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C【解析】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故A正确。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氧气缺乏引起内环境失调引起的,故B正确。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
2、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故C错误。高温引起的中暑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故D正确。2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答案】B【解析】血浆中存在缓冲溶液,能中和代谢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维持血浆pH的稳定,故A错误;出汗在排出水的同时,还排出无机盐离子,因此需要补充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平衡,故B正确;人体中存在维持血糖平
3、衡的机制,不会由于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葡萄糖浓度大幅度降低,故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后,代谢紊乱,而pH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故D错误。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占2/3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A正确;体液主要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
4、胞外液约占2/3,所以B错误;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D正确。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很强的,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需要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故A正确;稳态如果被破坏,机体无法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故B正确;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瘫痪,无法抵抗病菌的入
5、侵,稳态会失衡,故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人的稳态被破坏,故D错误。5.对人体内环境中pH及调节途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维持在7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血液中Na2CO3过多,就与H2C03结合成NaHCO3D血液中C02过多时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答案】A【解析】考查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理解。血浆的PH值接近中性,为7.357.45,而其调节作用的主要有HCO3、HPO42等离子。剧烈运动导致乳酸增多后,过多的乳酸会与血液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6.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叙述
6、,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与激素调节无关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内环境的稳态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A【解析】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激素调节,如血糖调节过程需要胰岛素,A错误;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所以内环境的稳态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正确;内环境稳态调节主要通过神经调节,D正确。7.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
7、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导致内环境的指标发生变化,因此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
8、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有的通过消化系统,有的通过泌尿系统等;A错误。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为养料和氧气,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C正确。体内细胞必修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人体的呼吸道对其没有过滤阻挡能力,因而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CPM25中的
9、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就会导致其pH呈酸性D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PM 25中最小的颗粒可以穿过肺泡壁的细胞膜进入血液进而进入其他器官,引发脑损伤等疾病;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对于一些人是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可引发免疫反应,刺激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分布在黏膜等处;血液正常的pH范围在735至745,呈弱碱性,酸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其发生反应,维持pH的稳态,不会使血液pH变成酸性;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形成了干扰,但程度还没有超过生态系统的自
10、我调节能力。10.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A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属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A、据分析可知,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正确;B、属于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
11、织液增多,B正确;C、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至少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肝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膜,共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在于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导致的,D正确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8分)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2)正常情况下,图中 中的CO2浓度最高。(填字母)(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_ 含量较少。(4)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 。(5)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
12、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哪种可以进入血浆_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_ 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_。(7)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B)_内存在着_物质。【答案】(1)内环境 (2)D (3) 蛋白质(4)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5)胰岛素 (6)组织液 水肿 (7)血浆 缓冲【解析】 (1) 图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2)CO2在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细胞内液中浓度最高。(3)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
13、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多。(4) 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高于毛细血管中血浆,由于CO2的运输是自由扩散,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5)胰蛋白酶是胰腺组织中的外分泌部产生的,分泌后从导管进入肠道,胰岛素是由内分泌部产生的,分泌后进入血浆。(6)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渗透压降低,大量水分形成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7)喝入大量的食醋后,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PH的物质,所以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12.(12分0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
14、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答案】(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加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
15、种能力比较强(3)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值,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加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加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加水组和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这样实验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