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解析】选C。依据图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故C正确;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故A不正确;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故B不正确;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D不正确。2.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
2、的思想背景主要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解析】选C。根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一直没成为正统思想,A错误;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B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D不符合史实,故C正确。3.下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记述出处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
3、者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唐代惠能坛经A.冲击了儒学地位 B.日趋世俗化C.受到理学的批判 D.呈现本土化【解析】选D。根据“助王化于治道者也”“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等内容可知魏晋至唐宋时期的佛教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呈现出本土化的特点,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没有体现对儒学地位的冲击和受到理学的批判,排除A、C;佛教是呈现出本土化特点,而非世俗化,排除B。4.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解
4、析】选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故A正确;B中“融为一体”表述错误,排除;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C错误;近代以后西方民主思想得到介绍并传播,排除D。5.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B.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解析】选A。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可知:B、C、D表述符合
5、史实,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在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无关,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求同与存异 B.理性与人文C.科学与理性 D.民主与科学【解析】选D。根据“青年杂志”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故D正确,排除A、B、C。7.(2019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
6、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解析】选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列宁率先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描述中国的社会形态,材料反映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社会有识之士中影响较广,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中国得到传播,故D正确;材料说的是“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而非整个“知识界”,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僚资本主义,故B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8.所谓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涵盖以下哪些地区()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吐蕃南诏A. B.C. D.【解析】选C
7、。题干所指中华文化圈限定是汉字文化圈,即其文字受到汉字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曾经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C正确;吐蕃文字受到梵文影响,与汉字不同,排除A、B;D概括不全,排除。9.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解析】选D。大化改新模仿唐制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迈入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由题干“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信息,可知D符合题意。【补偿训练】
8、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模仿中国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D.都建立了幕府统治【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东亚,只有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D符合题意;朝鲜和日本的封建时期,都模仿中国唐朝制度,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两国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A、B、C说法与史实一致,不符合题意。10.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在东亚世界的形成一文中说:“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而形成的,随着中国文明的开发,在那里形成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主要指()A.君主专
9、制 B.民主共和C.法家学派 D.儒家学派【解析】选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是在汉代,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和中国化佛教等。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所以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主要指儒家学派,故 D 正确。11.马克思把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法宝是()A.火药 B.指南针C.造纸术 D.印刷术【解析】选B。由“大航海时代”判断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应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拓展归纳】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1)造纸术的传入使纸张很快代替了
10、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大航海时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2.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A
11、.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解析】选A。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体现了对当时法国现实的不满,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撑,故本题选A;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故可排除B;孔子、伏尔泰都不反对君主制,故可排除C;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客观上可能会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但这是影响,不是目的,故可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32分,14题20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
12、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
13、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摘自李大钊全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
14、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8分)(2)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10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8分)(4)综上,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所学从中国思想界的现实状况和佛教的目的分析。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概括。第(2)题第一问,结合时代特征分析。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可知在面对西方文化碰撞时明朝的士
15、大夫们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徐光启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促进了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李贽等人主张独立个性,强调独立思考;从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方面,他们往往对西方事物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第(3)题,根据材料三“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可见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能够辩证地看待;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因此李大钊提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从材料可知李大钊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信心。第(4)题,从魏晋佛教、晚明“西学东渐”以及近代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兼收并蓄
16、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答案:(1)原因:佛教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一定差异;佛教自身传播的需要。表现:附会中国本土文化思潮;采取易于民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应对:明朝的士大夫们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进步思想家倡导与西方进行交流,提倡个性;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阶层对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3)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提倡东西方文明能够相互融合;对中华文化前途充满信心。(4)特点: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前现代东亚,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
17、术还是政治制度、贸易、经济的发展,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早期的西方思想界。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和法国都曾经出现“中国热”,华夏文化深深渗入欧洲文明。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世界大战的空前灾难之后,有见识的欧洲学者又一次面向东方,谈论起东方中国传统文化。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0分)(20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行拟定论题,由材料“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前现代东亚,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
18、制度、贸易、经济的发展,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由此可以从中国科技、思想对西方的影响等方面加以立论,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示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西方近代社会转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到欧洲,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欧洲人接受文化教育,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和整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重要武器。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他参考论题:战争与中国和谐世界观;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