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西方学者从影响整个人类历史方向的标准出发,提出了所谓的“三次浪潮”的社会变革学说。他们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巨大的变革浪潮,即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当代社会正在兴起的信息革命。其中对第一次浪潮表述准确的是(A)A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B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C人类对自然界加深了了解和认识D为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材料信息强调了原始社会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三次浪潮
2、”之一,故选A项;B项“根本改变”、C项“加深了”与原始社会农业革命史实不符,排除;D项为农业文明的深远影响,表述不全面,排除。2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了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C)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D思想条件解析:根据材料“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地理条件优越,孕育了伟大的文明,故C项正确。3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
3、见(D)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解析:由材料信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其阶级立场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有关,但并未反映其本质,排除;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规定非常全面,但是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全面性,操作性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并未体现材料信息的本质所在,排除。4古埃及王国时期,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国王的名字后面都要缀上“拉”的名字。这反映了(D)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
4、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进一步被神化解析:据材料“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等信息可以看出,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极力宣扬君权神授学说,王权被进一步神化,故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君主专制开始确立,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君主王权的神化,无法看出君主至上权威,B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官僚机构的信息,C项错误。5“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D)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种姓制度的
5、相关知识可知,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D项正确,B、C两项错误;种姓制度存在严格的等级观念,A项不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排除。6伯利克里统治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阿拉克萨哥拉斯、雕刻家菲迪亚斯和“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都来自外邦。据此可知,此时的雅典(C)A人文思想广为流传B公民与非公民区别消失C社会氛围较为宽松D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解析:由材料可知,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外邦人愿意并且可以到雅典从事创作,这表明当时雅典拥有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创作环境),故C项正确。7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
6、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胄到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而装备一个骑兵或重装步兵的费用相当高昂。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A)A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B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C参政受到财产的限制D民主权力服从于城邦防务解析:由材料中“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和“都需自己准备”等信息表明,在古代希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统一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公民身份特权的信息,排除B项;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8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A)比较发达的社
7、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BCD解析: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农耕文明的扩张优势是指私有制产生后,社会分化加剧,具备扩张潜能,的表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的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9逝去的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是在这种回望中逐渐崭露出她神秘的笑靥。下图文物出土于(B)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解析:由题干图片中的“巴比伦狮”可联系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故选B项。10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
8、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B)A希腊文明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解析:由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文明互相交流,故B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征服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11“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
9、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D)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解析:材料描述了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表明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选D项。12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75天。在娱乐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的费用皆由国库支出。这段材料说明罗马帝国灭亡
10、的原因是(C)A农业发展的落后B工商业出现大衰退C统治者奢侈腐化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解析:材料信息涉及娱乐日时间增加和活动费用支出,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故C项正确。13.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A)A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B罗马帝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C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D罗马与世界各大洲均有贸易往来解析:题干中演说家描绘的是罗马城的贸易状况,反映了罗马城成为商品汇聚地,表明罗
11、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故A项正确。14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古代世界大国的这种做法(D)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无论是中国秦朝的驰道和直道,还是波斯帝国的驿道,其共同的特点是沿途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这便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故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修建大道必然劳民伤财,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不一定会确保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秦朝二世而亡就是典型事例,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大道并没有
12、强调其用于帝国的扩张,故C项错误。15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彼此以自身的世界观忖度着对方,因为它们从未有过事实上的直接接触。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B)A罗马大道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D中国驰道解析:由材料可知,“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为东汉和罗马帝国,它们之间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1分,第20题
13、12分,共55分)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1)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金字塔?(8分)(2)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2分)答案:(1)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法老的无限权力;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2)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解析:第(1)问,评价金字塔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切入,
14、金字塔既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奴隶遭受压迫的见证。第(2)问,金字塔是王权的象征,金字塔越修越小,表示王权的衰微。17(10分)所谓“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前200年,人类文明结束了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城邦的鲜明个性,使古代希腊有关对人的价值的看法沿着一条人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而吹响古代西方人类精神觉醒之号角的,应该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笔者认为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所没有的,那就是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本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
15、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潮主要有两点:在人与自然关系(即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君民关系)方面,特别强调民的作用。以时间顺序来看,前者体现于春秋时代,后者则勃兴于战国时期。周巩固轴心时代的中西方人道主义材料二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所研究的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治国平天下,如何统治人民的经术,也就是王道和霸道之辩;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对于个人理性思考方面以及人性方面的研究也是很少的。中华文明的思维注重整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整体观的思维。朱本源世界文明的轴心时期
16、(1)根据材料一、二,对比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异同。(6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答案:(1)相同点:都认识到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不同点:西方思想家强调人的个体价值,中国思想家强调人的群体(整体)价值;西方思想家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倡导人人平等思想,中国思想家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提倡民本思想,更具有等级色彩。(2)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应尊重和借鉴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成果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应注意比较东西方思想
17、家对“人”的认识的异同,相同点应从材料一中东西方思想家的人文思想归纳,不同点应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东西方思想家所强调人的个体和整体方面归纳。第(2)问应从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来说明。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慕洛建立罗马城后,先后有七个国王当政,罗马的版图也不断扩张。最后一个王叫小塔克文,其统治非常残暴,最终被人民推翻。材料二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决定不再设王,而成立共和国,由贵族组成元老院决定国家一切大事,由每年选举一次的执政官来治理国家。材料三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确立了地中海的霸权。随版图的不断扩张,奴隶人数也不断激增。
18、公元前88年,苏拉与马略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最后苏拉建立了独裁统治,苏拉死后内战又重新爆发。内战和独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罗马的扩张,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公元前49年,恺撒又一次建立起独裁统治。但到公元前44年,恺撒被共和派政敌暗杀,共和国再次陷入长期混战,最后恺撒的外孙兼养子屋大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公元前27年,屋大维又被授与“奥古斯都”的称号,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结束,罗马帝国的形成。(1)根据材料,古罗马共经历了哪几种政体变化?(3分)(2)每次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元首”和“奥古斯都”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案:(1)经
19、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2)王政时期,由于最后一个王小塔克文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最后被人民推翻,建立了共和国。由于大规模的内战、军事独裁的出现和版图不断扩张的影响,导致共和国解体,帝国形成。(3)罗马共和国结束。帝国形成的标志是屋大维接受“元首”和“奥古斯都”的尊号。“元首”的意思是“首席元老”,“奥古斯都”的意思是至尊至圣的意思。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最早的时候是王政时期,后来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制,随着扩张的进行建立了帝制。第(2)问,君主制被共和制取代是因为国王的残暴和对外战争的失败;共和制被帝制取代是因为对外扩张的进行。第(3)问,罗马
20、帝国建立的标志是共和制的结束,屋大维建立了帝制,接受了“奥古斯都”的称号。19(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海洋,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大气的襁褓,资源的宝藏,商贸的窗口,国防的前哨。亘古历史证明,谁控制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能领航人类文明的“快船”。因此,“蓝色”火炬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海洋文化始终引领着人们“向海洋进军”的风雨历程,并给予最及时、最粗犷、最公正的褒贬奖惩。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摘编自李乃胜提升海洋文化意识感悟海洋文化内涵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
21、:观点简洁准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1分)答案:观点: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发展的条件之一。说明:古希腊文明是以海洋文明发展起来的欧洲文明,其工商业发达,形成平等互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以及人文主义精神,建立了民主制度。这体现了地理环境影响了古代政治文明,也体现了海洋对国家和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总之,重视海洋,吸收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明,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的海洋观,建立海洋强国。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可以结合古希腊海洋文明的特点或者与海洋发展相关的历史史实加以说明。本题具有开放性,
22、回答时要求观点简洁准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对比表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前4世纪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宗法体系逐步瓦解城邦国家,实行贵族共和制,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罗马帝国逐渐确立,形成元首制政体,罗马法适应现实逐渐调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中兴,罗马法发展至万民法根据材料中表格内容,提取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
23、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公元前5前4世纪,法律的地位日益突出。说明:中国:各国变法革新,法家思想的影响;罗马: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成文法代替习惯法。示例二:信息: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都确立了君主制政体。说明:中国:秦朝奠定制度基础,小农经济奠定物质基础,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奠定思想基础。罗马:罗马帝国的建立,奴隶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派系斗争频繁;罗马共和制无法适应镇压奴隶起义和维护霸权统治的需要。示例三:信息: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都处于相似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强盛与衰落的历史现象。两国都出现了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交替延续的历史轨迹。说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的特征。但是,维系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制度保障,而维系古罗马统一的主要因素是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备,说明历史发展还兼具多样性的特征。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中的任意历史时期,以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相似历史信息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