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23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6)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注】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B.颔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诗人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诗人行

2、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2.孟浩然提出,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这首诗是怎样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寄别马巴州杜甫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注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客居四川的杜甫除京兆功曹,但没有到任。马巴州,杜甫友人,当时的巴州刺史。马伏波:东汉开国功臣、名将马援。骊驹玉珂,代指早朝骑马之事。1.下列对

3、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名将马援、汉相萧何两个典故,感叹了朋友和自己的身不逢时。B.颔联“南国”一句,描绘了南方水云相映的景色,暗示诗人南行之意。C.尾联点明朋友志向所在,以此作结,含蓄表达对朋友的赞赏勉励之情。D.全诗主宾并举,相互映衬,将“别倩”写得既曲折委婉,又真诚坦荡。2.本诗颈联“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有何含义?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B.颔联用夸张、暗喻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C.“胸次全无一点尘”意思是诗人内心干净。该句写出了诗人读书时内心的感受。D.本诗盛赞读书之好处,读书之趣,抒发诗人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说理形象。2.颈联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满庭芳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5、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归去来兮:这里引用了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它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洛水清波: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的上片主要抒写词人思归西蜀故里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B.“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老无为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有着人生失意、宦海沉浮的哀愁。C.下片的后半部分,从“好在堂前细柳”到篇末,词人不再感慨未来,转而抒发自己对此地山川人物的依依不舍和离开后依然怀念的

6、情感。D.本词大量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岷峨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2.素来词家评论,此词为东坡“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之作,你同意此观点吗?请以下片为例,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辛弃疾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注】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更管:哪管。青毡: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貂蝉:貂蝉冠,指官僚之冠。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啼鸦衰柳”

7、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2.这首词上片“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菩萨蛮李晔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注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逸奔华州,心绪烦乱

8、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变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龆宗纪)大内:皇帝殿宇。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C.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D.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D2.首联上下句将远离尘世的

9、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进行比照,暗含对禅境的喜爱。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解析:1.“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2.【诗歌鉴赏】开篇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

10、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尘世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对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陶醉于大自然中,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诗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

11、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最后两句,“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釆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趣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的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

12、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情绪。2.答案:1.A; 2.本联意为:我独自拿着鱼竿,终究是要远去荆南江湖间,以后难以再随鸿雁一起去拜访你了;诗人在此设想了别后的状况;蕴含着诗人对自己年华不再的感伤和寄情山水、寻求安宁生活的渴望;也表达了以后和朋友相距遥远、再难相聚的忧伤。解析:1.因为友人与伏波将军同姓,用此典,有以马援指代友人马巴州之意,是对朋友建功立业的祝愿,而不是感叹朋友的身不逢时。2.诗歌解析:本诗写于唐代宗

13、广德二年(764)。时杜甫53岁,客居阆中。马巴州,指巴州刺史。生平不详。据新唐书“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的记载,说明曾有“召补”杜甫担任京兆府功曹一事,杜甫实际未赴任。据推测,“召补”的具体时间可能是在东川期间(763-764)。此诗以出处殊途,记临别心事。首二句宾主并提,中四句叙将别之情,末二句陈各有所志之意。不赴功曹,故思乘舟南下。欲成勋业,应想骊驹玉珂。整首诗宾主自相照应,委婉有致。诗歌大意:马巴州您像马伏波一样将有功于国家,而我这个“功曹”可比不了汉萧何那样的“功曹”。我自己在蜀地滞留的生活已经太久了,而南国江湖水是那样的多,云是那样的悠闲。我独把鱼竿,终究是要远去荆南江湖,难以随

14、鸿雁一起飞过去拜访你了。我知道您对江湖生活不感兴趣,您的兴趣在仕途朝堂。 3.答案:1.C2.每天坚持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颈联运用典故(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勤读书的好处。上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读书终有收获,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一样;下句化用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勤奋攻读,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解析:1.“内心干净。该句写出了诗人读书时内心的感

15、受”错,“胸次全无一点尘”,意思是“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无一点尘”运用比喻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2.【诗歌鉴赏】诗的首联用比喻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之流所可以领略的?4.答案:1.A;2.【示例一】同意。下片开头,“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表达词人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这是其“激愤不平”之处。“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词人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

17、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面几句中的无奈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这是其“温厚”之处。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词人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词人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我晒渔蓑,言外之意: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这同样是其“温厚”之处。【示例二】不同意。综观全词,虽有许多情感变换的线索,但情感基调仍然是旷达的。苏轼于悲苦中依然达观超脱,于危境中依然豪放无畏的性格特征在此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并不是“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之作,而是“温厚”之作。本词的下片,苏轼依然将宦途失意与留恋黄州对写,突出了他达观豪放的性

18、格特征。前四句,向父老申说自己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但“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更是表达了词人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和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词人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我晒渔蓑,言外之意: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这惜别、依恋之情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此词为“温厚”之作。解析:1.A项,“思归西蜀故里和惜别之情”理解片面,本词上片还抒发了词人对自己漂泊命运的悲叹,词人一心想效法陶渊明,但现实让他不能自由归去。

19、吟唱“归去来兮”,表达了词人欲归不得的怅恨。5.答案:1.C;2.“小窗风雨”是眼前实景,“中夜笑谈清软”是想象之景,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解析:1.“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表述不当。“诗书事业,青毡犹在”,是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祐之。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祐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2.“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是说从此以后只能想象兄弟到半夜仍在长谈,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小窗风雨”是眼前的实景,而“中夜笑谈清软”是虚写,由实到虚。6.答案:1.B; 2.乐景衬哀情。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

20、快乐双飞。词人用燕子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寓情于景。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解析:1.“双飞燕”不是虚写,文中景物描写都承自首句“登楼遥望”,故而为实景;“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本词写家国情怀,不掺杂儿女之情。2.题干明确考查“情景关系”,故思考的方向应为该词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情景之间,无非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再兼顾情感的乐哀和景物描写的乐哀。本词写词人遥望远方之景,长安宫室,双飞之燕,渭水长流,千山迢迢,借景物抒发忧愤之情,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另外,词人心怀国都被破之悲,却眼见双飞之燕快乐飞翔的乐景,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