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导语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二、课文分析 、结构分析:导语:()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主体:()飞天航程。结语:()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2、。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自豪、赞美。4、本文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描述,也是评论。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6、“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
3、要有哪些困难?- 5 -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安全返回技术。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理文章线索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导语:1、2、3 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 2003 年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
4、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 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 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
5、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四、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1、2、3 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即 2003 年 10 月 5 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新闻的主体部分,
6、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 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 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 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7、.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一是 1958 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 1960 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 1970 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 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问题四: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
8、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
9、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五、学会写新闻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 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 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六、作业A、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B、写一则新闻。七、拓展创新(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
10、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 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嫦娥迫不得已
11、,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 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二)万户,人类第一个“飞天”人万户,人类第一个“飞天”人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
12、的幻想和奋斗理想!世界第一个实现靠近飞月计划的是前苏联的“月球 1 号”。但据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 1945 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记载,人类第一次有记录的“登月计划”则来自中国明朝的木匠万户。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介绍说:“约当 14 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 47 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 47 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上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他的目标是月亮”关于明朝人万户的故事,我国古代的文献资料虽然记述不多,但当时的场景在 600 多
13、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令人叹服。据记载,万户是明朝初期人,原来是一个木匠。由于他喜欢钻研技巧,尤其是对技术发明方面特别痴迷,所以从军后改进过不少当时军队里的刀枪车船。万户的本领是在明王朝同瓦剌的战事中被发现的。同样对兵器制造很有研究的明朝大将军班背认为,正是因为万户对武器的改良才使得战争取得根本胜利,所以奏请朝廷让万户到兵器局供职。当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之火药、火箭已经在军事上初露锋芒,所以万户的前途本该是一片光明的。但可惜的是,和万户相交甚好的班背将军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因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奸臣而被革职,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为了从深山里营救出好友班背将军,聪明的万户
14、决定造一只“飞鸟”。但由于其他因素, 将军被政敌杀害,救人的计划落空。失去了知己的万户这个时候厌恶了官场和人世间的生活, 于是他开始谋划着逃离是非官场和人间,决定到月球上去生活。在那个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受到很大局限的特殊时代,木匠出身的万户甚至做出了一份很详尽的科学理论计算报告,他认为按照当时的火箭技术,再加之风筝原理的帮助,他一定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飞到月亮上去。在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思维世界里,月亮上是没有人心险恶 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将军班背的遗愿,万户开始潜心研究将军遗留下来的火箭书,并用自己的知识给予完善。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形,众匠人按图制造出了飞鸟文献说,在一个月明如盘的夜晚,万户带着人来到一座高山上。他们将一只形同巨鸟的“飞鸟”放在山头上,“鸟头”正对着明月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的驾驶座位椅子上。他自己先点燃鸟尾引线,一瞬间,火箭尾部喷火、“飞鸟” 离开山头向前冲去。接着万户的两只脚下也喷出火焰,“飞鸟”随即又冲向半空。后来,人们在远处的山脚下发现了万户的尸体和“飞鸟”的残骸这个故事后来被记载为“万户飞天”。万户被认为是人类的航天鼻祖。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以纪念这位“人类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