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83.50KB ,
资源ID:45136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513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美国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察印第安原始部落时,送给当地部落首领一件皮大衣。某校高一(1)班学生就这件皮大衣的命运进行猜测并展开讨论,结果如下表:皮大衣的命运主要原因被烧毁被部落首领送给他人被部落首领自己享用被撕成条分给大家被退回a.当地生产力水平极低b.生产资料归部落集体所有c.印第安人品德高尚d.该部落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e.平均分配根据你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请从上表已列项中推断皮大衣命运的最大可能和出现这种可能的根本

2、原因是( )A. bB. dC. aD. e【答案】C【解析】【详解】C: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美国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察印第安原始部落时,送给当地部落首领一件皮大衣。这件皮大衣会被撕成条分给大家,这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平均分配,C符合题意。ABD:ABD中对应的皮衣命运和主要原因均不符合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排除。故本题选C。2. 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式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出

3、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产生( )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是贫富分化的结果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符合题意。:私有制产生后,出现了两大对

4、立的阶级,国家产生,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使得贫富分化加剧,错误。故本题选A。3. 奴隶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但并不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对待奴隶就像对待牛马一样,任意支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奴隶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奴隶主对待奴隶就像对待牛马一样任意支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符合题意。: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说法错误。:

5、材料强调奴隶是奴隶主最好的财产,不强调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点睛】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4. 秦汉时期,地主“分田劫假”,农民“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魏晋南北朝时期,“佃谷皆与大家量分”,普遍盛行分成租制。唐代定额租制虽也早见,但仅行于军屯,经过宋明两代的发展,特别是到清代,定额租制终于取代分成租制而居主导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封建制生产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抗租抗税运动成为农民反抗的主要形式地租是农民受剥削的一种方式

6、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从分成地租向定额地租的转化,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题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农民的反抗、地主与农民占有土地的数量关系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出现新变化。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原因在于没有改变(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C.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D.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

7、A:题干强调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新变化, 这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原因就在于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A入选。BCD:选项BCD均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BCD不选。故本题选A。6.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获得了报酬。”这种观点( )A. 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工资B. 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C. 指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D. 说明了资本家是靠省吃俭用发家的【答案】A【解析】【详解】A:在资本主

8、义社会里,虽然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但是资本家仅仅是付给工人一部分的工资,其他大量的剩余价值被无情克扣,这种观点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工资,A正确。B: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对工人进行剥削,所以这种观点无法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B错误。C:本项说法没有真正的指出资本家在对工人剥削,C错误。D:本项说法不符合事实,D错误。本题选A项。7.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C. 他们

9、不懂阶级斗争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根本矛盾尚未暴露【答案】D【解析】【详解】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如欧文参加了新和谐区实验,A错误。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B错误。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懂阶级斗争,C错误。D: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够成熟,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研究基础,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D正确。故本题选D。8.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10、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使资产阶级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错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应该是使无产阶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灭亡,错误。故本题选C。9.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各种

11、矛盾和弊端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德国古典哲学是其产生的一大历史前提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端的发展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排除。: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但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大历史前提,错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

12、前提;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故正确。故本题选D。10.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是( )A.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C.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D. 消灭一切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建立起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是消灭一切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建立起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制度,D正确。ABC:“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都属于社会主

13、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ABC排除。故本题选D。1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拥有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下列对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转盛,迎来了民族资产阶级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导致了这一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14、】: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导致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走向衰微,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帝国主义压迫。错误。:中国共产党1921年才成立。错误。故本题选B。12. 面临的矛盾是确定任务和目标的重要依据。关于近代中国社会形势,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B. 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C. 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实现国家富强D. 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答案】A【解析】【详解】AB:半封建半殖民地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围绕半封建社会

15、,半封建反映的是阶级矛盾,因此要推翻封建主义,争得人民解放,A正确,B错误。CD:围绕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映的是中国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是中外矛盾,因此要推翻帝国主义,争得民族独立, CD错误。故本题选A。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毛泽东个人全部言论和著述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符合题意。: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

16、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泽东个人全部言论和著述的结晶,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彻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活的灵魂。14.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B.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C. 民主革命胜利后,不

17、同的领导阶级决定中国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D.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D: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而不能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但符合设问要求,故D正确。ABC: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同的领导阶级决定中国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设问要求,故

18、不选ABC。故本题选D。15.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1019年,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

19、人运动的结合,排第二位。:1949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第四位。: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排第一位。: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排第三位。故本题选C。16.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意义,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从新民

20、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正确但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17.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其意义在于( )

21、A. 更好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 集体经济成为主导性因素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 新中国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A: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组织起来,A符合题意。B:“集体经济成为主导性因素”混淆了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作用,B错误。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建立,C排除。D: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年至1956年,D排除。故本题选A。18.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22、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提出的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但不是“主要矛盾”提出的依据,排除A。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但不是“主要矛盾”提出的依据,B不合题意。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于1957年,C不合题意。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

23、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9. 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共4章106条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 )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是中国有史以来将公民定位国家主人翁的社会主义大法是在新中国的历史由人民来完全主宰的条件下诞生的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具体途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

24、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是在新中国的历史由人民来完全主宰的条件下诞生的。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公民,错误。: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不是制定途径,错误。故本题选C。20. 一位美国学生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正确理解是( )A. 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B. 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C.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D. 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25、业国【答案】B【解析】【详解】A:我们要学习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不是完全抛弃,A错误。B: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B符合题意。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相同的发展战略,C不合题意。D:“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不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D。故本题选B。2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中国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西方文明更为先进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

26、侵略,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正确。: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败,清朝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关,但不能说是主要原因,不选。: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半封建社会,正确。:没有一直领先的文明,也没有永远沉沦的文明。曾经,西方中世纪黑暗笼罩,我中华文明光耀世界东方,不选。故本题选C。【点睛】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

27、市场。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2. 毛泽东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过于依赖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中国封建统治者不容许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党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原因有帝国主义不允许;封建主义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

28、弱小,有其弱点,故不能承担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正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有其弱点,说法错误。: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党不符合史实,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原因有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广泛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运动急需要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

29、定了思想基础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运动有了斗争的主心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共产党应运而生,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错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错误。故本题选B。24. 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

30、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C. 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答案】D【解析】【详解】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不是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A不合题意。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其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B不合题意。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说法错误,排除C。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中国变为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5.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

31、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关于毛泽东思想,以下认识正确的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最伟大最正确的思想武器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正确。: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

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错误。:最伟大最正确的思想武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A。26.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进入了富起来的新时代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完成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符合题意。:中华

33、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进入了站起来的新时代,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错误。故本题选A。27.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属于“三改”内容的是对集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

34、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集体农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合题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28.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具体有(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社会主义国营经

35、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正确。: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错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错误。: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正确。故本题选B。29. 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于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

36、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富到强的伟大飞跃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错误。

37、: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错误。故本题选B。30.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符合题意。: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不合题意。: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不符合要

38、求。故本题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计40分。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有关史料表明,旧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农奴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5%。农奴主占有农奴的人身,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藏族民谚中描写道:“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材料二西欧农奴制:农奴(serf)一词源自罗马人对奴隶的称呼servus,是人身属于主人的农业劳动者,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剥削和奴役。农奴世代耕

39、种庄园的份地,但对土地没有所有权,还必须为封建主服沉重的劳役。农奴是不自由人,人身属于主人,且世代相传。主人可以将农奴买卖、转让、交换或赠送他人。但是农奴的生命得到保障,主人不能随便将其杀害。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相对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答案】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相对于原始社会,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使得奴隶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

40、余产品,从而出现脑体分离,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解析】【分析】本题以西藏和西欧的农奴制为背景材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设题,考查奴隶制和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相对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考查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查。解答本题,考生可以通过教材上的知识,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即完全占有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强制劳动、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以及奴隶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脑体分离,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这几点内容来进行回答,回答过

41、程中注意答案的条理性。【点睛】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为国家的产生奠定经济基础。游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促使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第一次社会分工出现以后,劳动生产力提高,商品交换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由于要吸收新的劳动力,于是带来了奴隶制,第一次大分工也带来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社会分裂成了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时,出现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部落、部落联盟也开始形成,商品贸易也开始出现,也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住得稠密的居民形成了亲属部落联盟,部落的融合形成了民

42、族,由于战争、掠夺的需要,就出现了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等氏族社会机关。第三次社会分工,使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贸易的扩大,所有权和抵押的产生,财富日益集聚到少数人手中。 三次大分工的出现,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而二者之间的矛盾又不可调和,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人们为获取更多的财富而导致矛盾加剧,矛盾的不可调和就成了国家起源的政治基础,在这样的社会里,只能或者存在于这些阶级相互间不断的战争中,或者存在于第三种力量的统治下,这第三种力量高于各阶级,压制他们的冲突,国家便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国家不同于氏族,一是国家是

43、按地区来划分的,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又是在这些阶级冲突中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要消失。32.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探索最终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简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答

44、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法宝。【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简述中国取

45、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调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法宝等知识分析。【点睛】“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

46、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像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33. 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

47、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案】(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法宝。(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48、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整合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根据试题材料,将其分为两个层次,联想相关知识角度,分析作答。第一层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

49、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结合试题设问,可知考生需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三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大法宝,考生根据这样的思路整合答案要点即可。第二层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考生应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展开并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析作答:一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是第一届全国

50、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当时我国基本制度以及根本任务的规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最后总结概括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点睛】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

51、心骨。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

52、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

53、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大事件?(2)结合材料回答其历史意义。【答案】(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2)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

54、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话题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大事件?由材料中“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可知,材料中指的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55、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三大改造”历史意义,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根据材料“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

56、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等角度分析;结合整体材料及教材理论,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分析。【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

57、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2解题方法(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读懂题意,找出意义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

58、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

59、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35.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2)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材料一是李绅对封建社会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2)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60、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劳动人民不可能改变被剥削的地位。【解析】【分析】本题以名人名言对社会现象的描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李绅对封建社会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

61、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2)本题设问指向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考查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解答时首先明确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然后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劳动人民不可能改变被剥削的地位。【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