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使用词语强化测试(6)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_。近日,华为自主_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
2、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_。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激动,_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_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A.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是 而且是B.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C.见仁见智 研究
3、比比皆是 不仅是 而且是D.不谋而合 研发 俯拾即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_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
4、创新的体制、_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英国是工业革命的_。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_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现在的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A.区域 机制 发祥地 开垦B.领域 机制 发源地
5、开辟C.区域 机理 发祥地 开垦D.领域 机理 发源地 开辟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这些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
6、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A.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D.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它既是图书
7、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它能够吸引读者的_,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_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_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_的事儿。A.注意力 贯串 勾通 雪中送炭B.关注点 贯串 沟通 锦上添花C.注意力 贯穿 沟通 锦上添花D.关注点 贯穿 勾通 雪中送炭5.在下面一段话
8、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_,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_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_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_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A.感慨 清丽无比 以致 师法B.慨叹
9、 无比清秀 以至 效仿C.慨叹 清丽无比 以至 师法D.感慨 无比清秀 以致 效仿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知识或者说科学的确切性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可以反反复复地运用,去获得相对确切的_效果。运用知识的人越多,知识的地位就越牢固,由此形成了一种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知识是有用的,经得起检验,因而值得相信,值得崇拜,更值得追求。事实上,知识的确切性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可以相信”或“无可_”的内在因素。例如,“水往低处流”作为一种知识,它的确切性不只是经得起生活的检验,更让人在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时,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可见,
10、“确切性”就是某种相信、信赖甚至于信仰的别名。基于此,知识或科学领域里,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求知者。他们相信知识、运用知识和追求知识。他们清楚地知道,与“确切性”为敌,是不可能胜利的,也是很_的。神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复杂原因。它以人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精神活动,构造了一个超然的思想体系,_出了一个极致完美的理想世界和超现实的终极善者,譬如上帝。A.预设 质疑 荒唐 推演B.预期 置疑 荒唐 推演C.预期 质疑 荒诞 推算D.预设 置疑 荒诞 推算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巴马瑶族自治县打造的一道道旅游文化大餐使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B.美国不惜重金
11、拉拢的乌克兰准备直接向中国送重要运输机的关键技术,这使美国勃然大怒。C.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民众对社会事件反映趋稳,过激极端行为概率降低。D.法国里昂市长杰哈尔科隆在25日表示,期待与中国在新丝路上紧密合作。8.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签字样式最足以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王羲之的签字有几十种样式,_,一律的圆熟俊俏。看他的署名,不论是在笺头或是柬尾,翩翩的_跃然纸上。他写的“之”字变化多端,大都_。世之学逸少书者多矣,没人能得其精髓,非太肥即太瘦,非太松即太紧,“羲之”二字即模仿不得。A.万变不离其宗 风致 摇曳多姿B.以不变应万变 风味 摇曳多姿C.万变不离其宗
12、 风味 绰约多姿D.以不变应万变 风致 绰约多姿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_出来的。当前中国大学教育_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通识课程,而不是可以_的实用课程。要重视“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A.熏染 另起炉灶 立竿见影B.熏陶 改弦易辙 立竿见影C.熏陶 另起炉灶 卓有成效D.熏染 改弦易辙 卓有成效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十四节气的_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
13、,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_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_。A.气候 不谋而合 不可思议B.气候 不约而同 不可理喻C.物候 不约而同 不可思议D.物候 不谋而合 不可理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语境中指“与一致”,所以选“不谋而合”。“研究”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发”指研究与开发。语境中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所以选“研发”。“比比皆是”
14、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语境中主要讲“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是常见的,不是侧重容易得到,所以选“比比皆是”。后两空的虚词选择,从语境推知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所以选“不仅因为更因为”。2.答案:B解析:“区域”指地区范围。“领域”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语境中“科技和经济”,属于学术或社会层面,不是指地区,所以选“领域”。“机理”指事物变化的道理。“机制”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语境中前文有“体制”,后文有“相互作用”,所以选“机制”。“发源地”
15、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发祥地”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语境中属于事物的起源,所以选“发源地”。“开垦”指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后面语境有“先河”,所以选“开辟”。3.答案:D解析:“沉痛”指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指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语境中指教训深刻,令人痛心,所以选“沉痛”。“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语境中是具体留下来的文物,所以选“留传”。“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语境中强调使命、责任
16、,而非道义,所以选“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全神贯注”指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语境中强调投入力量而非注意力集中,所以选“全力以赴”。4.答案:C解析:“注意力”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关注点”指关心重视的地方。语境中指的是心理而非地方,所以选“注意力”。“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贯穿”指穿过,连通;义同“贯串”。语境中两个词皆可。“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语境中不是贬义,所以选“沟通”。“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语境中是说优秀的腰封对图书装帧来说
17、是好上加好的事情,所以选“锦上添花”。5.答案:C解析:“感慨”侧重于心灵受到某种触动而抒发情怀。“慨叹”侧重于忧伤。语境中“东迁的文士”由于国情纷乱,所以他们的心情更侧重于忧伤,所以选“慨叹”。“清丽”指清雅秀丽。“清秀”指美丽而不俗气。“清丽”比“清秀”含义更广,语境中形容山水景物,所以选“清丽”更好。“以致”往往表示前面所说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结果。“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时间等延伸和发展。语境中说文士们流连山水,到“蔚然成风”的程度,这个变化过程从浅入深,所以选“以至”。“师法”指照着别人的样子做或学习。“效仿”指模仿。语境中“法自然而为化”,应为向自然学习
18、,而非机械地模仿,所以选“师法”。6.答案:B解析:“预设”指预先设置。“预期”预先期待,是对未来情况的估计。语境中指期待的效果,所以选“预期”。“质疑”指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语境中是否定句,所以选“置疑”。“荒唐”指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地步;也指(行为)放荡、不加节制。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为。“荒诞”指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侧重在虚妄、不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多用于形容故事情节等。语境中指非常错误,所以选“荒唐”。“推演”指推断演绎。“推算”形容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出有关的数值。上帝不是算出来的,所以选“推演”。7.答案:C解析:“反映”的意思:物
19、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把情况、意见等高速上级或有关部门;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的意思: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化学反应。此处应该是人们对社会事件的一种态度,故用“反应”。 8.答案:A解析:“万变不离其宗”指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指事物时常变化,我们办事要注意观察其变化,处变不惊。语境中有“一律”二字,所以选“万变不离其宗”。“风致”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指美好的口味;指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指风度、风采。语境中指“署名”、字迹美妙绝伦,所以选“风致”。“播
20、曳多姿”形容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绰约多姿”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摇曳多姿”可以指物体,而“绰约多姿”只能指女子。语境中形容字体,所以选“摇曳多姿”。9.答案:B解析:“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语境中是褒义,所以选“熏陶”。“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另立门户、另搞一套。“改弦易辙”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语境中指改变原来的课程,并不是重新做也不是另搞一套,所以选“改弦易辙”。“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卓有成效”指成绩和效果显著。语境中侧重见效
21、快而不是效果显著,所以选“立竿见影”。10.答案:C解析:“气候”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或比喻结果或成就。或比喻动向或情势。“物候”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语境中二十四节气就是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所以选“物候”。“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一般作谓语。“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一般作状语。语境中作“敞开”的状语,所以选“不约而同”。“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可理喻”指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语境中是褒义,所以选“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