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读太阳系中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行星分别是A. 水星、金星B. 金星、土星C. 火星、金星D. 火星、土星2. 与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A. 有地震和火山活动B. 有太阳辐射C. 有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有适宜的温度和大气【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状况,行星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地球公转轨道外是火星,地球公转轨道内是金星。故选C。【2题详解】与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和大气,D对;地震和火山活动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A
2、错;三颗行星上都有太阳辐射,B错;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不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C错。故选D。3.下列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 地震波传到古登保界面时完全消失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相同D. 地震时纵波先传到地面【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震波的含义。【详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显著减小。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
3、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故选D。4.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A. 时间是月初B. 时间是7月初C. 是北半球是冬季D. 是南半球是夏季【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地球公转特点。【详解】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 ,时间是7月初 ,A错,B对。在北半球是夏季,在南半球是冬季,C、D错。故选B。5.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 )A. 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B. 有适当的质量和体积C. 日地距离适中D. 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与地球生物生存的温度形成无关;地球有适当的质量和体积,使地球周围有适合
4、生物呼吸的大气,与温度条件无关;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特点属于安全的宇宙环境;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使地球温度适中,保证生命的生存。据此分析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具备适宜的温度、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条件包括: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轨道安全,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马尔代夫共和国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国,由一千多个珊瑚岛屿组成,首都马累。该国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上海的王先生利用“春节”假期前往马尔代夫(73E,4N)旅游,下图为其选
5、择的航班时刻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 本次航班到达马累时间是“17:55”,这个时间指的是A. 北京时间B. 马累的地方时C. 73E地方时D. 马尔代夫所在时区的区时7. 与上海相比,马尔代夫A. 自转角速度快B. 自转线速度快C. 公转速度慢D. 地方时早【答案】6. D 7. B【解析】本次航班从上海出发时,北京时间是12:25,行程8小时30分,到达马累是时,北京时间是20:55,此时东5区的区时是17时55分。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6题详解】本次航班从上海出发时,北京时间是12:25,行程8小时30分,到达马累是时,北京时间是20:55,此时东5区的区时是17时55分。题目
6、中到达马累时间是“17:55”,这个时间指的是马尔代夫所在时区的区时,D对。A、B、C错。【7题详解】与上海相比,马尔代夫的纬度低,自转角速度相同,A错。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马尔代夫的自转线速度快,B对。公转速度相同,C错。马尔代夫的经度偏西,地方时晚,D错。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 行星是A. 水星B. 金星C. 火星D. 木星9. 与、行星相比,地球具备智慧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B. 昼夜温差相对较大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不受太阳活动影响10. 此时A.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 北极地区极光绚丽C. 地中海
7、沿岸炎热干燥D.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11. 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A. 体积大小相近B. 表面温度相近C. 自转周期相同D. 公转方向相同【答案】8. C 9. A 10. C 11. D【解析】考查八大行星的分布与运动特征,生命存在的条件。【8题详解】根据公转轨道图,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是火星,C对。水星、金星在地球公转轨道内,A、B错。木星与地球轨道不相邻,D错。故选C。【9题详解】与、行星相比,地球具备智慧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A对。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B、C错。地球受太阳活动影响,D错。故选A。【10题详解】此时,地球
8、北极有极昼现象,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A错。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极夜时,南极地区极光绚丽,B错。北半球是夏季,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对。南极地区出现极夜,D错。故选C。【11题详解】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绕日公转,D对。火星与地球体积大小差异大,A错。表面温度差异大,B错。自转周期不同,金星与地球自转周期差异很大,C错。故选D。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1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一天( )A. 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 整个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1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 点这一天( )A. 地球公转速
9、度越来越快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答案】12. B 13. A【解析】【12题详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一天,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A错。整个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B对。太阳黑子数目由太阳活动决定,与太阳直射点无关,C错。此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错。【13题详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 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接近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但还没到最快,A对、B错。地球自转线速度跟纬度有关、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
10、,均为15/h,C错。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D错。【点睛】1.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14.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A. 重合B. 每天重合一次C. 在二分日重合D.
11、 在二至日重合【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晨昏线。【详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候,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故选C。15.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自身具备的有利条件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公转和自转的特殊行星适宜的温度且水呈液态 运行在安全的宇宙环境中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详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地球的自身条件(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适宜的温度)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和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所以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格林尼治时间(零时
12、区)2006年9月3日5时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智能1号”以撞向月球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科学探索使命。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6. 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17. “智时1号”击中月球表面时,北京时间是A. 3日15时42分22秒B. 3日13时42分22秒C. 3日10时42分22秒D. 3日8时42分22秒【答案】16. B 17. B【解析】该题考查天体系统、区时计算。【16题详解】图中显示了地月系与太阳系二级天体系统。B正确。【17题详解】北京时间使用的是东八区区时,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差8小时,当格林尼治时间
13、(零时区)2006年9月3日5时42分22秒“智能1号”撞向月球时,北京时间为2006年9月3日13时42分22秒。B正确。18.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圈的各种水体处于孤立的、静止的状态B. 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圈C.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D.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包含岩石圈【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和人类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详解】水圈是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动态圈层,故A错;生物圈不仅仅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构成的圈层,还包含这些生物所生产的环境,故B错;C选项正确;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圈层为:生
14、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故D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9.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是一个特别的天体存在生命文中提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答案】B【解析】题中提到最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包括有太阳系、地月系两个天体系统,选择B。20.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向外是( )A. 光球日冕色球B. 色球光球日冕C. 日冕色球光球D. 光球色球日冕【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属于记忆性题目,简单。【详解】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故D正确。21.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
15、关系的是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天体系统层次。【详解】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共同构成总星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地月系属于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D。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2. 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A. 3B. 4C. 5D. 623. 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宇宙【答案】22. B 23. 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等级。【2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有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四级天体系统,故选B。【23题详解】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其中心天体是地球,故选A。【点睛】天体系统是天
16、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最低级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等行星系,比行星系等级高的为太阳系等恒星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24.在乡间,在晴朗的夜晚,仰望苍穹,繁星满天。这些星星基本上是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彗星【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天体特征。【详解】恒星可以发光,而行星和卫星以及彗星不会发光发热,所以在晴朗的夜晚,繁星基本为恒星,A正确。故选A。25.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正值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A. 29日1时13分B. 30日3时13分C. 29日3时13分D. 30日1时13分【
17、答案】A【解析】【详解】北京时间为东8区比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早13小时,当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正值美国东部时间为29日1时13分。【点睛】区时计算(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2)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前
18、的黄赤交角是6634B. 地轴与C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C. 图中角表示黄赤交角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27. 如果黄赤交角增大,那么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是A. 寒带范围变小B. 温带范围变大C. 热带范围变大D. 各带范围不变【答案】26. D 27. C【解析】考查黄赤交角及影响。【26题详解】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误;赤道平面与C平面的交角是黄赤交角,B错误;图中角表示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C错误;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D正确。故选D。【27题详解】如果黄赤交角增大,那么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是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28.下列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 赤道以北的地区,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C. 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D.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同一条纬线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由于太阳直射点有年变化,故赤道上不会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春秋二分日,
20、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据此分析本题选D。【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如下图):29.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 )A. 23小时56分4秒B. 24小时C. 一月D. 一恒星年【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基本概况。本题解题关键是地球自转周期规律,注意区别太阳日和恒星日。【详解】以恒星为参照,则地球自转360,周期为1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
21、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了36059,时间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所以选A。北京时间(东八区)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完成下面小题。30. 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飞行领域的是A. 地月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31. 嫦娥一号发射时,在伦敦(中时区)的华侨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当地的A. 10月24日0时05分B. 10月24日10时05分C. 10月23日0时05分D. 10月2
22、3日10时05分32. 如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内移动轨迹图,当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DA段B. AB段C. BC段D. CD段【答案】30. C 31. B 32. C【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区时计算。【30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始终在地月系内运行,所以属于地月系、银河系和总星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故本题选C。【31题详解】伦敦为零时区,东八区与零时区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嫦娥一号发射时东八区为18时05分,则零时区为18:05-8:00=10:05,日期不变,为10月24日,故本题选B。【3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嫦娥一号发射时为
23、10月24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即图中BC段,故本题选C。33.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成分是氢和氧B. 其能量来源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D.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选D正确。34.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A.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4、、岩石圈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知识。【详解】甲圈向内指为蒸发、蒸腾,向外指为降水,所以甲圈为大气圈;乙圈能吸收丙、丁圈的水分,所以乙为生物圈;丙圈地表水、地下水径流到丁圈,所以丁圈为水圈,丙圈为岩石圈。故选A。35.岩石圈A. 地壳和地幔的全部B.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C.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D. 全部有生命存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范围。【详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部分),B对;岩石圈不包括地幔的全部,A错;硅铝层不连续分布,不能说明整个岩石圈的特点,
25、C错;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是岩石圈的全部都有生命存在,D错。故本题选B。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赴南极,此次考察的重点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现已于2009年2月2日完成建站任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6.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地区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最高点,在这四个最有地理科学价值的点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极点(南纬90)B. 最高点(约南纬80)C. 冰点(约南纬78)D. 磁点(约南纬65)37. 到南极考察时,
26、南极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 昼短夜长B. 昼夜等长C. 极夜D. 极昼【答案】36. D 37. D【解析】【36题详解】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地理纬度必须66.5, 磁点(约南纬65)的纬度值小于66.5,即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37题详解】10月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故D正确。38.从地壳到地心()温度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快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详解】从地壳到地心,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密谋越来越大,所以错误,、正确。在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传播速度迅速减小,
27、所以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 E、F合为岩石圈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40.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下地幔B. 图中D层C. 图中G层D. 软流层【答案】39. D 40. D【解析】【39题详解】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E四部分组成,其中C为水圈,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其中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B错误;D、E合为岩石圈,
28、C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D正确。【40题详解】一般来说,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D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A错误;D为地壳,B错误;G层为地核,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4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问题。(1)A是_,它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的_层。(2)B是_层,该层有时局部区域会出现突然增亮的现象,叫作_。(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周期约为_年。(4)_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_。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现象;并且在两极地区产生_现象。【答案】 (1). 黑子 (2). 光球 (3). 色球 (4). 耀斑 (5). 黑
29、子和耀斑 (6). 11 (7). 耀斑 (8).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9). 磁暴 (10). 极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层结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1)太阳大气层结构从里到外依次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读图,A是出现在最里层的一块暗黑区域,所以是光球层的黑子。(2)B出现在中间层,为色球层,色球层局部区域出现突然增亮的现象,为耀斑。(3)太阳活动的形式有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约11年。(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
30、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和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一些自然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42.读下列“太阳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_位置附近,由A到B地球的公转速度如何变化_。(2)此时A点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 ,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_度。B点的昼长为_小时。(3)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_。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4)B地处于五带中的_带,此时我国正值_季,遂宁昼夜长短状况是_。(5)图中
31、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时,若D 为本初子午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_时。(6)若黄赤交角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热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少地轴与赤道面夹角变小,与黄道面夹角变大全球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范围扩大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扩大A B C D(7)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_偏(东或西)。(8)若D点的经度为120E,则全球属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 )A34 B23 C14 D18(9)此日,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_。【答案】 (1). 夏至 (2). C (3). 先变快后变慢 (4). 日出 (5). 90 (6). 12 (7). ABC (8). CAB (9). BAC (
32、10). 相等 (11). 热 (12). 夏 (13). 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14). 12 (15). 20 (16). A (17). 东 (18). B (19).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详解】(1)读右图,图中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C位置;“公转轨道示意图”中A为冬至,B为春分,由A冬至到B春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近日点,所以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2)读图可知,此时A点正在晨线上,晨线
33、上的地点正在日出;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A点刚好在北回归线上,所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0,读图可知B点在赤道上,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所以B点的昼长为12小时。(3)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BC;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全球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往北昼长渐长,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因此,A、B、C三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CAB;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赤道上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A、B、C三地,线速度大小关系是:BAC;地球上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
34、: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零之外,其余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因此A、B、C三地,角速度大小相等。(4)读图可知,B位于赤道,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五带中的热带;此日为夏至日,我国正值夏季;遂宁,整个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而且昼最长,夜最短。(5)图中D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若D为本初子午线,即零时区为12时,北京东八区比零时区早8小时,则北京时间为20时。(6)若黄赤交角为30,即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少,对;地轴与赤道面夹角不变(永远90),与黄道面夹角变小,错;寒带范围变大,全球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范围扩大,对;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太阳直射点南北移
35、动范围扩大,对。故本题选A。(7)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是在北半球,落点将向右偏,即向东偏。 (8)若D点的经度为120E,则120E为12时,则60W经线为0时,则新一天的范围是:从60W向东到180,占全球的23 ,故本题选B。(9)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材料二 图为地球
36、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深12262米,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下列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89km/s之间B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C此处为岩浆的发源地D此处位于岩石圈(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界面,B为_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D+E_,F
37、+G_。 (5)地幔属于_态。(固态还是液态)岩浆来自于_。【答案】(1)A(2)D(3)莫霍古登堡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消失。(4)地壳 地幔 地核(5)固 软流层(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详解】(1)地震是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的,A对;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B错;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错;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海啸等,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D错,故本题选A。(2)据材料可知钻井深12262米,即12.262千米,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45km/s之间,A错;莫霍界面在地下33千米处,所以此处位于莫霍界面之上,B错;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错;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此处位于岩石圈,D对。故本题选D。(3)结合材料二可知,A为莫霍界面,B在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B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消失。(4)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所以C为地壳,D+E为地幔,F+G为地核。(5)由于在地幔部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加快,可以判断为固态;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点睛】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地壳是地表至莫霍界面的部分。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