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邓稼先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B鞠躬尽瘁(cu)难堪(kn)C热泪盈眶(kung) 说服(shu) D徬徨(hung) 挚友(ch)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的科学家邓稼先。那是中华民族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的。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
2、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的人物。A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当之无愧可歌可泣家喻户晓B当之无愧任人宰割家喻户晓鲜为人知可歌可泣C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D可歌可泣家喻户晓任人宰割鲜为人知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彷徨:徘徊,犹豫不决。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A B C D5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_低调也是一种智慧第二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于2013
4、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世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
5、、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的,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是他一向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
6、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世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着智慧火花。低调可以让人用最好的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连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6第段中,与第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7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莫
7、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B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地表示感谢。D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世成功一例,引出“低调亦是一种智慧”的观点。8根据第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构成排比句。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_,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9“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1)_(2)_(3)_1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
8、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放在第_段。理由: 项籍弃书捐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注释】项籍:项羽,名籍,字羽。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略:大概。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学书不成,去() (2)剑,一人敌 ()(3)不足学 () (4
9、)又不肯竟学()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_14项籍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什么教训?_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美:“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那么你可
10、以量那个虹是多少度,霓是多少度。你如果去量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而且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进步到了唯象理论以后,你就懂为什么会有虹和霓。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的计算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找
11、。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要有折射。这个把它的根源找出来了,所以这是更高层的美。”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见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正如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哥特
12、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 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 参考答案1邓稼先1B 2.A 3.C 4.D 5.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6.张扬跋扈 7.D 8.低调如悠悠芳草静静
13、地装点着大地 9.(1)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2)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3)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 10.这段文字写的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让自己息心宁性、丰富阅历,终于有了巨作瓦尔登湖,与该段论述的“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的观点一致,也与第段中“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这句话相呼应。 11.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2.(1)去掉,这里是放弃的意思 (2)抵挡 (3)值得 (4)完毕 13.(项籍)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14.项籍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参考译文】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地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