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 免疫调节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第4节 免疫调节基础自主梳理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基础自主梳理 一、免疫系统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等。(2)淋巴细胞:_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_、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胸腺T抗体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_和吞噬细胞等组成。(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杀菌物质记忆细胞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的细胞。衰老癌变效应T细胞思考感悟
2、1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提示】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所产生的抗体能识别。三、免疫失调1免疫过强(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2)过敏反应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相同的抗原特点发作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和个体差异。2防卫过弱(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_(AIDS)。(2)病因:由_(HIV)
3、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迅速不会破坏不会引起遗传倾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思考感悟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容易发生变异,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你知道为什么HIV容易发生变异吗?【提示】因为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结构不稳定,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异。四、免疫学的应用_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_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疫苗特异性抗体高频考点突破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4、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 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易误警示】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处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中对抗原加工处理并呈递,另外抗原的最终消灭仍离不开吞噬细胞吞噬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
5、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造血干细胞a红细胞血小板吞噬细胞bce浆细胞df效应T细胞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解析:选D。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6、 1体液免疫的图解2细胞免疫的图解3两者的关系两个免疫过程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1)细菌外毒素(抗原)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毒素(抗体),将其消灭,这属于体液免疫。(2)对于胞内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则需细胞免疫使其释放出抗原,再由体液免疫进行最后的清除。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B图中与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有a、b、c、g、fCHIV侵入人体,只对免疫有抑制作用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
7、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完全恢复解析:选B。细胞f不能识别抗原,细胞a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
8、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拓展深化】AIDS是HIV侵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第三道特异性免疫防线并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过敏反应原理: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3(2011年苏北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D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
9、的病原体解析:选B。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实验专题探究 实验的对照原则概述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亦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
10、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四种对照类型。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根据免疫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是科学家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研究人工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过程:该实验假设是_。注入的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虽已死亡并失去毒性,但其抗原仍能引起小鼠机体的免疫反应,小鼠产生的抗体是由_细胞合成的。(2)在防疫工作中,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得血清,给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在发生深度外伤时注射,也能治疗或紧急预防,请你设计实验来加以证明。实验材料:一批体重60 g左右,大小及
11、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无菌注射器等器材。实验原理:_。实验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预期结果:_。答案:(1)已灭活的病原微生物体内的抗原物质仍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浆(2)注射外源抗体可使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能力(或注射破伤风患者的血清后,血清中的抗体可消灭侵入的破伤风杆菌)第一步:从破伤风患者体内提取血清 第二步:选取数只相似的小白鼠,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实验组先注射免疫血清,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注射免疫血清和破伤风类毒素),对照组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对照组小鼠死亡,实验组小鼠正常生活命题视角剖析 紧扣教材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1)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处
12、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中对抗原加工处理并呈递;(2)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其消灭。(3)二次免疫时,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但主要来自体液免疫。例1(2011年南京质检)下列简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1)上图中表示_。(2)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_并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过程表示_。(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能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入侵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_(填图中数字)。【尝试解答】(1)记忆细胞(2)识别、摄取和处理 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3)吞噬细胞(
13、4)【解析】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即过程,因此表示记忆细胞。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摄取和处理并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在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若同种病毒再次侵入机体,其二次免疫过程主要为。洞察高考热点 免疫细胞的生理作用(1)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又可参与细胞免疫。(2)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例2(2010年高考全国卷
1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尝试解答】_B_【解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效应T细胞可以和相应的靶细胞进行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分泌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产生,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互动探究(1)同一个体的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内含的基因相同吗?(2)T细胞缺陷的小鼠还存在特异性免疫吗?【提示】(1)相同(2)只有部分体液免疫突破易错疑点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易于混淆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15、体内记忆细胞 免疫前无 免疫前有 浆(效应T)细胞的 来源 B(T)细胞的增殖 分化 B(T)记忆细胞的增 殖分化 特点 反应慢、反应弱 反应快、反应强 抗体产生 曲线图 自我挑战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尝试解答】_C_【解析】先注射抗原A后,小鼠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注射抗原A时,小鼠针对抗原A进行了二次免疫,而针对抗原B是初次免疫,从图中看出针对抗原A,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大,因而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即时达标训练 高考热点集训(8
16、)免疫1下表中关于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选项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A 是免疫细胞 是免疫细胞 B 识别抗原 识别靶细胞 C 产生于B细胞或 记忆细胞 产生于T细胞或 记忆细胞 D 参与体液免疫 参与细胞免疫 解析:选B。浆细胞只产生抗体,不识别抗原。2关于抗体描述错误的是()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解析:选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另外在细胞免疫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A正确;甲型H1N1流感康
17、复者由于甲型H1N1病毒的入侵,体内已经产生了记忆细胞和一定的抗体,所以在其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B正确;抗体发挥作用时,就是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在过敏反应中,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引起过敏反应,还有某些自身免疫病,也是抗体攻击了人体自身组织造成的,C错误。3(2011年北京海淀区期末测试)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记忆细胞的作用与外来抗原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解析:选C。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
18、异性免疫的过程。A项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时,不需要抗体参与。B项中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功能不同。C项正确:胸腺发育不全,则T细胞产生减少,而细胞免疫主要是靠T细胞作战。D项错误:记忆细胞是在二次免疫中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与外来抗原的多少无密切关系。4(2011年福州三中高三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产生抗体的是细胞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C细胞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解析:选D。图中为吞噬细胞,为T细胞,将抗原由吞噬细
19、胞呈递给B细胞;为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抗体;为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5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诱导M细胞迅速增殖分化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解析:选D。图中所示的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为浆细胞,图中除E细胞没有识别功能外,其他细胞都有识别功能,但
20、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体内没有记忆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6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B、T细胞需经过抗原刺激才能够分化生成B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并能形成效应细胞C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细胞解析:选C。B细胞和T细胞的生成不需要经过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只能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细胞。7(2010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
21、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至少答出两个)(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A溶酶体 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4)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_和_;和分别表示_和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是_。(6)接种疫苗属于_免疫方法。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2)皮肤、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1道防线。胃酸和汗液属于人体的
22、第1道防线的分泌物,口腔粘膜也属于第1道防线。(3)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具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4)由图示可知,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能分泌物质,可与抗原作用,是抗体,故为浆细胞,为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为记忆T细胞,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
23、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两个)(2)A(3)非特异性(4)B淋巴细胞 记忆T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6)人工8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表示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2)根据病毒入侵
24、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灭活抗原B抗体C抗生素D抗病毒药物(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识别抗原。(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不同。(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细胞;释放细胞毒素的是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细胞。(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A乙肝B流感C艾滋病D红斑狼疮解析:根据第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浓度高,可以确定为C项。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5、,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将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答案:(1)C(2)A(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5)巨噬 活性T 浆(6)自身免疫 D本章网络构建解题方法指导(6)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
26、(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bbd)(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2011年西安高三分科检测)下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电位为内负外正C当兴奋
27、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次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因为bccd,所以刺激c点时,兴奋同时传至b、d两点,所以电流表不会偏转。2将灵敏的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解析:选C。未对神经细胞实施刺激时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为:电流计指针偏向负极一侧。同时对c、d刺激后,a、b两点同时兴奋,即a处膜外
28、为负,b处膜内为正,故电流计指针由右偏向左,随后两点恢复静息状态,指针又偏向右。刺激c处产生的兴奋经突触结构传至b点时,b点再次兴奋,电流计指针又一次向左随后向右偏转。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d受损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D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解析:选B。如果
29、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只能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并不能说明部位d受损,因为也有可能是骨骼肌受损。如果要证明部位d受损,应该排除骨骼肌受损,可以再用b刺激骨骼肌,如果收缩,就可以排除骨骼肌受损。4(2011年江苏高三调研)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所示)。若在图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_。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该实验表明
30、: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_、_。(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_(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_。答案:(1)ABC(B)C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2)偏转 不偏转(3)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