_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影响_。C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该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_A_(填字母)。(3)该实验除通过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比较来判断结论外,还可用_相同时间内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_来判断。根据该方法预测,40 min后在1

15、0 下融合的细胞中荧光物质的分布情况是_不均匀_。解析:(1)由实验结果可知,本题做了10 、37 、40 三组实验,其中37 的实验是已知的。所以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均分为两组,让两组细胞分别在10 、40 条件下融合,记录红、绿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用的时间。(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是否有影响,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是唯一的,所以10 和40 条件下的结果都有三种,分别是小于、等于和大于40 min,对应的结论分别是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影响;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3)除了可以用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用的时间来表示之外,还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表示。10 下细胞膜的流动性可能较慢,40 min后荧光物质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分布不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