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908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 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 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D. 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封君必须接受国君的名录,由国君派遣的“相”主管和掌握赵、秦等国封邑的治理和兵权,这体现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始集中,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在秦朝,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2. 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B. 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C. 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D. 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思想家将“三纲”、“五常”和“六纪”与宇宙相合,可见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D项符合题意,正确。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守,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力来源于神,不可触及,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是表面现象,不是主

3、要目的,排除。故选D。3. 唐代婚俗中流行“陪门财”观念,即新贵与旧门攀亲,门望不够要花巨额钱财;而宋代则“婚姻不问阀阅”,“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为士人的美好愿望。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门第观念已经消逝B. 女性地位得到提高C. 社会风气自由开放D. 社会阶层流动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唐代注重门第到宋代“不问阀阅”,体现出世家大族的衰落,“金榜题名时”也反映了科举制成熟后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项正确;材料所述变化体现了门第观念的削弱,但不能表述为“已经消逝”,A项错误;在宋代理学影响下,女性地位下降,B项错误;在宋代理学

4、的影响下,社会观念也趋于封闭,C项错误。4.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 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 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5、D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项错误。 5.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6、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使得具有耕织结合特点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的进程,故A项排除;外国商品只是冲击了传统的手工业,而不是完全取代国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的兴起,故D项排除。6. 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

7、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 南昌起义B. 北伐战争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以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作为入题点,考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相关知识。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民革命的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才会呈现出湖南、湖北、江西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 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

8、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C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B正确。【详解】7.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此次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A. 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B. 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C. 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D. 反映了广大民众

9、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经济建设和社会风貌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材料中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其在产品的生产及质量要求和新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故B项说法正确;1953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1956年三大改造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了,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评选标准中未涉及到政权的认同问题,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8.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 企业活力

10、逐步得到增强B.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1983 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项正确;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展开”,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误;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9.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

11、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A.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整的人”,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质,体现了对人的重视,结合“16世纪”可知梦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故选A;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政治要求,不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排除B;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从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不能体现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排除D。故选A。10. 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

12、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 波旁王朝的苛政B. 资产阶级的贪婪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教会统治的腐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旁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 ;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16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系列思

13、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D。故选B。11. 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 同苏联关系缓和B. 与西欧竞争加剧C.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

14、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BC。故选D。12. 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A.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 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C. 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可知,这三家都是发达国家,所以推断发达国家在这一趋势中占据主导

15、地位,故C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排除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解题关键信息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结合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16、”。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

17、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材料三 从1950年开始,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工会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选举法等法律法令。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前,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同制定法律、法令、决议及法律问题的决定127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涉外经济

18、合同法、反不正当竟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3)阅读材料三,概括指出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立法的侧重点有何变化。并分析改革开放时期立法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条文中;礼法并用;以德辅法(重视德治);法律制度具有延续性。作用: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规范人们行为,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2)进步

19、: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3)变化:从侧重政治立法到重视经济立法与健全法律体系。意义: 我国立法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需要,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可归纳出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条文中;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归纳出礼法并用;根据材料“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可归

20、纳出重视德治;从发展过程来看,法律制度具有延续性。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作用可从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进步:根据材料“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可归纳出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根据材料“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可归纳出注重保障人民权利;根据材料“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可归纳出实行司法独立。(3)变化:根据材料“从1950年开始,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工会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选举法等法律法令”“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涉外经济

21、合同法、反不正当竟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可归纳出从侧重政治立法到重视经济立法与健全法律体系。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从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过分化组合呈现出新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现代国际关系史目录(节选)第十九章美苏冷战的爆发第二十章马歇尔计划和大西洋联盟第二十一章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十二章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第二十三章亚洲冷战与万隆会议第二十四章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第二十五章苏伊士运河事件第二十六章

22、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十七章古巴导弹危机第二十八章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第二十九章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戴高乐的独立外交第三十章不结盟运动第三十一章20世纪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第三十二章中东“六五”战争和“十月战争”第三十三章中美关系的改善和越南战争的结束第三十四章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第三十五章中导谈判和中导条约第三十六章德国的重新统一摘编自张培义、周兴春著现代国际关系专题史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结合上述书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现代国际关系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第一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并初步发展。理由:二战结束前夕雅尔塔体制确立,美苏两分天下,奠

23、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共产党情报局,美苏冷战全面对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八十年代末,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曲折发展。理由: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崛起并壮大,这些都冲击了两极格局,使国际关系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理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解析】【分析】【详解】第一阶段:根据材料中所列第二十章到第二十八

24、章标题可以看出,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并初步发展。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前夕雅尔塔体制确立,美苏两分天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根据材料“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组织”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共产党情报局,美苏冷战全面对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第二阶段:根据材料第二十九章至第不结盟运动至第三十五章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值20世纪60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曲折发展。理由:根据材料中的“不结盟运动”“欧洲经济共同体“中美关系改善”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

25、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崛起并壮大,这些都冲击了两极格局,使国际关系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三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理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15.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

26、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材料二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以上材料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

27、改革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太学教育改革涉及主要方面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背景:人才的匮乏;社会发展要求多元化人才:汉唐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方面:教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育对象。影响: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利于社会进步;革新教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师德师能,有利于人才培养;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得出人才的匮乏;根据“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

28、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得出社会发展要求多元化人才;根据“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得出汉唐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方面:根据“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等信息可得出主要涉及教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育对象。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有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利于社会进步;革新教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师德师能,有利于人才培养;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