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28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选择题1苏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朝代是(D)A汉朝 B隋朝C唐朝 D宋朝解析:宋朝时南方的经济地位上升,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D项正确。2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C)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

2、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3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B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材料“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

3、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表明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的同时,兼做小商业和雇佣劳动,有利于弥补农业活动的不足,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土地所有制问题,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身自由问题,C项不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4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A)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B民众丝纺织积极性较高C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的纺织业。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多,但无法说明民众丝织积极性高,故排除

4、B项;题干中提到的丝绸是作为上贡使用,而非投入市场,所以无法反映市场需求量,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区域经济是否平衡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多,可以从侧面说明长江流域的丝织技艺水平高,故选A项。5生活在北宋时期东京的居民除用木柴做燃料外,还可能用(C)A焦炭 B木炭C煤炭 D石油气解析:北宋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故选C项。6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D)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易

5、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故A项错误;如管理不当任何时候纸币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材料未涉及,与“由此可见”不符,故B项错误;交子没有“取代金属货币”,故C项错误;“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注重“防伪”功能,故D项正确。7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这反映了唐宋时期(D)

6、A中国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制瓷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瓷器是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解析: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对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是瓷器。材料中“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D正确;文化中心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中传遍世界各地说法错误;C中交流频繁不符合材料主旨。8宋元时期,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元朝时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的是(B)A东京 B杭州C大都 D明州解析:临安人口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到元朝时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故选B项。9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

7、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C)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重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材料信息可见,北宋以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水利工程减少,南方各省包括后来明朝的湖南、云南等地农业经济发达,从而导致水利工程的增多,可见水利工程向粮食作物生产重心转移,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人口迁出地区即农业发展缓慢的地区,故B项错误;湖南、云南地区工商业经济落后,故D项错误。101027年,宋仁宗

8、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B)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解析:从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客户与主人的关系,没有体现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项错误;从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可知材料体现了客户与主人在收田结束时进行协商,反映出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租佃关系在北宋是仅次于

9、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但不是居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1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B)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推动了生产发展C改变了地租形态 D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此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信息不能反映限制了土地兼并,A项排除;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地租形态,也没有废除人身依附关系,C、D两项均排除。只有B项符合题意,正确。12宋时,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

10、居高位;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此可知,宋朝(D)A家族门第观念消失B国家对社会控制实现了民主化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具有鲜明的近世平民社会特征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门第观念削弱,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比以前松弛,带有鲜明的近世平民社会特征,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见下图。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吨以上。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广州、泉州是

1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

12、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2)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3)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答案:(1)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2)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获利丰厚。(3)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繁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14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众多因素

13、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史材料三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江南根底。南宋陆游集(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2)依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出现的变化趋势。(3)根据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答案:(1)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纺织业(手工业)发展。(2)

14、全国总人口大幅度增加;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量远远高于北方人口数量;到北宋时,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达到了62.9%;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北方人口数量在唐朝至北宋有所增加。(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战乱较北方少,大量北民南迁;北民南迁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北方的农作物;统治者的支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与材料一相比,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纺织业(手工业)发展等方面。(2)本题主要

15、考查了学生对古代全国人口的变化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全国总人口大幅度增加;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量远远高于北方人口数量;到北宋时,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达到了62.9%;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北方人口数量在唐朝至北宋有所增加。(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变化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综上所述,根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其社会原因是: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从而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了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